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發佈當夜雷軍深度覆盤實錄,首次回應“小米不是靠營銷贏” | 浪潮對話

鳳凰網科技
06-27

摘要:

“同行很高看我們,小米要謹言慎行”

鳳凰網科技《浪潮》出品

作者|劉毓坤 董雨晴

“我剛纔講我們的壓力還是挺大的,因爲期望值很高,這跟去年不一樣。第二點競爭也很激烈。而且我覺得Model Y做得還是挺好的,全球銷冠…………哇,我天(非常小聲)……”

6月26日晚9點,從演講臺上走下的雷軍轉戰來到採訪間,開場的話剛說到一半,工作人員遞上一個手機,雷軍表情淡定,但語氣已經顯露驚喜,“2分鐘……大定19.6萬……鎖單12.2萬輛……”他邊說邊翻轉手機給包括鳳凰網科技在內的媒體展示。

現場頓時爆發起掌聲,“可能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奇蹟吧,我覺得真的很了不起,是所有的用戶和我們一起創造的,特別特別的激動,感謝所有下訂單的用戶們,感謝你們的支持,這輛車我們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

雷軍再次提到,小米測試投入了653輛車,道路實測650(萬)公里,“其中我自己全程開了兩趟,從北京到上海。我們對這輛車的質量、安全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輔助駕駛這一塊,我們全套的高階輔助駕駛硬件全部標配而且在端到端的系統, 1, 000萬 clips的版本也隨車搭載……”。

當晚,小米汽車發出了滾動式戰報,先是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接着是1小時,大定突破28.9萬輛,因爲數字滾動太快,還有人P了一張假圖,讓小米不得不出來闢謠。有人在朋友圈銳評:小米讓賣車像呼吸一樣簡單。

雷軍說,他在前一天已經告訴內部“只要比去年SU7好就行”,但最終遠超預期,“我覺得拿到這麼多訂單還是挺激動的,遠超了我的想象”

小米SU7在一年前的3月發佈,發佈當晚4分鐘大定破1萬輛。也就是說,YU7不是翻倍,而是在翻倍的基礎上,在後面直接加了一個0。

成績的跨越式突破,不僅給了小米和雷軍喜悅,更改變了他們的心態。“我有一次在內部的一個講話,泄露出來以後也挺狼狽的,也被罵得很慘。這個其實我講的也是實話。我說我們去年一年,算一年級新生,總共賣了 13萬輛。只有人家比亞迪一週的銷量,我說我們就是小孩子……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我覺得所有的同行不是這麼看的,還是挺高看我們的”。

此外,讓雷軍和小米都意外的是,YU7發佈前夕,他們曾三次調高SU7的新增訂單。“就在YU7這麼強大的火力下,SU7的新增訂單調高了 3次,所以我自己覺得YU7的數量肯定會比SU7高,但SU7也不會低,我對SU7還是挺有信心的。”

從新生到被高看,小米只用了一年時間,也給了小米巨大的壓力。雷軍說,應對這個時代的變化,小米要做好幾件事情——第一個便是謹言慎行,“每一句話要說得非常準確,要進一步提高準確度,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爲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我覺得這是我們最重要需要做的”。

同時,他也說,小米還要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科技創新、高端化引領上真正做到被公認的程度。“我覺得這是我覺得我們小米應該要做的”。

以下是雷軍在現場的回答,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有刪減:

“談小米靠營銷贏:大家對代工有誤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小米都是領先的”

因爲我們剛進入汽車行業一年零三個月,我覺得我們是不是能持續好,我不敢 100%保證,但是 15年的創業之後,我覺得今天小米的全方位能力都提升了。其實想持續好最關鍵的是要重視能力建設,要沒有短板,所以我們在每個方位都在補短板,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以後,我們在各個維度的能力都在提升,我也相信在過去五六年的時間裏面,大家應該肉眼可見小米的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其實就是十週年的時候,小米進行半年的反思,提出從機會驅動轉向能力驅動全方位重視能力建設,第一個任務就是先投 1, 000億在研發上,這麼立竿見影。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重視能力建設,機會很重要,能力更重要。能力還不是單維度的能力,你要方方面面能力都要提升的。就像我們這次成功以後,有個別同行把它包裝成小米是靠營銷贏的。你們今天看我們的每一個指標、每一項能力,在任何一個維度裏面,我覺得在絕大部分數字裏面小米都是領先的。我覺得無論是產品研發、產品質量還是設計每個維度。當然小米也還有很多不足,我們很清楚,我們每天都在反思我們的哪裏不足,我們怎麼進一步增強和提高,所以我覺得最重要,我們把整個小米的能力建設放在首位。

這個各位想一想,大家都覺得小米沒幹過工廠,沒幹過汽車,一定不行。你看我們第一個工廠 14個月時間交付了25萬輛車,無論是品質、製造能力、管理各方面,因爲我們畢竟在製造業裏面幹了這麼多年,可能大家對代工是有誤解,包括我們去年年初也交付了手機智能工廠,我們絕大部分設備都是自研的,所以如果沒有一點功底的話,你是很難把製造管好。

做芯片的週期需要 3 ~ 4年時間。實話實說,做 O1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想到 O1做得這麼好,我真的沒想到。所以整個 O1的芯片的總量定的數量就不夠,規劃的時候做了四款產品。但真的說到這裏,我特別感謝朱丹領軍的整個芯片團隊,爲小米作出了巨大貢獻。因爲我自己用的也是玄戒的手機,所以性能體驗特別好啊。我覺得我們在第二代玄戒芯片會考慮在車上應用,第一代我們主要是驗證技術,主要這個技術好到無法相信。所以我們這幾款手機和平板備貨都很少,我也看到有些負面說我們賣不動,瞎扯,你知道嗎?主要是三四年前你敢定多大量?你能知道做出來有這麼好嗎?你肯定不知道,所以怎麼說呢?我覺得我們下一步肯定會按我們全部自研了四合一的預控制器。我們就是爲了掌握這裏面所有的技術,爲將來小米自研芯片上車做好準備。

“談流量時代的困境:小米要謹言慎行,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我們今天面臨一個很痛苦的環境,就是無論哪個企業比較火,它的輿情都特別地複雜,這就是我們面對的一個現實的困難,也是一個自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困難,或者叫流量時代。我覺得應對這個時代的變化的話,我覺得小米要做好幾件事情。第一個謹言慎行,就是每一句話要說得非常準確,要進一步提高準確度,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爲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我覺得這是我們最重要需要做的。同時還要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是在科技創新、高端化引領上真正做到在幾個領域真正做好、做到領先,做到大家都公認的程度。我覺得這是我覺得我們小米應該要做的。

進入汽車行業四年時間,產品發了一年零三個月,反正也是感慨萬千。我有一次在內部的一個講話,泄露出來以後也挺狼狽的,也被罵得很慘。這個其實我講的也是實話。我覺得我說我們去年一年,我們算一年級新生,總共賣了 13萬輛。只有人家比亞迪一週的銷量,我說我們一年只賣了人家一週的銷量,我說我們就是小孩子,我們新生這個不知道怎麼表達,我們覺得我們是新手,估計大家也不會怎麼說,也會更關心和支持我們一下,因爲我們是新來的這個,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我覺得所有的同行不是這麼看的,還是挺高看我們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