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EMI:AI驅動產業加速擴張,2028年半導體產能將達到每月1110萬片晶圓
2、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長女張淡堯進入董事會,引發接班人傳聞
3、黃仁勳:AI之後,機器人技術是英偉達下一個萬億美元增長機遇
4、Micron第三季度營收93.0億美元,DRAM收入創歷史新高
5、分析師預測:AI增長勢頭強勁,英偉達市值有望達6萬億美元
1、SEMI:AI驅動產業加速擴張,2028年半導體產能將達到每月1110萬片晶圓
SEMI 6月25日公佈了其最新的300mm晶圓廠展望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半導體製造業預計將保持強勁勢頭,預計從2024年底到2028年,產能將以7%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達到每月1110萬片晶圓(wpm)的歷史新高。
這一增長的關鍵驅動力是先進製程產能(7nm及以下)的持續擴大,預計將增長約69%,從2024年的85萬wpm增至2028年的歷史高點140萬wpm——複合年增長率約爲14%,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SEMI 預計先進製程產能將在2026年達到重要里程碑,首次突破每月百萬片晶圓,產能達到116萬wpm。
SEMI表示,2nm及以下產能部署在整個預測期內顯示出更爲積極的擴張,產能將從2025年的不到20萬wpm大幅擴大到2028年的50萬wpm以上,這反映了先進製造業中人工智能應用所驅動的強勁市場需求。
SEM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jit Manocha表示:“人工智能持續成爲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變革力量,推動先進製造能力的大幅擴張。人工智能應用的快速普及正在刺激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強勁投資,凸顯了該行業在促進技術創新和滿足日益增長的先進芯片需求方面的關鍵作用。”
2025年和2027年先進技術晶圓廠設備需求將大幅增長
SEMI指出,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格局仍然牢牢鎖定在先進製程技術上。預計到2028年,先進製程設備的資本支出將飆升至500億美元以上,較2024年的260億美元大幅增長94%。這一增長軌跡凸顯了該行業對下一代製造能力的堅定承諾,反映了強勁的18%複合年增長率。
向尖端節點的過渡持續加速,2nm技術預計將於2026年實現量產,1.4nm技術預計將於2028年實現商業部署。爲了應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芯片製造商正在戰略性地提前擴大產能,預計2025年和2027年的增長率分別爲33%和21%。
對2nm及以下晶圓設備的投資呈現出尤爲顯著的擴張,資金將從2024年的190億美元增加一倍多,達到2028年的430億美元。這一驚人的120%的增長凸顯了該行業對下一代製造能力的積極追求。
2、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長女張淡堯進入董事會,引發接班人傳聞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裝測試服務提供商日月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ASE)於2025年6月25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批准了關鍵財務文件,並進行了引人注目的董事會改組,這可能預示着公司未來的領導層走向。
日月光首席運營官吳田玉主持此次會議,代替董事長張虔生和首席財務官董宏思,兩人均意外缺席。會議批准公司年度運營和財務報告,並批准選舉新董事:張虔生的長女張淡堯。
雖然張淡堯未能出席會議,但她的當選立即引起投資者和業內人士的關注,許多人認爲她很可能是日月光公司的下一代繼承人。
這項任命是在張虔生家族遭遇個人悲劇之後做出的。張虔生的獨生兒子張能傑今年2月因病意外去世,他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爲公司未來的接班人。張能傑的去世引發了人們對公司繼任計劃的迫切關注,而這對於日月光這樣一家全球性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隨着張能傑的離開,人們的注意力轉向家族中其他潛在的繼任者,包括曾任日月光半導體監事會成員的張淡堯,以及張虔生的女婿、現任集團採購主管唐瑞文。
張淡堯的晉升不僅僅是象徵意義。除了在日月光科技控股公司董事會的新席位外,她還將兼任幾家主要子公司的董事,包括日月光測試、福雷電子和環旭電子。這些任命表明,日月光公司正在培養她承擔更大的領導責任,這可能爲未來幾年的代際交接奠定基礎。
根據資料,張淡堯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取得文學碩士後,經歷橫跨時尚設計、金融、藝術、文藝傳媒等領域;張淡堯目前是LUCKYRICE, LLC創辦人及CEO,也是美國知名電視節目Lucky Chow主持人及製作人。
張虔生次女張淡寧目前擔任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和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董事,也是張虔生、張洪本兄弟家族投資房地產控股公司鼎固-KY法人董事代表。
張淡寧夫婿唐瑞文目前擔任日月光投控法人代表董事,也是日月光半導體副董事長及副CEO;唐瑞文從2023年9月以來,擔任日月光投控採購主管,外界也解讀唐瑞文爲日月光投控未來接班成員之一。
3、黃仁勳:AI之後,機器人技術是英偉達下一個萬億美元增長機遇
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除人工智能(AI)外,機器人技術是該芯片製造商最大的潛在增長市場,而自動駕駛汽車將是該技術的首個主要商業應用。
“我們公司擁有衆多增長機會,其中AI和機器人技術是最大的兩個領域,代表着數萬億美元的增長機遇。”黃仁勳在英偉達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
一年多前,英偉達改變了其業務部門的報告方式,將汽車和機器人部門合併到同一個項目中。今年5月,英偉達表示,該業務部門的季度銷售額爲5.67億美元,約佔公司總收入的1%。汽車和機器人部門的年增長率爲72%。
過去三年,由於市場對英偉達數據中心圖形處理器(GPU)的強勁需求,英偉達的銷售額一路飆升。這些GPU用於構建和運行OpenAI的ChatGPT等複雜的AI聊天機器人。英偉達的總銷售額已從2023財年的約270億美元飆升至2024年的1305億美元,據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的數據,分析師預計2025年的銷售額將接近2000億美元。
週三,英偉達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達到約3.75萬億美元,略高於微軟,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雖然目前機器人技術對英偉達來說規模相對較小,但黃仁勳表示,應用將需要該公司的數據中心AI芯片來訓練軟件,以及其他安裝在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上的芯片。
黃仁勳重點介紹了英偉達的Drive芯片平臺以及梅賽德斯-奔馳正在使用的自動駕駛汽車軟件。他還表示,公司最近發佈了人形機器人AI模型Cosmos。
“我們正致力於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數十億臺機器人、數億輛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數十萬個機器人工廠都將由英偉達技術驅動。”黃仁勳說道。
除了AI芯片之外,英偉達越來越多地提供更多互補技術,包括軟件、雲服務和網絡芯片,以將AI加速器連接在一起。黃仁勳表示,英偉達的品牌正在不斷發展,更確切地說,致力於成爲“AI基礎設施”或“計算平臺”提供商。
“我們很久以前就不再將自己視爲一家芯片公司。”黃仁勳說道。
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股東批准了英偉達高管薪酬計劃,並重新選舉所有13名董事會成員。外部股東提出的提交更詳細多元化報告和修改股東大會程序的提案未獲通過。
4、Micron第三季度營收93.0億美元,DRAM收入創歷史新高
6月25日,Micron公佈了截至2025年5月29日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
據報告,Micron第三季度營收93.0億美元,運營費用爲13.39億美元,營業利潤爲21.69億美元,淨利潤爲18.9億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1.68美元;經營現金流爲46.1億美元;資本支出投資淨額爲26.6億美元,調整後自由現金流爲19.5億美元;本季度末擁有122.2億美元的現金、有價投資和限制性現金;2025年6月25日,董事會宣佈派發每股0.115美元的季度股息,將於2025年7月22日以現金支付給2025年7月7日收盤時登記在冊的股東。
“在創紀錄的DRAM收入(包括HBM收入環比增長近50%)的推動下,Micron在第三財季實現了創紀錄的收入。數據中心收入同比增長了一倍多,創下了季度記錄,面向消費者的終端市場也實現了強勁的連續增長,”Micron科技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表示,“我們有望在2025財年實現創紀錄的營收、穩健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現金流,同時我們將進行嚴格的投資,鞏固我們的技術領先地位和卓越的製造能力,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能驅動型內存需求。”
對於2025年第四季度,Micron預計營收將在104億至110億美元之間,毛利率將在40%至42%之間,運營費用將在13.3億至13.7億美元之間,攤薄後每股收益將在2.14至2.45億美元之間。
5、分析師預測:AI增長勢頭強勁,英偉達市值有望達6萬億美元
Loop Capital分析師表示,過去幾年推動英偉達股價大幅上漲的人工智能(AI)順風勢頭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最終可能將這家芯片製造商的市值推高至6萬億美元。
這樣的估值將比該公司目前3.6萬億美元的市值高出65%以上,目前英偉達正與微軟爭奪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頭銜。
“我們正在進入下一波AI應用的‘黃金浪潮’,而英偉達正處於又一波強於預期的需求前沿,”Loop Capital分析師Ananda Baruah寫道。他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175美元上調至華爾街最高價250美元。市場平均預期爲173美元左右,這意味着未來一年英偉達的股價將上漲約17%。
“雖然英偉達的基本面能夠從當前水平繼續放大似乎令人欣喜,但我們提醒大家,英偉達仍然基本壟斷了關鍵技術,並且擁有定價(和利潤)能力,”Ananda Baruah寫道,並確認了買入評級。
英偉達股價週三上漲2.4%。2024年,該股飆升超過170%,2023年更是飆升近240%。當時,OpenAI ChatGPT的發佈激發了人們對AI的濃厚興趣,並促使企業通過購買英偉達的高性能芯片來構建AI基礎設施。
儘管有人擔心AI支出的步伐可能會放緩,但最近的財報季顯示,英偉達最大的客戶——包括微軟、Meta Platforms、Alphabet和亞馬遜——仍在繼續大力投資。
Ananda Baruah表示,他預計未來幾年這種情況將持續下去,並預測到2028年,各種形式的AI計算支出可能增至約2萬億美元。
熱點聚焦:
1.集微大會首批700位確認參會嘉賓來了!
2.又一國產GPU芯片公司衝刺IPO!
3.國產半導體公司,密集IPO!
4.中企存儲器合併市場份額將首破10%
5.美芯片大廠爆發裁員20%,萬人失業!
6.上市夢碎!80%芯片創業公司死於對賭
7.半導體30%稅收抵免,特朗普稅改草案出爐
8.國內大廠最大規模招AI人才 崗位擴增超60%
球分享
球點贊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