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次世代車研所》欄目 張俊
“喫相難看!”
最近,小牛電動銳智VIP悄悄漲價,引發不少用戶吐槽。他們質疑,小牛電動雖名義上贈送道路救援服務,但漲價行爲涉嫌捆綁銷售。
更讓人怨聲載道的是2G中控事件。一些用戶發現,其銳智VIP服務還在有效期內,但車輛智能化功能已無法使用,原因則是車輛使用的是2G中控,由於2G基站退服,波及了車輛通信功能。用戶們指出,2G網絡退服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但爲何近兩三年還會買到2G中控的車型?讓大家更氣憤的是,小牛電動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自費升級4G中控”。
種種輿論風波背後,小牛電動確實面臨着巨大的盈利壓力。自2022年以來,小牛電動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今年一季度仍未擺脫虧損泥潭,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
VIP年費偷偷漲價?
最近,不少小牛電動車用戶發現,在續費小牛銳智VIP時發現,該服務的年費標準偷偷漲價了。
小牛銳智VIP是小牛電動爲其智能電動車用戶提供的一項增值服務。它可以讓用戶在小牛電動App上享受車輛定位、實時軌跡、電池信息管理等功能,還具備智能防盜、智能鎖、一鍵啓停等功能。
購買小牛電動的新車時,通常會隨車贈送1年的銳智VIP服務,服務到期後則需要付費購買。如果不續費,可能無法在App上查看定位、續航等信息。如果在90天內未續費,將永久無法使用部分功能。
但小牛銳智VIP頻頻漲價引發不少用戶不滿。一位小牛用戶吐槽稱,早期,銳智VIP年費標準是一年38元、三年99元;而如今,續費時發現已經上漲至了一年69元、三年159元。他認爲,銳智VIP價格虛高且隨意漲價,在價格上並不透明。
“太貴了”“喫相難看”“沒有提前通知”,不少小牛用戶也在小牛電動App中發帖吐槽。
針對VIP價格漲價一事,小牛電動客服表示,爲提供更全面的保障,2025年6月5日0時,公司會將銳智VIP與天眼服務費用統一調整爲69元/年,119元/2年,159元/3年。本次升級後,所有新購車/續費用戶可限時免費獲贈與銳智VIP或天眼服務時間等長的道路救援服務(價值29.9元/年),覆蓋車輛意外損壞,如交通事故、扎胎爆胎(不含胎壓過低)等緊急情況。
不過,針對官方的解釋,小牛用戶們並不買賬。他們認爲,所謂贈送的道路救援服務屬於變相售賣增值服務,不應該捆綁銷售,而應該把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分開售賣,讓用戶自行選擇。“我們不需要增值服務,請恢復原來的價格!”
如果不需要道路救援服務,能否恢復原價?小牛電動客服回應,目前是已經調整了價格,升級後的價格無法變動。
硬件迭代慢,讓用戶買單?
除了銳智VIP漲價風波,還有不少用戶在反饋小牛的中控問題。
由於2G基站逐漸退出,一些僅支持2G網絡的設備就面臨着無法聯網使用的尷尬局面。而一些小牛用戶就發現,自己的電動車中控就在此列,由於一些小牛車型的中控僅支持2G,出現了銳智VIP還在有效期,車輛的智能化功能卻無法使用的情況。
在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上,衆多小牛用戶在反饋該問題。一位用戶稱,他此前購買了小牛F100,購車時小牛並未告知2G模塊將因國家退網政策(2018年啓動)失效,導致現在車輛智能功能癱瘓,小牛卻要求用戶自費299元升級4G中控。並且,在智能功能失效的情況下,銳智VIP仍未暫停扣費。
在小牛電動App上,官方也推送了“2G退網倒計時!限時升級4G”的通知。小牛電動表示,目前升級4G活動方案針對2G退網造成的通訊異常問題,若是不升級設備不會影響車輛騎行,但App智能通訊會受到影響,比如無法定位,無法查看車輛軌跡,遠程解鎖等App中的功能。
但用戶們認爲,2G網絡的退服,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據媒體報道,小牛公司在2020年就收到了運營商的退網通知,卻遲遲未採取有效措施,直到2022年纔將新車切換到4G中控,這種反應速度之慢,令人咋舌。
“消費者購買的是智能化的便捷出行體驗,而小牛公司卻隱瞞了關鍵信息,最終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不能將升級費用全部轉嫁給消費者。”有用戶直言道。
他提出的訴求是:免費更換4G中控,並且按照比例退還功能失效期的年費。
連虧三年,市值蒸發近94%
無論是銳智VIP漲價,還是自費升級中控風波,背後或許都反映出小牛電動在財務上的壓力。
今年5月,小牛電動剛剛公佈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該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6.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1%;淨虧損雖然同比收窄,但依然虧損3884.47萬元。
另外,小牛電動也面臨着毛利率下滑的挑戰。財報顯示,小牛電動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爲17.3%,而2024年同期爲18.9%,下降1.6個百分點。對此,小牛電動在財報中解釋稱:“跌幅主要是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包括產品組合的變化、運費和關稅上升以及存貨減賬等因素。”
小牛電動CEO李彥表示,受美國市場表現疲軟及歐洲庫存清理影響,公司銷量增長與盈利能力的提升時間推遲,部分門店庫存影響將延續至第二季度。
庫存影響或許只是階段性的結果。但實際上,小牛電動已經連虧多年:自2022年起,小牛電動開始陷入虧損,當年淨虧損爲3713萬元,而2021年同期淨利潤4765萬元,由盈轉虧;2023年,小牛電動淨虧損進一步擴大至2.718億元;2024年淨虧損則爲1.93億元。
小牛電動業績下滑背後,是兩輪電動車市場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時代,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另外,小牛電動一直主打的高端化和智能化,也已經不再稀缺。如今,衆多傳統兩輪電動車品牌都已經在智能化方面補齊了短板,小牛的兩化優勢已不再明顯。
持續虧損之下,小牛電動的股價也持續縮水。2021年,小牛電動股價曾創下53.38美元的新高,總市值爲41億美元;而截至6月27日收盤,小牛電動股價報3.4美元,市值僅爲2.65億美元,較最高點蒸發93.6%。
業績持續虧損,用戶口碑又遭遇危機,小牛電動又該如何自救?
責任編輯:楊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