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名錄上悄然增添兩個新名字——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安耐德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同步完成登記。其中淡明私募的誕生,標誌着新加坡國有資本巨頭淡馬錫旗下淡明資本的中國佈局邁出關鍵一步。
這家成立於2025年3月26日的外商獨資私募機構,註冊資本2100萬元人民幣,註冊地及辦公地均設在上海靜安區,由淡明資本全資控股。此刻距離淡明資本首期基金True Light Fund I完成240億元募資僅過去20個月。
全球募資上海落子 淡明資本亮相中國戰略
作爲淡馬錫體系內獨立募資的資產管理平臺,淡明資本註冊資本2100萬元人民幣,註冊地及辦公地均設在上海靜安區,其首期基金True Light Fund I在2023年10月宣佈關閉時,已吸引包括主權財富基金、金融機構和家族辦公室在內的全球資本,總規模達240億元人民幣。與母公司淡馬錫使用自有資金投資不同,淡明資本採用獨立運營模式,向外部投資者募集資金。
董事會陣容顯露其深耕中國的基因。除淡馬錫中國區總裁吳亦兵擔任董事外,董事長謝松輝(Chia Song Hwee)曾領導淡馬錫新加坡與中國市場團隊,CEO Yeo Chee Kian則擁有十餘年中國投資經驗。“淡馬錫設立淡明資本作爲其資產管理業務部門之一,以擴大投資中國結構性趨勢的生態系統。”董事長謝松輝的宣言,揭示了上海辦公室的戰略意義。
在全球佈局上,淡明資本的選擇極具象徵性:全球僅設兩個辦公室,上海與新加坡總部並列。不足20人的精幹團隊中,多數成員擁有淡馬錫職業履歷,形成“輕量級團隊、重型資本”的配置。
這一設置與其中東同行形成戰略呼應——阿聯酋穆巴達拉投資公司在北京CBD設立中國辦公室,沙特主權基金在深圳成立藍海太庫私募基金。如此種種表明,外資PE正集體重注中國。
聚焦四大趨勢 挖掘低估值賽道黃金機會
淡明資本的投資圖譜圍繞中國四大長期結構性趨勢展開:數字化進程、人口老齡化、可持續生活方式及未來消費模式。
其投資策略呈現三層佈局邏輯:首先,直接股權投資。在生命科學、科技領域精準落子。其次,二級市場股票投資。捕捉被錯殺的優質標的。最後,LP投資。滲透本土PE/VC基金網絡。
2023年11月對維亞生物的15億元注資成爲其“低估值賽道掘金”的經典案例。這家曾創造港股IPO神話的CRO企業,市值從200億港元峯值跌至20億港元附近,股價縮水90%。
維亞生物的獨特EFS(服務換股權)模式,使其成爲“會下蛋的母雞”——既通過傳統CRO業務獲得穩定現金流,又通過孵化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獲取股權增值。
醫療與科技賽道並進構成其投資雙翼。2022年7月,淡明資本已參與協作機器人企業節卡10億元D輪融資;2023年1月再投浙江環動機器人關節科技。
2025年3月最新動向顯示,其通過太白投資及自有基金參與聯影醫療股權受讓,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再下一城。
淡明資本正抓住港股歷史性低估窗口。上海頭部券商分析師姚怡靜指出:“港股目前蘊含的機遇是部分優質公司泥沙俱下,無差別的殺跌。按港股目前的估值,未來幾年屬於下跌空間有限,上漲空間巨大。”
Long China的資本新敘事
當淡明資本上海團隊在靜安嘉裏中心展開第一份項目盡調報告時,窗外陸家嘴天際線下,一場外資“集體東遷”正在發生。美國漢領資本上海辦公室投入運營,黑石拿下QDLP試點資質,中東主權基金北至北京、南抵深圳的布點相繼完成。
這些動作共同印證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吳亦兵的判斷:“中國資本市場被低估是全球共識”。
淡明資本240億基金的投向,折射出國際資本對中國結構性機遇的重新定位——從短期套利轉向對數字化、老齡化、可持續消費等深層社會趨勢的長期陪伴。
在資本市場週期性波動的表象下,那些具備龐大工程人才庫、高效供應鏈和創新基因的中國企業,正在成爲國際資本“投母雞而非雞蛋”策略的核心標的。
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的名言“The next China is China”,正在上海靜安嘉裏中心那間新辦公室的交易文件中,被一筆筆轉化爲資本承諾。
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