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財經
若用一詞概括2025年上半年A股銀行板塊行情,“新高”或許最爲精準。
2025年上半年,銀行股行情持續火熱。據數據,截至6月30日收盤,銀行板塊上半年股價總漲幅13.1%,位列31個申萬一級行業的第二位;總市值15.44萬億元,約佔A股總市值的17%。
據搜狐財經統計,僅2025年6月,42只銀行股中便有14只於月內創下有史以來股價新高,其中包括四大國有行及興業、中信、浦發銀行等。工商銀行更是以2.7億元的市值成爲A股“股王”,建行、農行市值也在2萬億元以上。
“新高”之下,下半年,銀行股還有上漲空間嗎?誰在狂攬銀行股?
10只個股漲超20%,四大行集體刷新“歷史最高價”
回望2024年,彼時銀行股憑藉着高達34.39%的全年收益率成爲了A股最閃耀的板塊。進入2025年,這一勢頭仍在延續。
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盤,銀行板塊以穩健的估值修復行情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板塊股價總體漲13.1%,板塊42只個股中有41只年內收漲,其中10只個股半年股價漲幅超20%。
正在新任領導班子下大刀闊斧改革中的浦發銀行,延續了2024年以來的優異市場表現,僅2025年上半年股價便累漲34.89%至每股13.88元;獲大股東擬增持的青島銀行股價也在上半年表現強勢,半年漲32.43%位列板塊第二位,興業銀行、江蘇銀行、渝農商行分列3-5位。
此外,廈門銀行、重慶銀行、浙商銀行、中信銀行、蘇農銀行股價漲幅同樣超過20%。
國有大行的表現也很是亮眼。上半年,工行、農行、建行股價半年漲超12%,超過A股半數個股;三者與中行、郵儲銀行更是均在6月末刷新了自身的“歷史最高價”。
近期,隨着建設銀行超千億元定增完成,5000億元特別國債注資四家國有大行已全部到賬。據各行公告,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國有大行注資的落地理論上可以撬動4.68萬億信貸擴張,更可爲化解中小銀行金融風險提供增量資金支持。
截至6月30日收盤,工商銀行以2.7萬億的總市值穩坐A股“股王”;建設銀行以2.47萬億列第二位,中國移動、農業銀行、比亞迪位列3-5名,中國銀行以1.8萬億市值排名第六,招商銀行處在第11位。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42只銀行股中便有15只更新了有史以來股價新高,其中14只股價最高點位於6月末。
上半年,銀行板塊中唯一錄得下跌的是鄭州銀行。截至6月30日收盤,其股價爲每股2.06元,年初至今累跌1.9%。
誰在買銀行股?險資、南向資金、“攢股收息”投資者
利潤穩定性強,分紅比例確定性高,股息可持續性有保障……憑藉這些“天然屬性”,銀行股一直以來都是穩健型投資者和耐心型機構們的“安樂窩”,低利率環境更是深刻影響着市場的資金流向。
上半年,保險資金、南向資金正在大舉買入港股銀行股。
數據顯示,上半年,平安系密集增持工行、農行、郵儲銀行及招商銀行港股;其中僅第二季度,便有多達30次的增持記錄。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在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曾表示:“平安堅持研判長週期趨勢進行投資。應對當前利率下行週期,我們已提前幾年對高分紅的國有大型銀行股進行投資。”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險資持有銀行股278.21億股,持股市值達2657.8億元。前十大重倉股中有7只爲銀行股,包括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
另外,南向資金也在密集掃貨“四大行”,其中建設銀行最受青睞。
數據顯示,在上半年建設銀行38次上榜南向資金成交金額榜單,僅上榜日得成交淨買入金額加總便達到了248.87億港元。其中6月27日、5月30日單日南向資金成交淨買入規模均超過了13億港元。
與此同時,低利率環境下,居民資產配置邏輯也出現轉向,“存銀行不如買銀行股”的理念收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買股收息”策略普及度顯著提升。
據國盛證券研報測算,當前國有大行的加權平均股息率爲4.07%,對比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利差爲2.42%,,利差優勢仍較爲明顯。同時,仍有部分業績增速較高的城商行股息率在4.5%以上,如江蘇銀行、南京銀行股息率爲4.7%、上海銀行爲4.8%等。
有投資者兩月前購買了60萬元張家港行股票,獲分紅約28000元。其對搜狐財經表示“50萬買的房子一年房租才12000,60萬的銀行股股息就有28000,我決定死守銀行股”。
也有投資者在社交平臺分享道,“100萬存銀行像烏龜爬,買銀行股像兔子跑,但兔子可能摔跤。長期來看,股息5%的兔子或許更香,只要你受得了顛簸”。
3700億分紅正當時,機構看好估值進一步修復
時至歲中,上市銀行分紅正熱。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此次上市銀行2024年度末期利潤分配共將派發“現金紅包”3736.74億元。疊加已於年初完成的2024年度中期分紅,2024年度,上市銀行累計分紅總額達到6315.42億元,其中有39家銀行2024年現金分紅總額超過上一年。
截至6月30日,42家上市銀行中已有25家完成了2024年度末期利潤分配,另有無錫銀行將於7月初落地分紅;26家銀行合計派發紅利1700億元。這也意味着,還有2000餘億元“現金紅包”在路上。
此外,已有常熟銀行等A股上市銀行官宣2025年度中期分紅方案,以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和投資者回報感。
展望下半年銀行股走勢,民生證券近期在中期投資策略分析中表示,板塊營收增速有望企穩,估值修復空間或進一步打開。
其認爲,2024年銀行業績壓力主要源自:有效信貸需求不足、LPR下行、存量按揭貸款利率調整、中收方面代銷理財基金費率下行和銀保渠道費率調整。2025年上述壓力仍在延續,但隨着宏觀經濟預期改善、房地產風險逐步出清,以及地方政府化債推進緩解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大幅波動擔憂,銀行板塊估值有望進一步修復。2025年銀行業將呈現“營收築底、估值修復”特徵,但個體分化加劇。
中信建投研報也表示,“宏觀政策指向降低銀行系統性風險的方向,有助投資者對銀行淨資產的重新定價,我們預計這是2025年行業估值上行的內在動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