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風投機構 Breed Capital 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比特幣正進入新一輪演化階段 —企業級採用(Corporate Adoption)。
截至2025年5月,全球已有 199家機構合計持有超過301萬枚BTC,按市值計算相當於 3150億美元。這波潮流背後,隱藏着一套新的估值邏輯與市場競賽:MNAV 模型(淨資產倍數)。
以比特幣作爲資產負債表主資產的公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技股或金融公司,而是被市場視爲“比特幣控股企業”,其估值由所持比特幣價值與市場信心共同決定。
以行業龍頭 Strategy(前身爲 MicroStrategy)爲例:
這意味着,投資人願意爲 Strategy 股票支付比比特幣本身高出 70% 的溢價,核心在於其團隊能通過資本操作持續增加“每股持幣量”。
根據 Breed 研究,若要維持 MNAV 溢價,公司必須精通以下三種資本策略:
Strategy 是這套模式的發明者與執行力最強的案例,公司已連續執行該策略超過4年,穩坐行業第一。
Breed 報告指出,2024年以來已有 超過40家公司宣佈採用 BTC 財政策略,合計融資數百億美元。其中包括:
這些企業涵蓋多個國家與產業,展示 BTC 財政模式的多樣性與全球擴張趨勢。
Breed 警告,這種模式的最大風險來自 “熊市+高槓杆+債務到期” 的三重打擊。Strategy 曾在 2022–23 年的熊市中挺過 80% 的價格回撤與融資枯竭,而許多新興公司可能沒有這個韌性。
尤其是新公司往往融資條件更苛刻,槓桿更高,若 MNAV 下滑、債券到期無法再融資,企業將被迫拋售 BTC,可能引發連鎖踩踏。雖然大部分公司以股權融資爲主,系統性風險有限,但個別重債企業或成爲引爆點
這場“企業持幣潮”正向其他公鏈資產蔓延。例如:
這顯示“加密財政模式”正成爲 Web3 企業擴張的關鍵模式。
Breed 認爲,最終只有少數公司能夠長期維持 MNAV 溢價。他們的共同特徵包括:
這場競賽不只是幣價遊戲,而是一次商業模型與資本效率的較量。
那些從比特幣轉向像囤幣企業股票的投資者,或許該重新思考多一個新選擇,因爲比特幣生態系正開始解決其最大短板:可擴展性。
交易緩慢、高昂手續費、功能有限的程式設計能力,一直讓比特幣難以與 Ethereum 或 Solana 網路競爭——但這一切即將改變。
這場轉變的起點正是 Bitcoin Hyper($HYPER):這是首個爲比特幣打造的即時 Layer 2 區塊鏈,將 Solana 等級的交易速度與智慧合約功能,直接引入比特幣生態。
由 Solana 虛擬機(SVM) 驅動,並透過去中心化的 Canonical 跨鏈橋作爲核心連接,Bitcoin Hyper 支援快速、低成本且高度可組合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同時保持以比特幣作爲底層安全性保障。
在第三週預售期間,項目已籌集近 170 萬美元,投資者熱情高漲,部分原因可能來自其提供高達 466% 年化報酬率(APY) 的質押獎勵,專門回饋早期參與者。
你可以透過 X 和 Telegram 追蹤 Bitcoin Hyper 的最新動態,或直接前往官方網站參與預售。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