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6月26日,阿里巴巴發佈了2025財年年報:2025財年,阿里巴巴營收達到9963.47億元,同比增長6%;淨利潤達到1259.76億元,同比大增長77%,創下歷史新高。
圖:阿里巴巴2025財年年報
阿里巴巴的業務包括淘天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雲智能集團、菜鳥集團、本地生活集團、虎鯨文娛集團及其他相關業務。2025財年,電商、“AI+雲”兩大核心業,成爲驅動阿里巴巴長期發展的兩大引擎。
分業務來看:雲智能集團(AI+雲)的收入達到1180.28億元,同比增長11%。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公共雲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其中包括AI相關產品的使用量提升,連續7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全財年收入突破雙位數增長。
淘天集團收入4498.27億元,同比增長3.4%。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達到了1323億元,同比增長達29%。新興業務方面,菜鳥、本地生活集團、虎鯨文娛集團分別實現2%、12%、5%的同比增長。其中,本地生活集團是由於高德和餓了麼訂單增長所帶動。
圖:阿里巴巴2025財年分業務情況
公共雲服務業務:中國第一
阿里巴巴的核心技術包括AI、技術設施、雲作業系統、數據庫、大數據分析平臺、網絡安全等。阿里巴巴在AI市場上有着絕佳的戰略地位。在2025財年,阿里巴巴持續加大對雲和AI基礎設施的投入。未來,“AI+雲”將成爲集團的第二大增長曲線。
在AI方面,今年4月,公司發佈了Qwen3系列——新一代混合推理模型,將快速、簡潔響應和更深層次思維鏈推理能力整合於單一模型中。Qwen3系列全面開源並覆蓋全尺寸,在多個權威評測榜中,性能處於全球頂尖水平。
截至2025年4月底,阿里通義已開源200餘款模型,全球下載量超過3億次,衍生模型數量超過10萬個,成爲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
如今,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成爲世界第四大、亞太地區最大的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者(亞太地區指亞太地區的發達及新興國家、中國以及日本,市場份額基於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份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公共雲服務(包括PaaS和IaaS服務)提供商。
隨着技術的迭代,阿里雲在業內有着明顯的優勢,雲智能集團提供一整套雲服務,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數據庫、大數據計算、容器及AI相關(包括但不限於算力服務、模型服務及應用)。
雲智能集團構建了一個全面的MaaS生態系統,其中阿里雲大模型服務平臺(百鍊)和ModelScope是核心組成部分。通過百鍊平臺,雲智能集團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模型平臺服務,支持包括自研的通義千問系列模型在內的各類大型模型訓練、微調與推理。
與此同時,雲智能集團也是阿里巴巴國際化戰略的關鍵業務之一,截至2025年3月31日,雲智能集團爲全球34個地區提供雲計算服務。
在技術設施方面,公司的智算業務具備高彈性高密度能力,其數據中心採用領先的分佈式容錯架構、先進的自研電力和冷卻設備、AI驅動的智能監控和運營技術。
合夥人大“瘦身”:張勇等9人退出
與2025財年年報一同出現的還有合夥人調整:年報顯示,今年阿里合夥人有9名合夥人退出,從上一財年的26人減少至17人。退出的9名合夥人分別是:方永新、孫利軍、武衛、彭蕾、戴珊、張勇、俞永福、宋潔、朱順炎。
調整後的現任合夥人名單爲:樊路遠 、蔣凡、蔣芳、蔣江偉、劉振飛、馬雲、邵曉鋒、童文紅、蔡崇信、萬霖、王磊、聞佳、吳泳銘、吳澤明、俞思瑛、張建鋒、鄭俊芳,其中蔣凡、馬雲、邵曉鋒、蔡崇信、吳泳銘爲合夥委員會成員。
阿里巴巴在2025財年致股東信中提到,“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核心業務的強勁表現創造了顯著的現金流。我們加強了多個互聯網平臺業務的經營效率提升,多項虧損業務已具備足夠強的業務基礎,正在按節奏逐步轉爲盈利。”
談及未來,阿里巴巴認爲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爲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圍繞AI這個戰略核心,集團將加大三個領域的投資力度--投入AI和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AI基礎模型和AI原生應用,投入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
阿里巴巴宣佈,未來三年投入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的總額,將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