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板塊繼續延續火熱行情!
6月26日,A股銀行板塊繼續強勢上漲,Wind銀行指數當日收漲1.06%。板塊內42只成份股中有41只收漲,蘇州銀行以超5%的漲幅領跑,青島銀行、廈門銀行、重慶銀行漲超3%。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10餘家銀行股價創下年內新高,市場交投活躍,板塊單日成交額突破37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申萬銀行指數年內累計上漲16.94%,遠高於同期上證指數漲幅(2.88%)。
作爲A股市場的高股息“壓艙石”,銀行板塊自2024年以來便頗受資金追捧。伴隨着銀行股一路上漲,2025年開年以來,有多家上市銀行發佈估值提升計劃以及股東增持計劃。
6月26日晚間,蘇州銀行公告稱,該行第一大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於1月14日~6月26日期間,以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和可轉債轉股的方式累計增持了1.18億、佔總股本的2.63%的蘇州銀行股份,增持資金合計8.56億元。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6日,年內已有蘇州銀行、青島銀行、南京銀行、成都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無錫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9家銀行的重要股東官宣擬增持或實施增持;除此之外,蘭州銀行、廈門銀行、江蘇銀行、浙商銀行、華夏銀行等5家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加入股份增持陣營。
不過,在銀行板塊連創新高之際,也有多家銀行股股東宣佈減持股份,或披露了其出售銀行股的相關情況。
4家上市銀行年內漲幅超30%
從年內表現來看,銀行板塊堪稱A股的“領頭羊”。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申萬銀行指數年內漲幅達16.94%,在31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一。
從個股來看,不少銀行股漲幅頗爲可觀。截至6月26日,年內漲幅超30%的銀行共有4家,其中,青島銀行以40.41%的漲幅居於42家上市銀行之首;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三家年內漲幅分別達32.36%、32.08%、30.79%。
除此之外,共有17家銀行年內漲幅均超20%。其中,重慶銀行、渝農商行、廈門銀行、浙商銀行、蘇農銀行、中信銀行年內漲幅均達到25%以上。
國有大行方面,進入2025年以來,A股幾家國有大行股價屢創新高。截至6月26日,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年內漲幅分別達16.52%、13.99%、13.92%、12.53%、9.96%、4.54%。
銀行股牛氣逼人,與其“高股息”紅利特徵吸引資金持續流入有較大關係。
在當前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紅利資產以其較強的抗週期性和穩定的回報特性,成爲衆多投資者的首選。“銀行股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的特點,是紅利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避險資金持續流入,有利於推動銀行股走出長牛。”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向時代財經表示。
從資金層面來看,今年以來,險資對國內大型銀行“買買買”的熱情有增無減。
以港股市場爲例,長江證券統計的恒生金融指數(反映香港金融市場)中,權重靠前的7只銀行股(招商、建設、工商、中銀、農業、中信、交通),保險持倉市值超5600億元,佔比達到了非一般法人機構的58%。
銀行股近期進入密集分紅期,對股價近期上漲,也有一定助推作用。作爲A股市場的分紅大戶,截至6月26日,已有22家上市銀行完成2024年度現金紅利發放,滬農商行、渝農商行、浙商銀行將於7月之前派息,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兩家大行的派息日則分別定爲7月14日、7月17日。
中國銀河證券6月25日一份研報分析指出,截至2025年6月13日,年初以來銀行板塊相對中證紅利指數的超額收益爲12.8pct,已不單方面受益紅利因素。
“相比之下,增量資金流入對銀行板塊估值的持續提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且多數情況下由政策推動,包括了中長期資金入市、公募基金欠配調倉、匯金增持、被動型指數ETF的發展等。”上述研報如此表示。
武澤偉也認爲,險資、社保基金等長線資金重倉佈局,外加央國企市值管理政策不斷落地生效,進一步催化銀行股估值修復。
個別上市銀行股東發起減持
值得關注的是,在銀行股一路高歌猛進的背景之下,今年以來也有個別A股或港股上市銀行遭股東減持。
6月24日,雅戈爾(600177.SH)公告稱,公司近一年內累計出售中信股份、中信銀行等金融資產,成交金額達41.75億元,佔公司淨資產的10.13%。
值得注意的是,發跡於服裝的雅戈爾在投資領域頗具盛名,其董事長李如成素有“寧波股神”和“服裝業巴菲特”之稱,他曾將投資、地產與服裝並稱爲公司“三駕馬車”。雅戈爾的投資榜單上包括中信證券、寧波銀行、博遷新材、廣博股份等數十家上市公司,橫跨金融、地產、科技、消費多個領域,並斬獲頗豐。2024年,其投資業務歸母淨利潤高達22.09億元,佔公司總歸母淨利潤的比重達80%。
6月22日,長沙銀行公告稱,該行股東湖南三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基於自身資金需求,近期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3700萬股、總股本的0.92%的長沙銀行股份,擬減持股份來源爲IPO前取得。
5月20日,浙商銀行公告,該行股東橫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於4月18日~5月19日期間,通過競價方式減持2.42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0.88%的浙商銀行A股股份;2月8日,寧波銀行公告收到獨立董事李浩先生《關於減持計劃實施完畢的告知函》。截至2025年2月6日,李浩先生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港股方面,在頭部大行被輪番增持的同時,地方中小銀行股東掀起減持潮。
例如今年2月,晉商銀行(02558.HK)接連遭遇兩大股東清倉式減持。據港交所披露信息,2月27日,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完成對晉商銀行約1.02億股H股的清倉減持,佔該行港股流通股的10.54%。
無獨有偶,中國外貿信託同樣在2月末對甘肅銀行(02139.HK)發起減持。根據披露信息,中國外貿信託對甘肅銀行的持股比例由9.50%降至8.93%。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近年來,港股市場中的中小銀行股普遍面臨估值低迷的問題。根據數據顯示,許多中小銀行的市淨率已跌破1,這意味着市場對這些銀行的資產價值缺乏信心,導致不受市場資金青睞有關。”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