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中產的“標配”,Lululemon年內跌沒1220億
新中產“標配”Lululemon(LULU),業績也撐不住了。
此前,高端運動休閒品牌Lululemon公佈了2025年財年*季度報告,財報顯示,2025財年*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3.71億美元,同比增長7.32%;歸母淨利潤爲3.1億美元,同比下滑2.13%;每股現金流爲-1.04美元。
與此同時,Lululemon還下調了第二季度及全年業績指引。
Lululemon預計,公司2025財年第二季度淨營收將增長約7%至8%,2025財年淨營收區間在111.50億美元至113.00億美元之間,增幅約爲5%至7%。
財報發佈之後,Lululemon股價單日暴跌19.8%。不僅如此,Lululemon股價延續跌勢,還創下了近五年以來的新低。
截至6月25日,Lululemon報收232.93美元/股,市值爲267.24億美元。若從年內算起,其跌幅已超過39%,市值蒸發超1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26億元);若從2023年12月最高位算起,Lululemon股價則下跌超過54%,市值蒸發超過3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30億元)。
實際上,作爲全球知名服裝品牌Lululemon“遭遇”並非最慘,如果從高位算起,耐克的跌幅超過了60%,且從2021年以來,耐克股價則一直處於下跌區間,直至目前,其仍未擺脫下跌週期帶來的影響,股價仍在底部徘徊。
從股價反映來看,Lululemon的拐點相較於阿迪達斯、耐克等要晚很多,原因就出在業績的表現上。
財報數據顯示,耐克2020年出現業績拐點,儘管近幾年業績有所恢復,但是營收增速已經放緩,其中最近三個季度,業績更是連續出現9%-10%的下滑。反觀Lululemon,最近五年其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速,2024年Lululemon營收更是首破百億美元大關。直至今年一季度,Lululemon淨利潤纔出現了拐點。
值得注意的是,Lululemon一季度財報釋放了一個“危險”的信號,即庫存大幅增加。財報顯示,報告期內,Lululemon庫存激增22.81%,而營收僅增長了7.32%,這就意味着,未來Lululemon可能需要更大的優惠力度來削減激增的庫存。但對於公司定位而言,過多的折扣可能對品牌造成一定的衝擊。
01
“隱憂”已現
Lululemon成功“破圈”,與公司現任CEO卡爾文·麥克唐納(Calvin McDonald)密不可分。
2018年,卡爾文·麥克唐納上任之後,一改Lululemon創始人奇普·威爾遜的“中產女性”路線,大力推進“大衆化”戰略。在公司發展戰略上,卡爾文·麥克唐納大力提高男性產品佔比,拓展鞋帽包等品類。
在面對“聚焦高端、建立護城河”還是“面向大衆、快速搶佔市場”這兩個選項上,卡爾文·麥克唐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經過卡爾文·麥克唐納的調整,Lululemon開始一路高歌猛進。
在戰略定位上,卡爾文·麥克唐納堅持差異化的定位策略,尤其在中國市場,其中高端的定位很快俘獲了一衆中產階級。而一條動輒一千的瑜伽褲,也很快成爲新中產的“標配”。
爲追求持續增長,2022年,Lululemon提出“Power of Three×2”增長計劃,目標是到2026年,數字業務與男士業務的營收相較於2021年能夠翻倍,國際市場業務能夠增長4倍。在多元化品類的佈局上,近年來Lululemon在男士運動服品類、運動鞋等品類上也是投入不斷。
從財報數據來看,卡爾文·麥克唐納帶領下的Lululemon取得了*的成功。
2020年至2024年,Lululemon的營收從44.02億美元一路飆升至105.9億美元;淨利潤也從5.89億美元一路飆升至18.1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3年末,Lululemon股價飆升超過了400%,市值最高突破了590億美元。
但對於服裝品牌而言,高端化與普適化天然存在矛盾,當時尚從小衆商品成爲大衆商品,追求時尚的人就開始叛逃了,這一點放在Lululemon身上也同樣適用。
進入2025年之後,Lululemon業績明顯放緩,淨利潤增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從地區來看,截至2025年5月4日,其在美國的營收爲13.63億美元,營收佔比爲57.47%;中國營收爲4.12億美元,營收佔比爲17.39%;加拿大營收爲2.93億美元,營收佔比爲12.35%。
從增速來看,截至一季度末,Lululemon美洲地區營收同比增長僅3%。Lululemon表示,公司在美洲的商店客流量下降,部分反映了經濟不確定性、通脹壓力、消費者信心下降以及可自由支配支出的變化;中國市場營收增速則爲21%,由此可見,中國市場正在成爲Lululemon新的增長引擎。
但隱憂是,中國市場的增速也在放緩。
卡爾文·麥克唐納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增長市場,對該市場的潛在增長勢頭感到滿意。同時,公司也將以*程度利用現有市場來拓展新市場。
同時,他還表示,公司計劃進行“有策略的價格上調”,以對沖關稅帶來的影響。侃見財經認爲,隨着產品的下沉,中高端定位開始模糊,預計這一策略也很難起到預想的效果。
02
轉型的“困境”
Lululemon財報發佈時,同時也宣佈了一項涉及150個職位的全球裁員計劃。
據悉,此次裁員的150個職位主要集中在企業層面的支援崗位,而非一線門店員工。此次裁員計劃,被外界解讀爲品牌應對市場壓力的主動調整。
從Lululemon目前的策略來看,“下沉”仍然是重要的關鍵詞。
從營收結構來看,Lululemon一季度的增長,主要是因爲中國市場的助推。Lululemon CFO梅根·弗蘭克(Meghan Frank)表示,繼續預計2025年將新增40至45家自營門店,預計整體平方英尺面積將以低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新開門店將包括美洲地區約10至15家門店,其餘門店計劃在國際市場開設,大部分將在中國。
截至2025財年*季度末, Lululemon在中國的直營門店數量爲154家,較2024財年第四季度末淨增加3家, Lululemon總門店數量則增至770家。
具體到中國市場,從門店數量上看,Lululemon在一線城市的佈局已經相對飽和。
2024年,Lululemon陸續在寧波、南通、福州、泉州、南昌、石家莊等城市陸續開出了首店;2024年上半年Lululemon在中國大陸新開的15家門店中,有11家開在二三線城市;2025年1月,Lululemon則在廣東惠州開出了首店。
去年11月,Lululemon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山燕也表示,公司未來的增長主要在二線城市,而且電商渠道將有潛力成爲我們在中國*的“門店”。
押注下沉市場,雖然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是越來越多的折扣以及在品類擴張過程中,對於高端品牌力的稀釋,也是Lululemon不可承受之重。
其業績發佈之後,摩根大通報告指出,Lululemon*財季每股盈利2.6美元符合預期,收入同比增長7.3%超預期,毛利率也高於預期。管理層預計第二財季美國業務收入增長與*財季相似,但對美國消費者持謹慎態度。摩根大通下調Lululemon 2025和2026財年每股盈測,但維持“增持”評級,目標價下調至303美元。
Truist Securities分析師則指出,第二季度展望低於預期以及下調2025財年指引是影響這一決定的關鍵因素。該公司目前市值接近400億美元,市盈率爲22.6倍,反映了市場對其近期前景的擔憂。因此,其Lululemon維持公司“買入”評級,並將公司目標價從297美元下調至290美元。
侃見財經認爲,Lululemon作爲全球知名運動品牌,品牌認可度是其拓展的核心,由於其產品的護城河並不深,因此在下沉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爲價格或者其他因素讓用戶喪失對其品牌的認可。不僅如此,品牌力的喪失還很容易遭到來自平替產品的衝擊,這些都是Lululemon在拓展下沉市場面臨的難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更直白地表示:“Lululemon的困境不在於數字本身,而在於其增長質量已經偏離了高端定位的本質。他們正在用Coach的方式經營愛馬仕。”
另外,可選消費品降級趨勢也會讓Lululemon遭遇新的挑戰。
當下,從Lululemon處境來看,該公司正在面臨兩難的困境。下沉市場雖然階段性能解決燃眉之急,但這並不是*解,未來Lululemon挑戰還將繼續存在,時間也會再次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