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唐洛
近年來,隨着國產化替代的深入推進,信創市場成熟度越來越高,用戶在集採過程中也愈發關注設備選型環節。尤其對於服務器這類帶有重資產屬性的核心硬件,需求側更需要考量長期投資效益,產品的適用性、領先性、擴展性和安全性,都是決定其應用價值的關鍵指標。
一、產品適用性(整機形態、生態適配情況)
服務器選型之初,用戶首要從實際業務場景出發明確相關產品的適用性。畢竟很多終端性能數據確實帶有一定迷惑性,即便在局部行業場景中表現良好,也未必能完全實現跨領域、跨業務應用,一旦錯配必然導致產品利用率下降甚至設備閒置。
當前,主流服務器處理器都在朝多核心、多線程、高速率方向發展。一方面是爲了提升綜合性能上限,另一方面也在有意識地加強產品通用性,擴展多元化場景下的應用支撐能力。
從整機形態來看,通用服務器採購主要以2U雙路機型爲主。其中,雙路機架式服務器出貨量佔比已超過80%,而2U雙路機型的細分佔比又遠超1U和4U。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整機形態對應的應用場景差異較大,建議儘量選擇產品佈局完善的芯片/整機廠商,便於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匹配相關機型。如4U對應的是存儲型服務器和GPU服務器;1U則用於算力密度要求較高的場景。
另外,根據服務器產品外觀,又能分爲機架式、塔式、多節點、刀片式、整機櫃等不同形態。比如塔式服務器常用於實驗室,多節點普遍用於超高計算密度場景,整機櫃服務器則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等行業用戶場景。
除了服務器產品形態的適用性之外,還要注意到核心硬件技術路線的適配性。這不僅影響到軟硬件之間的協同優化難度,也決定了服務器產品部署成本。
比如當前最主流的芯片生態體系是X86,國外如Intel,國內如海光、兆芯等技術路線均能直接適配。同理,搭載這些芯片的服務器也能省略適配環節,直接嵌入用戶原有的IT系統中,快速支撐起上層應用軟件運行。
反之,若在原系統環境下強行適配異構技術路線的服務器,產品部署中就會面臨大量冗餘的調優工作,技術成本和時間人力支出都明顯超出前者。而且這種異構移植方式對於系統穩定性也是一個挑戰,非必要情況下建議慎重選擇生態成熟的產品路線。
二、產品先進性(性能測試水平、國際對標能力)
IT設備領域平均兩年就會進行一次代際更新,選擇先進產品適度超前佈局非常必要。對終端用戶來說,不僅要考量服務器單體性能測試數據是否領先,還要進一步對標國際產品圖譜,擢選出真正具備性能競爭力的服務器產品。
根據公開市場信息,Intel平臺近8年來仍有5代以上的產品在售。從2017年發佈的skylake,到2024年推出的至強6,代際之間的性能差距非常明顯。
比如一臺搭載2顆6980P CPU的至強6雙路服務器,物理核心數可以高達256c,總體性能相當於一臺頂配雙路Sky-lake的十倍。儘管定價上也有差異,但考慮到架構設計和製程工藝的迭代速度,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的差距,優先選擇高性能服務器明顯利大於弊。
從國產服務器CPU測試情況來看,部分產品已經具備對標Intel同代產品的性能實力。以SPEC CPU 2017和SPEC CPU 2006基準測試爲例,海光C86 7000處理器性能不僅優於同類ARM芯片,還在多項性能指標中趕超Intel 8558P處理器。
反映在服務器整機上,搭載海光處理器的中科可控通用計算服務器產品Suma R6250H0,同樣在多項測試中趕超國際主流處理器參數,部分指標實現翻倍趕超。
另外,用戶在服務器性能對比中,也應結合實際場景測試綜合考量。尤其原系統存在國際主流機型的情況下,更便於對標國產設備觀察同類業務場景支撐能力,切實判斷替代價值。
三、產品擴展性(存儲/硬盤擴展情況、內存、PCIe接口)
面對飛速迭代變化的應用場景,服務器選型不僅要滿足當下的性能需求,也要考慮到未來應用升級所需的設備擴展能力。
總體來看,影響服務器產品擴展性的因素較多,包括存儲(如硬盤擴展數量)、內存(如DDR4、DDR5)、PCIe接口等。用戶不僅需要關注相關設備的可擴展範圍,還要認真辨別擴展條件,保證在合理預算下爲後續業務需求留下升級空間。
以內存模塊爲例,目前服務器產品主要迭代方向是DDR5。如浪潮服務器搭載海光C86芯片可支持24根DDR5 ECC內存插槽,相較於上一代DDR4可實現雙倍性能提升,擁有更細粒度的調度、更高的併發訪問能力、更低的訪問延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DDR4已經停產,並且引發相關產品價格暴漲,成本逼近了DDR5。顯然,這種情況下DDR5具備了更好的擴展條件,幾乎可以平價完成性能升級。
在PCIe擴展方面,新華三服務器搭載海光C86芯片已經實現支持多大10個PCIe 5.0插槽。從性能空間來看,PCIe5.0的傳輸速率可達到32GT/s,x16通道帶寬達128GB/s,是PCIe4.0的2倍。這也讓SSD、GPU數據讀寫速度大幅提升,進一步縮短了AI模型訓練和渲染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場景對大內存有剛性需求,相關用戶可以在DDR5價格低谷期提前佈局。尤其對於AI訓練、大數據分析等高吞吐業務,終端需要更高的帶寬和傳輸速率突破性能瓶頸,在內存、PCIe等方面提升產品擴展性也是必要之舉。
四、產品安全性(安可等級、國密支持、技術成本)
對信創用戶來說,服務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但隨着信創安可目錄不斷更新,具體的產品安全技術指標反而容易讓人忽視。
考量服務器產品安全水平,一方面要關注核心CPU的安全評級(服務器以二級爲主),另一方面也要甄別其安全產品支持的廣度、安全技術創新的深度以及安全技術應用成本等。
以前文提到的C86處理器爲例,海光CPU是首批達到二級安可標準的產品,並且基於底層安全指令技術擴展,率先實現國密SM2/SM3/SM4的全覆蓋,在可信計算、隱私計算、漏洞防禦等方面建立了多維安全防線。
比如在密碼技術方面,海光在CPU內部集成了安全處理器(PSP)和密碼協處理器 (CCP),同時還採用了密碼指令集加速、密鑰管理和HCT等技術,每一臺使用海光CPU的設備都相當於一個沒有密碼卡的密碼機,不僅提升了原生安全能力,也進一步降低了安全性成本。
這在產品選型中非常關鍵。由於目前CPU安全模式很多都採用了外置設備,對於安全要求較高的用戶來說無疑增添了一筆額外支出。特別是在報價標準模糊的情況下,外置安全設備的價格並不可控,用戶很容易掉進“爲安全二次買單”的陷阱,必須在詢價時仔細甄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