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劉勁津:中資股估值回到合理水平 大市下半年將以盈利增長驅動

智通財經
06-30

智通財經APP獲悉,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已顯著提升,隨中資股估值回到合理水平,若以MSCI中國指數計,估值達差不多12倍,大市下半年將以盈利增長驅動,個股表現更分化,但相信民企的盈利上升潛力更高。

他認爲,在整個大環境下,民企的競爭優勢仍然較高。“若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龍頭企業仍然存在研發及資本開支的優勢,中長線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應該可以進一步提高,從而對盈利有更好的表現。”

另一方面,由於本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不少中資民企選擇“出海”,卻碰上中美貿易糾紛。劉勁津稱,即使中國出口貨品被加徵關稅,利潤率仍具優勢,故關稅不僅沒有改變“出海”趨勢,反而是加速了,“身邊不少歐洲朋友都有買中國貨”,更重要是,中國除了出口商品,也會出口IP,例如Labubu,部分生物科技股亦向大型藥廠銷售新藥,反映中國產業鏈升級。

他指,隨民企的投資故事顯著改變,從主題式投資角度看,可以從高盛精選的 “民企十傑”構建核心組合,但民企與國企非二選一,可均衡配置。

美元弱勢下,全球投資者趨向尋求更多元化的投資配置,A、港股爲受惠市場之一。劉勁津指,考慮到美國經濟增長放緩、貿易及美債等問題,美元偏軟是中長線大趨勢,故分散投資的主題受到每個投資者的關注。“這個分散並不表示他們要沽空美股或將所有美股倉位清零,只是現時美國在整個配置仍比較高,所以從增持轉爲中性”。

他指,對於亞洲或全球配置投資者,除歐洲外,流動性最好的股票市場就是中國,加上中國本身擁有新的投資機會,包括AI、出海及新消費概念,他形容這些都是“水漲船高”的機會,故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顯著提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