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產品發展方向。據介紹,目前Neuralink的受試者已經達到7人,其中涵蓋4名脊髓損傷患者與3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這些受試者正在高頻使用相關設備,數據顯示平均每週使用時長約50小時,峯值更超100小時。其中令人關注的是,脊髓損傷患者Alex未來將連接擎天柱機械手實現更復雜的操作。
馬斯克表示,未來人們有可能通過Neuralink來完全接管一臺擎天柱機器人,獲得它的全身控制權限和所有傳感器數據。馬斯克還提到Neuralink 正在創造的是一種通用的大腦輸入輸出技術,一種在不損傷大腦或引起負面副作用的情況下,將信息輸入或輸出大腦的方法。
馬斯克認爲,一個高帶寬的腦機接口是確保人類文明在人工智能時代未來的關鍵,它能讓“人類集體意志”與“人工智能意志”相匹配,避免潛在的生存風險。
今年6月上旬,Neuralink宣佈完成6.5億美元的E輪融資,主要投資者包括方舟投資、德豐傑成長基金、創始人基金、光速創投、紅杉資本、興盛資本等。Neuralink表示,該輪融資將加快公司向患者普及腦機接口技術,並推動未來設備創新,以深化生物智能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連接。
所謂腦機接口技術,是一種在人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通信的先進技術。它通過檢測和解碼大腦神經活動產生的信號,並將這些信號轉化爲可被外部設備識別和執行的指令,從而實現大腦與機器之間的交互。根據信號採集和輸出方式不同,腦機接口技術可分爲侵入、半侵入和非侵入。
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被視爲腦機接口行業的“元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基於海外機構預測測算,2025年至2029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以年複合增長率25.22%的速度增長至76.3億美元規模。
腦機接口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日趨激烈。國際方面,由微軟、亞馬遜投資的Synchron已將設備植入10名患者;Neuralink聯合創始人創立的Precision Neuroscience以非侵入技術獲9300萬美元融資;蘋果則與Synchron合作研發腦控iPhone技術。國內方面,今年6月,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臨牀試驗已經完成,患者僅用2—3周的訓練,便實現了下象棋、玩賽車遊戲等功能。
從應用前景來看,醫療康復領域無疑是腦機接口技術最具潛力的應用方向之一。對於癱瘓患者而言,藉助腦機接口,他們有望重新獲得自主行動能力,通過思維控制外部輔助設備,實現站立、行走、抓取物品等日常動作。
中泰證券認爲,腦機接口打破人類傳統控制界限,帶動“醫療+消費特定場景”的技術變革。隨着腦機接口設備與實際場景結合,市場規模將產生放大效應,我國綜合產業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級別。從技術路線分佈看,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是當前市場的絕對主力,佔總市場份額86%。非侵入式商業化領銜,侵入式腦機接口築高壁壘,潛力巨大。
相關概念股:
心瑋醫療-B(06609):2023年6月2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在北京成功完成動物試驗。該介入式腦機接口由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段峯科研團隊牽頭與心瑋醫療聯合研發。今年3月心瑋醫療-B發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該集團取得收益人民幣2.78億元(單位下同),同比增加19.6%;研發成本5894萬元,同比減少52.4%;母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1362.2萬元,同比減少85.51%;每股虧損0.36元。
南京熊貓電子股份(00553):近日,南京熊貓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承擔的《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的多模態人機交互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是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專項中的課題。目前,公司按照計劃節點有序實施,正在開發腦機接口智能交互顯示終端及優化迭代交互系統。
微創腦科學(02172):在國內神經介入醫療器械領域裏,微創腦科學可以說是行業龍頭公司,其產品全面涵蓋了出血性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按照2023年銷售收入計算,微創腦科學是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份額提升至第四位,近年來維持國產份額第一地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