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國內首家實現A+H+G(601601.SH、02601.HK、CPIC.LD)三地上市的綜合性保險集團,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太保”)戰略定向受到外界廣泛關切。
近期,中國太保官方宣佈2025年戰略佈局,由此前的“大健康”“大區域”“大數據”三大戰略,正式變更爲“大康養”、“AI+”及“國際化”。
6月27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王光劍已卸任太保壽險常務副總經理、合規負責人、首席風險官等職務。目前,太保壽險官網最新高管名單已撤下王光劍任職信息。
2025年,中國太保從集團到子公司的董事、核心高管人員皆發生變動:兩名董事辭任,內部提拔兩名總經理助理,太保產險董事長、總經理,太保壽險董事長均更換等。
從最新經營數據來看,2025年一季度,中國太保營業收入937.17億元,同比下降1.8%;淨利潤96.27億元,同比下降18.1%。
面對業績壓力,一系列“排兵佈陣”之下,中國太保如何通過三大戰略落實深度變革,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競爭優勢?
從集團到子公司核心高管變更
戰略轉型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無論是數字化、精算創新,還是康養服務的落地,都需要既懂業務又具跨界思維的複合型人才。在當前保險業深刻變革的求索下,密集重磅的人事調整,對應了險企轉型的方向和重大戰略變化。
6月以來,中國太保密集發佈了一系列人事變動公告,包括謝維青因工作原因辭任非執行董事,卸任董事會審計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董事會科技創新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員職務;王磊、王明超兩人總經理助理任職資格獲得監管批覆;俞斌擔任太保產險董事長任職資格獲得監管批覆。
根據公開資料,王磊1978年4月出生,擁有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高級工程師職稱。現任中國太保數智研究院執行院長,太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科技”)副董事長。在加入中國太保之前,曾有在網易金融事業部、維沃移動通信(杭州)有限公司互聯網數字金服事業部等崗位任職經歷。
除了提拔技術人才,今年,中國太保調整了多位核心高管職務。例如在2025年1月,蘇罡擔任中國太保副總裁、財務負責人任職資格獲得批覆;張衛東擔任審計責任人任職資格獲得批覆。
同期,中國太保旗下產險、壽險子公司核心高管也有所變動。今年6月,俞斌擔任太保產險董事長獲批。俞斌同時還擔任中國太保副總裁、太保科技董事長。在此之前,陳輝任太保產險新一任總經理也獲批不久。這意味着,太保產險由長達10年的“顧越時代”向“俞斌+陳輝”時代轉變。
今年4月份,劉增波由臨時財務負責人晉升爲太保產險副總經理,兼任財務負責人和董事會祕書。至此,太保產險已經形成“一正六副六總助”的高管人員架構。
從年齡來看,未來幾年太保產險管理層仍面臨新老交替。例如,副總經理宋建國、蘇佔偉,審計責任人陳英傑等均爲“60後”。因年齡原因開啓的人事變動尚未結束,未來或將延續一段時間。
而太保壽險,在近日也迎來了新任總精算師。
據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太保壽險臨時總精算師張遠瀚卸任,工銀安盛人壽原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喻凌燕加盟太保壽險,擔任總經理助理、總精算師。公開資料顯示,喻凌燕在工銀安盛人壽供職二十多年,一直從事保險精算工作,是一名資深精算人才。記者注意到,在太保壽險官網高級管理層人員最新名單中,對喻凌燕職務信息已經披露。
今年2月,中國太保亦在內部提拔劉餘慶擔任太保壽險總經理助理。而2024年8月、12月,太保壽險總經理、董事長也均調整,分別由李勁松、趙永剛擔任。
轉型亟須穩投資、優結構
經營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太保淨利潤受投資收益影響較大,呈現波動狀態。
年報披露,2024年得益於資本市場回暖和投資收益的提升,中國太保淨利潤實現大漲,淨利潤達449.6億元,同比增長64.9%;投資資產綜合投資收益率6.0%,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率提升至5.6%,同比上升3個百分點。同期,集團內含價值爲5620.66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6.2%,集團有效業務價值爲2128.92億元,較上年年末下降10.5%。
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中國太保淨投資收益率0.8%,同比持平;總投資收益率爲1%,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由於2025年一季度債券和股票市場波動,中國太保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銳減,僅有16.55億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51.04億元大幅下降,兩者差額134.49億元,對淨利潤表現帶來直接影響。2025年一季度,中國太保歸母淨利潤96.27億元,同比下降18.1%。
精算人士對記者表示,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實施後,資本市場的一舉一動對險企損益表的影響被放大,因此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做好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成爲險企長期持續穩健發展的關鍵。
從產、壽險子公司業績情況來看,也各有各的轉型壓力。
作爲財險業“老三家”頭部之一,太保產險的綜合成本率持續處於97%以上,高於人保財險和平安產險。
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太保產險淨利潤73.76億元,同比增長12.2%。承保綜合成本率98.6%,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其中車險業務承保綜合成本率98.2%,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特別在非車險業務,2024年承保綜合成本率99.1%,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其中責任險、企業財產險、健康險等非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均超100%,承保虧損,拖累整體淨利潤。
對於綜合成本率上升的原因,陳輝在今年3月舉行的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上稱,主要由於2024年自然災害頻發引發的大額賠付,以及在部分渠道(如責任險、健康險相關領域)存在的高風險、高成本業務的影響。
2025年一季度,太保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31.08億元,同比增長1%。其中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68.33億元,同比增長1.3%;非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62.75億元,同比增長0.7%。承保綜合成本率97.4%,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種種數據顯示,太保產險正處於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重要節點。
在6月11日中國太保2024年股東大會上,趙永剛公開指出,太保產險將進一步提升經營質效,深度參與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把握科技保險、綠色保險、新能源車險和航運險等發展機遇。車險業務夯實基本盤,強化重點渠道獲客能力,完善新能源車險經營模式;非車業務聚焦重點險種,深化費賠聯動,提高精細化管理能力。
近年來,人身險行業整體轉型大方向是持續調整保險代理人隊伍服務能力,加快業務轉型和優化產品結構、降低負債端成本。太保壽險亦不例外。
自2021年以來,中國太保實施了名爲“長航行動”的壽險改革,着力打造隊伍升級、賽道佈局、服務增值、數字賦能四大戰略內核。截至2024年年底,太保壽險月均保險營銷員18.4萬人,同比減少12.4%。代理人渠道實現規模保費2024.79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新保期繳規模保費287.27億元,同比增長9.7%。
從新業務價值率來看,推進“長航行動”以來,2022—2024年,太保壽險的新業務價值率分別爲11.6%、13.3%、16.8%,逐年得到提升。不過,對比2024年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人壽(601628.SH)新業務價值率18.5%和25.7%,仍有差距。
據悉,目前,太保壽險正在推進“長航行動”二期“北極星計劃”。2025年一季度,太保壽險實現規模保費1184.22億元,同比增長11.8%。但代理人渠道規模保費已出現下滑,爲828.74 億元,同比下降2.3%,其中新保業務136.68億元,同比下降15.2%。
同期,銀保渠道異軍突起,保費收入大漲,彌補了個險代理人渠道新保業務下滑的缺口。一季度,太保壽險銀保渠道規模保費257.22億元,同比增長107.8%,其中新保業務爲201.14億元,同比大增130.7%。
隨着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和宏觀環境的變化,保險業大力發展浮動收益型的分紅險的聲量日漸提高。2024年8月底,中國太保高管曾公開表示,太保壽險未來將轉向保障型和分紅型業務。長期來看,分紅型產品佔比有望超過50%。
截至2025年一季度,太保壽險分紅險新保規模保費佔比18.2%,同比提升16.1個百分點,離佔比50%的目標依然有差距。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記者分析表示,目前險企轉型分紅險的難度普遍在於,分紅險產品本身很複雜,其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客戶理解和接受起來有門檻。同時,銷售分紅險對保險代理人的素質和專業程度要求較高。“險企既要加強產品設計和風險管理,確保分紅能力的可持續性;又要大力提升銷售隊伍的專業素養和銷售技巧;此外,還需要在轉型過程中平衡好短期銷售目標與長期客戶關係維護之間的關係,避免因追求業績而損害客戶利益。”楊帆說。
新三大戰略開闢新路徑
對於新三大戰略主要內容,在前不久的中國太保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中國太保董事長傅帆明確稱,將通過實施“大康養”戰略,構建養老金融、商業健康險和康復醫療、機構養老、居家照護等全週期服務鏈,推動康養服務與保險主業協同共生,打造大保險生態;通過實施“人工智能+”戰略,加大AI對公司經營的全面賦能,全面提升創新驅動力和運營效能,同時探索開拓AI領域風險減量管理市場,培育打造新的業務增長極;通過實施“國際化”戰略,緊跟中國企業出海步伐提升服務能級,穩步推進海外服務網絡建設、跨境保險合作、國際化人才打造和境外資產配置,立足上海、服務全國、走向世界。
對於“AI+”戰略,俞斌公開表示,未來“Al+”規劃主要聚焦於三個方面:一是新商業模式的探索,特別是運營形態及組織模式可能帶來的改變;二是伴生風險的研究;三是企業本身的數字、金融層面,主要是提升整體經營管理的效率。
據記者瞭解,在國際化方面,中國太保立足中國香港以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香港)有限公司等在港產、壽子公司爲抓手,開拓跨境及海外業務。2024年,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在原海外業務拓展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了海外業務部,並設立了東南亞業務小組以及CIA業務專崗。
而中國太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作爲中國太保的唯一境外資產管理投資平臺,則聚焦跨境資產管理及全球資產配置。
事實上,中國太保在國際化和大康養上此前已有佈局,不過,相比其他大型險企,仍有追趕空間。
在醫康養方面,市場競爭較爲激烈。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國人壽已累計在全國14個城市佈局17個機構養老項目;新華保險的“養聯體”已形成“康養社區+旅居+護理”三大產品線,康養社區已達16城21家,基本完成“東西南北中”佈局。對比來看,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太保通過自建、聯建、投資等形式,在全國13個城市落地15個太保家園養老社區,已開業運營社區9家。多地康養項目也都在逐步落地和籌備之中。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