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擠泡沫,壓垮經銷商

投資界
06-30

  原標題:白酒擠泡沫,壓垮經銷商

  一陣開卷門的聲音傳來,百榮酒水商戶芳芳低頭看了眼手機,已經中午11點了。

  她所在的批發市場,號稱“白酒界宇宙中心”,地位就像華強北之於手機、水貝之於黃金,業內任何風吹草動,第 一時間會傳遞到這裏。

  然而如今,偌大的商場彷彿生了鏽的鏈條,商戶開門營業的時間越來越晚,物流車停在門口,一整天也裝不滿發車。

  經銷商海濤以前有個小倉庫,現在退掉了,只做“快進快出”的生意:從上級經銷商那裏直接寄給客戶,除了貨款,搬運、換標等事情概不經手。

  他連接單都不積極了,如果不是老客戶找上門,很多時候海濤都不開張:“沒利潤,都是平價進平價出,順手做人情,但人家以爲你還掙幾塊錢。”

  跟酒打了近20年的交道,海濤也算小有見識,行業低迷至此,卻是第 一次碰上。

  今年618,500ml飛天茅臺“到手價”只要1968元,擊穿2000警戒線;五糧液“普五”一度跌破800元/瓶,低於同期批發價。

  不僅高端酒沒撐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白酒市場“多層崩塌”,500元甚至300元以內的大衆酒,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嚴重價格倒掛。

  危機真的來了,7000億規模的白酒市場,從無數造富神話的誕生地,變成泡沫出清的洗牌場。

  而無數酒商,正經歷着、忍耐着、抉擇着。

  越陳越香的白酒,囤久了卻賣不動

  芳芳現在每天什麼都不幹,兩眼一睜就要虧3000元。

  上月中旬,觀察到春節大批出貨對酒價的影響趨於平穩,淡季走到尾聲,她趕緊進了100多件紅花郎、金王子等品牌酒,準備衝刺端午小高峯。

  一切蓄勢待發,但假期期間,設想中熱火朝天接貨、出貨的場景並沒有到來,只是零零碎碎地來單。“可能大訂單給別家了。”芳芳起初沒在意,安心過節。

  可節後幾天,她再沒有接到一筆訂單,跟市場裏的其他商戶一對賬,發現同行們的銷量同樣斷崖式下降!

  芳芳意識到大事不妙,然而來不及做出反應,倉庫裏的酒便一路泥沙俱下,金王子酒從原價1100/件跌到1000,並且越跌越快,早上還是995,下午就跌到了993。

  總價值30萬的白酒,至今跌去了七八萬元,還看不到底,這讓芳芳心如刀割:“想過新禁酒令會帶來衝擊,但這麼猛烈還是超出預期。”

  據芳芳介紹,自八項規定和前面兩次禁酒令後,許多品牌已着手轉型宴會、餐飲等場景,“但白酒對政務等非市場性消費依賴可能比想象的更嚴重。

  酒價崩了之後,芳芳給新疆、雲南等地的客戶打去了電話,那裏受政策影響較慢、且白酒可以出口中亞等,或許能賣掉一些。然而,得到的答覆是——客戶的倉庫裏也堆了幾十萬的酒賣不動。

  作爲經銷商的海濤,卻對此見怪不怪,“壓了十幾年的貨,社會上到底積累了多少庫存,根本沒人能算清楚。

  2012年海濤剛成爲一名經銷商,就被壓了50萬的貨,第二年被加到60萬,否則不續約。但這樣的“霸王條款”,卻是他千方百計調動關係,主動爭取得來的。

  彼時國內正處於“收入-消費雙螺旋”上升期,白酒年年漲價,仍供不應求。海濤第 一次賣酒,推杯換盞之間,大幾萬的生意就輕鬆談成了。

  “那時候的經銷商,看見銀行賬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從未見過如此多的錢!”海濤的描述看似浮誇,實則貼切。像他這樣的中小型經銷商,幹幾年就能實現兩三千萬的年銷售額,落袋一兩百萬,業內年入上億的人不計其數。

  驚人的財富效應,吸引了無數撈金者湧入,也讓酒廠的野心空 前膨脹。

  在海濤眼裏,那幾年大大小小的酒廠都在瘋狂擴張,茅臺、五糧液等紛紛擴大生產,一大批貼牌酒也衍生出來,哪怕口味一般,但蹭到大牌光環就能賣個好價錢。

  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止境的壓貨,“今年壓100萬,明年壓120萬,這個經銷商壓死了沒關係,還有下一個來接盤。”海濤說。

  擊鼓傳花的遊戲一直玩着,直到疫情“黑天鵝”的到來,一切都變了。

  往常爆滿的飯店關了門,結婚宴請也被按住……即便是瀘州老窖洋河等高度市場化的品牌,也開始銷路緊張。海濤看着倉庫裏的貨,第 一次嚐到了焦慮的滋味。

  白酒行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起來,可以看到,疫情後國內白酒產量下降,但上市酒企的庫存積壓卻越來越多。

  不過,那時候海濤還是不虧的,“只是少賺一點而已。”畢竟只要對茅臺、五糧液的“信仰”不崩塌,酒商們就有利潤騰挪的空間。

  茅臺信仰崩塌,黃牛血流成河

  和別人早就賺得盆滿鉢滿不同,白酒愛好者老馬2023年才撈到“第 一桶金”。

  原價九百多的五糧液,在電商平臺上領完券只要820元/瓶,老馬喜滋滋地薅到了2瓶,朋友卻告訴他有黃牛在高價回收。

  五糧液都用上補貼了,居然還有酒販子在抄底?老馬半信半疑地聯繫了黃牛,對方很爽快地每瓶加價50。

  等到收酒那天,老馬發現和自己一樣前來出酒的散戶並不少,黃牛三四十平的倉庫裏,堆滿了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高流通的白酒,這一幕他至今沒忘。

  “茅粉”老陳年初去拜訪做茅臺生意的朋友,更是被映入眼簾的“茅臺山”深深震撼了——幾千瓶500毫升的飛天茅臺,像搭建積木一樣,層層堆疊成一座巨大的酒山。

  如果放在幾年前,老陳估計會忍不住調侃朋友:“你這堆的可都是金山銀山啊!”

  作爲硬通貨的飛天茅臺,出廠價1169元/瓶,指導價1499元,在二手市場一度爆炒至3000元以上,多少經銷商、黃牛靠囤酒、“擼酒”一夜暴富。

  但如今,2000元防線已土崩瓦解,曾經的“液體黃金”正在走下神壇。

  黃牛們逐漸退場,老陳發現,酒販子不參與,申購茅臺生肖酒的人明顯變少:去年同一時間有1000多人申購,今年不到300人,創下新低。

  “原價茅臺隨便買”,從夢想成了現實。他每年都會申購三瓶生肖茅臺自己喝,去年花了整整一年才完成這個任務,但今年四月他已提前達到目標。

  沒人高價接盤,那些想靠囤酒掙錢的人,也就陷入了“當初多掙錢,現在多虧錢”的噩夢裏。

  老陳光顧小區周邊菸酒店,發現有兩瓶龍年茅臺在售,好奇問起價格,老闆脫口而出“3000”。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重申了一遍:“現在蛇茅都跌到2字頭了,我在您這買瓶龍茅還要3000?”

  “是的,我這是3500進的貨。”老闆幽幽回一句,老陳又把話咽回了肚子裏。

  海濤的客戶裏也有不少菸酒行,今年他接到好幾個電話,問“能不能把酒退回去”,現在電商平臺酒價遠遠低於線下,賣不動酒的菸酒行客戶,一半都在虧損。

  但海濤也自身難保,照現在的行情,大經銷還是有利潤空間的,難熬的是像他一樣掙“搬運費”的中小經銷商:“以前利潤率有五到八個點,現在酒價跌跌不休,只能掙一兩個點。”

  雪上加霜的是,讓利並沒能穩住銷售量,他的年銷售縮水至1000萬元,算下來年收入暴跌超過了九成。

  守着越來越冷清的生意,他清晰地意識到,“一個時代過去了。”

  老陳也感受到了這一點,茅臺幹部大會新聞稿中的一句話吸引了他的注意——“要樹立強烈的市場導向”,而茅臺幾乎不在具體業務方向上使用如此堅定的語氣。

  在他看來,以茅臺爲代表的高端白酒,正迎來一場“羣衆基礎大挪移”:從“黃牛”到“剛需”、從“套利”到“飲用”、從“牌子”到“真實”……一步步擠出泡沫,直面終端真實消費需求。

  這是行業迴歸理性的信號,也是又一次洗牌運動的序曲。

  是酒企老了,不是年輕人不喝白酒了

  老馬每次跟家裏的晚輩小酌,都能漲見識:龍井精釀、威士忌酸、混調梅子酒……年輕人的酒杯裏總是五顏六色、花樣不斷。

  回想自己年輕時,一瓶醬酒就能飲個開懷,但小一輩們不同了,他們有更多個性選擇,動輒50度的白酒,又難喝又貴,很難再獲得青睞。

  但海濤覺得,“年輕人不喝白酒”是僞命題,他年輕時也熱衷啤酒,第 一次接觸白酒時,心裏還嘀咕“什麼東西一瓶賣2千”。

  然而一小口白酒下肚,綿柔的口感、馥郁的香氣讓他頓覺舒暢,陪領導喝了好幾杯,第二天醒來也沒有宿醉的頭痛感,他從此品出了白酒的魅力。

  在業內摸爬滾打久了,海濤愈發感覺到好酒真能“人傳人”,他給10個人喝茅臺,8個都會成回頭客,而其他“難喝”的白酒,至多有兩三個人喝後能轉化。

  “但問題是,現在年輕人很少有機會喝到真正好的白酒。”海濤直言,工藝上限決定了好酒始終是稀缺物,如五糧液和國窖1573一年也就生產2萬噸,難以大範圍形成風氣,甚至市場上充斥的“假好酒”,還會勸退年輕人。

  除此之外,逐漸老化的酒企,也把年輕人越推越遠。

  “你敢相信,20年前流行的開蓋掃碼領紅包活動,現在居然還在玩!”看到行業寒冬裏酒企如此“自救”,海濤苦笑不得。

  市場一直在變,但在酒企做決策的,還是過去那批人,海濤隨意列舉一家酒企,管理層都五六十歲了。

  底下幹執行的人,長期待在舒適圈裏,大多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兩年,茅臺推出冰淇淋、與瑞幸聯名搞醬香拿鐵,在海濤眼裏已屬石破天驚之舉,更多的企業營銷是敷衍了事:“以前還會認真對待品酒會,現在隨便請一些人拍拍照,走個流程就完了。”

  反正,酒企向經銷商壓貨就可以完成業績,根本沒必要“瞎折騰”。2024年上市酒企的成績單出來,數據一個賽一個漂亮,但海濤看來,不知多少是以卷死經銷商爲代價。

  “白酒經銷商已經是個垃圾行業了。”他直言,現在市面上只有2種酒能讓經銷商掙到錢:以飛天茅臺爲代表的高端酒,和以牛欄山、二鍋頭爲代表的口糧酒。

  白酒行業是永恆的,但經銷商不是。想清楚這點,海濤不想再被動等待。

  他憑藉自己多年品酒經驗,找了一家靠譜酒廠合作,自己運營品牌,雖然現在只有十幾個客戶,但每個月利潤也能達到兩三萬,比賣茅五汾掙得還輕鬆一些。

  芳芳也在努力拓寬銷路,除了門店、電商兩手抓,還從同行那裏轉賣了幾十件白酒出去。這樣按市場價出,要虧一些錢,不過她覺得“能少虧就是賺了。”

  畢竟對行業的前景,芳芳仍抱着樂觀的預期,“禁酒令之後,大家不再圍着少數商務需求轉,其實是更健康了。”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活着”,熬到週期過去。

  百榮商場還是一片蕭條的景象,有同行再也沒掀起捲簾門,但芳芳告訴自己,明天要早一點來開門。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