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行長的風險管理經:股價兩次大跌 分紅仍達四千億

南方都市報
06-27

  市值破1.2萬億的招商銀行股價站上2025年以來的新高。如何處理好股東回報、市值管理和風險控制等難題?6月25日,在招商銀行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關於銀行宏觀風險管理成爲熱點話題。記者注意到,有股東代表提出,招商銀行上市以來,有兩次股價及市值的大幅下跌,第一次在2007-2008年期間,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招行市值下跌了76%。第二次是2021-2022年末,市值下跌了53%。回顧招行發展史,結合這兩次市值大幅下跌的市場波動,值得管理層汲取的主要經驗和教訓是什麼?未來如何更好避免能否避免上述市值大幅下跌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王良曾和同事聯合撰寫《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實踐管理》。該書是在學習借鑑國際先進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對中國商業銀行多年資產負債管理實踐的總結,也是對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的探索。

  該書提到,全球銀行業成功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導致失敗的關鍵一點就是風險管理的失控

  回應“宏觀風險管理”之問,王良認爲,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所以風險如影隨形。中國銀行業這些年也在積極化解、處置中小銀行風險。這反映出我國處置風險更加主動、更加積極,避免形成了大的風險造成金融危機後再處置,那樣付出的成本和造成的損失將更大。

  在國內外的客觀環境下,作爲一個微觀經營主體,要吸取風險教訓,因此招行在近年來提出要打造堡壘式的風險合規管理體系。

  王良解釋,該體系包括多個維度,其一是樹立穩健審慎的風險管理文化;其二是要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涵蓋了良好的資產質量、較高的撥備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等內容。其三是建立風險管理的各項機制、制度,保障風險管理的獨立性。

  不過,資本市場的波動仍難以避免。作爲招商銀行的管理層,如何從這些全球宏觀經濟風險中吸取經驗教訓?上市以來出現過的兩次股價大跌,又有何思考總結

  對此,王良回應稱,招商銀行2002年在A股上市,2006年在H股上市,兩次募集資金爲800多億元。如果從2002 年算起,招行上市23年來,累計現金分紅4000多億元(含2024年度擬分紅),相當於是募集資金的近5倍。

  “我們要吸取的教訓,一是要避免股價的大起大落。”他認爲,上述兩次大跌主要是受外部形勢變化影響,一次是次貸危機爆發,2009 年救市政策出臺後,招行息差收窄比較快,出現了盈利負增長。2022年又一次出現了大跌。但是,只要持續地爲股東創造價值,保持盈利的可持續性,最終會迴歸價值。

  另一個教訓是要管控好風險,因爲“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只有持續、穩健地經營,守法、合規經營,才能享受到監管紅利”。對於王良而言,第三個教訓則是穩健、審慎、合規、遵紀守法要從高管做起,以身作則。他強調,這幾個方面是對管理層、對招行來說都應該認真總結的。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盧亮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