廣州服務業增加值連續兩年超2.2萬億元,佔GDP比重超70%

廣州日報
06/26

  南沙蕉門河畔,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汽車流暢匯入車流;白雲機場停機坪,搭載帶電貨物的運輸包機呼嘯升空;天河路商場內,“絲滑”的離境退稅服務讓參加完廣交會的海外客商直呼“amazing”……

  自2022年12月入選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以來,廣州緊扣“服務+”主線,在制度破冰、要素流動、產業躍遷等領域持續突破,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深度融入經濟發展肌理,釋放出強勁發展動能。截至目前,130項試點任務已推進實施128項,實施率達98.5%。涉外法律服務、綠色金融、境外專業人才服務等13項舉措入選全國試點案例,商事登記“跨境通”服務平臺試點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服務業增加值連續兩年超2.2萬億元,佔GDP比重超70%。試點期間,全市累計新設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近1.5萬家,服務貿易突破750億美元,連續兩年呈兩位數增長。

  產業賦能:服務鏈與產業鏈深度共振

  探索“服務+製造”,廣州展現自動駕駛領域的“灣區速度”。全國首創將“自動駕駛平均脫離間隔里程”納入測試標準,開放一般測試道路1340條(單向里程2601公里)、高快速測試公路10條(263公里),構建起多區聯通、跨區測試網絡。推動開展自動駕駛出租車或網約車示範運營和商業化示範應用,基本實現示範運營全域開放;全國率先開啓自動駕駛公交小巴規模化示範應用,服務近60萬人次。這套“組合拳”成效卓著——小鵬汽車率先實現高階城市場景智能駕駛量產,吸引大衆集團7億美元入股;小馬智行獲沙特1億美元融資,成爲阿布扎比智能駕駛產業集羣成員;文遠知行手握中、美、阿聯酋、新加坡四地牌照,去年10月登陸納斯達克,成爲全球通用自動駕駛上市第一股。

  發力“服務+消費”,“廣交匯”“同船渡”等“羊城消費新八景”激活千年商都新活力。打造“廣交匯·好採廣州”消費品牌,借勢廣交會28萬境外採購商流量,打造商旅文體健融合消費盛會,展館內“食在廣州嘉年華”俘獲全球客商味蕾;展館外聯動批發市場、重點商圈推出專屬禮遇,“食在廣州”消費券帶動餐飲消費近億元。“同船渡”消費品牌則植根傳統龍舟文化,串聯傳統文化與城市營銷,延伸“龍舟+”產業鏈。同時,緊抓離境退稅新政紅利,起退點降至200元,現金退稅限額提至2萬元,目前全市已有71戶退稅商店實現“商店內購物+退稅”一站式服務,離境退稅商店總數突破500家。

  業態創新:破壁攻堅開闢開放新賽道

  面對新業態發展中的舊規則掣肘,廣州以制度創新疏通堵點,勇闖“無人區”。

  在廣州北面的白雲機場,帶電貨物運輸實現零的突破。面對鋰電產品運輸成本高、時效慢的行業難題,廣州協同民航、機場物流、跨境電商企業,簡化航空運輸文件要求,制定國內機場收運新標準,開發“全球跨境電商帶電貨物數據服務平臺”,運用AI與大模型技術實現智能覈驗,並首創“一次集中預審、多機場聯合共享”通關模式。“破壁”成效立竿見影。去年6月1日,首架南航跨境電商帶電貨物運輸包機順利從廣州白雲機場飛往英國倫敦,實現民航中南地區跨境電商帶電貨物運輸零的突破。新模式下,時效提升55%,地面成本降低61%,日均出口量達8噸,爲全國帶電貨物轉道境外痛點提供了“廣州解法”。

  在廣州南邊的廣州港碼頭,國際船舶保稅燃料加註中心加速崛起。爲扭轉保稅燃料價格劣勢,廣州將支持液化天然氣(LNG)作爲國際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稅政策納入試點範圍,全力攻堅無保稅LNG氣源、廣州港外錨地加註、外籍新造船交付與燃料加註等堵點。截至目前,廣州保稅燃料加註量累計超300萬噸,出口貨值超160億元。其中,低硫、高硫生物燃料油填補了我國保稅燃料加註空白,使廣州躋身全球少數具備最全保稅燃料加註服務的城市之列。

  新業態引擎強勁拉動外貿增長。2024年廣州外貿破1.1萬億元;2025年1-5月進出口5062.3億元,同比增長17.7%,出口增速達29.2%,領跑全省全國。

  協同港澳:架起大灣區融合“廣州橋樑”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廣州聚焦民生與經濟跨境需求,推動“制度之異”轉化爲“協同之利”。

  在醫療領域,“港澳藥械通”爲患者開啓“生命通道”。針對海外藥械上市慢的痛點,廣州大力推動“港澳藥械通”快速落地。截至目前,廣州已有20家醫療機構可使用臨牀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以及臨牀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牀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審批時限壓縮50%,實現從“人等藥”到“藥等人”的轉變,已引進82種藥物和器械,“灣區藥盒”不斷豐富。

  在數據領域,跨境流動規則加速銜接。依託“粵信融”跨境驗證平臺,廣州實現穗澳信用信息共享與金融數據“可用不可見”,落地首筆跨境驗證業務。睿達(廣州)醫療門診部有限公司成爲首家獲批從內地到香港跨境交換醫療數據的企業。廣州南沙諾華數據有限公司通過搭建“大灣區跨境數據互信互認平臺”,接入粵港兩地金融合規數據源,首創對粵港兩地個人的跨境身份覈驗(KYC)服務,解決了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跨區域身份認證的難題。

  在產業領域,穗港馬產業經濟圈持續擴容。穗港依託從化馬場共建世界級馬產業經濟圈,不僅打造佔地超150公頃、設施頂尖的馬匹訓練中心,更創新穗港賽馬跨境運輸通關,推動賽馬在穗港兩地“自由行”,建立內地首個永久性、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

  規則銜接:勇闖制度型開放“深水區”

  作爲國家試點示範城市,廣州以制度創新釋放市場活力,勇闖制度型開放“深水區”。

  外商獨資醫院的落地,成爲試點落地見效的縮影。鵬瑞利醫院落子白雲站TOD粵勝廣場,規劃“醫療+康養+商業”一站式服務生態。項目預計2026年投用後將提供超200張牀位,預計年服務患者超50萬人。隨着後續國際高端醫療技術和設備的引入和使用、商用醫療保險的接入,將放大引領性項目的乘數效應,帶動超200家上下游企業集聚,助力打造輻射亞洲的國際醫療高地。

  隨着跨國公司業務發展,新型離岸貿易成爲外貿熱點。爲破解真實性校驗難、重複性審覈難、業務流程長監管難三大困局,南沙打造“離岸易”綜合服務平臺,整合全球90%集裝箱數據、超4.2萬輛船舶動態,實現全鏈路跟蹤管理,首創“白名單”制度並出臺專項政策爲重點企業提供結算便利。2022-2024年,南沙離岸貿易收支規模累計突破100億美元,業務涵蓋能源、塑料、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南沙已認定8家新型離岸貿易重點企業,並計劃年內擴大試點名單,吸引更多企業參與。

  優化服務:營商環境彰顯“廣式溫度”

  營商環境是開放的生命線。試點以來,廣州聚焦營商環境改革創新,不斷優化外資服務體系,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營商”促“贏商”。

  去年,廣州領全國之先實施“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100項年度改革任務。今年,“益企行”企業服務年活動深入開展,116名“政策體驗官”上崗,建立“建議收集-政策迭代”閉環機制。廣州還通過外資圓桌會、直通車等渠道,“你呼我應”服務品牌切實解決企業難題。

  開放政策再加碼,試點2.0版乾貨滿滿

  今年4月8日,國務院批覆《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工作方案》,再次爲廣州開放賦能。廣州正精心謀劃新一輪改革,以制度型開放爲引擎、要素流動爲血脈、業態創新爲突破,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2.0版。比如,在電信領域,鼓勵發展數據標註產業,健全數據交易市場體系,支持發展“來數加工”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在醫療領域,支持外籍醫生開設診所;境外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短期執業;支持開辦外資護理學院。在金融領域,支持探索發展國際保理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公司發行綠色債券等。

  從產業賦能到規則銜接,從港澳協同到服務優化,隨着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深入,一座要素流動更自由、創新動能更澎湃的“開放廣州”,已打開新時代的發展座標系。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