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星財報摘要2025-06-28 08:00:44
證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國燃氣(00384.HK)發佈2025年年度財務報告,報告中的管理層討論與分析如下:
業務回顧:
過去一年,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經濟發展進程充滿曲折,增速低於預期。國際天然氣價格受氣候變化擾動、地緣政治衝突頻發及短期供給波動影響,呈現震盪上行態勢。
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呈現多點頻發態勢,局部衝突頻發並持續僵持,在此背景下,能源供應鏈加速向區域化重組。歐洲通過多元化進口渠道與庫存動態管理緩解能源危機壓力,但亞太地區LNG供需矛盾加劇,疊加冬季取暖需求脈衝式增長,致使國際天然氣價格在震盪中走高。貨幣層面,總體而言全球資本跨境流動受到抑制,2024年下半年主要央行啓動降息週期後,新興市場短期流動性壓力得到階段性緩解。2025年初,美國加徵所謂的“對等關稅”,在全球範圍內引起連鎖反應,疊加地緣衝突外溢效應,國際貿易摩擦加劇與供應鏈中斷風險陡增,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系統性重構挑戰。
2024年,中國經濟在週期性與結構性壓力交織下仍維持穩定增長態勢,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達5.4%,增長動能持續增強。另一方面,經濟運行仍面臨多重挑戰:就業壓力加大,居民消費意願不強,外貿出口承壓,房地產風險仍待化解。2024年,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保持平穩增長,但受暖冬氣候及工業訂單階段性收縮的影響,居民與工業用氣需求階段性低迷。
自2024年9月以來,一攬子穩經濟增量政策加力推出,諸多領域出現積極變化。在“雙碳”戰略牽引下,國家通過健全綠色能源政策體系、深化市場化改革舉措,與企業多元化用能需求形成共振效應,推動能源市場加速向多能互補、結構優化方向演進。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履責、市場調節”協同發力的民生用氣保障體系。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推進“兩重”建設,其中提到重點投向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改造,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的支持領域聚焦在城市地下管網及設施。
於回顧期內,國家持續推進老舊管網改造、鄉村振興及能源結構優化,爲燃氣企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本集團切實履行政企協同保民生責任,在民用燃氣保供領域發揮核心作用,各地政府通過完善價格疏導機制、強化應急儲備等措施,全力保障民生需求、維護市場穩定、確保供應安全。
期內,集團營業額同比減少2.6%至79,258,009,000港元,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同比增長2.1%至3,251,614,000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爲0.60港元,同比增長1.7%,自由性現金流達4,661,031,000港元。末期擬派股息35港仙,年度派息比率達83.3%。
安全運營
本集團始終將安全管理視爲核心任務,致力於建設智控安全防線,構建安全長效管控新體系。同時,集團持續推動HSE體系變革,以可視化系統爲紐帶,實現設計、施工、驗收全週期的貫通管控,形成“雲端圖紙動態溯源-隱蔽工程透視校驗-整改指令閉環追蹤”的管理鏈條。此外,集團強化全過程管理,積極推進老舊燃氣管道及用戶設施的更新改造與維護工作,爲集團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期內,本集團結合數字化系統應用專項巡視問題整改,積極提升“長鳴鐘”系統的應用活度,實施管理運維,有效推動了安全管理和運營效率的提升。此外,集團建立了三級培訓體系,對主要負責人、安監人員及業務相關人員進行分層分類的精準培訓,從而提升安監人員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天然氣業務回顧
天然氣管道網絡建設與用戶接駁
城市燃氣管網是燃氣供應企業經營的基礎。本集團修建城鎮天然氣管網的主幹管網及支線管網,將天然氣管道接駁到居民用戶和工商業用戶,並向用戶收取接駁費和燃氣使用費。
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累計已建成562,729公里燃氣管網。
新用戶開發
全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持續低迷,新房開工面積數據持續偏弱,燃氣行業新用戶開發持續下降。於期內,本集團新接駁1,400,521戶居民用戶,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5.5%;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累計接駁48,451,788戶居民用戶,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0%。
於期內,本集團新接駁2,573戶工業用戶及44,206戶商業用戶。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累計接駁27,049戶工業用戶及403,804戶商業用戶,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0.5%和12.3%。
交通運輸業用戶(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車船用加氣站)
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擁有CNG/LNG汽車與船用加氣站488座。儘管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滲透對傳統天然氣交通能源市場形成長期分流壓力,但基於天然氣在重卡運輸、船舶燃料及工業領域的成本與環保優勢,相關細分市場需求仍呈現結構性韌性。面對市場環境變化,本集團採取雙軌策略推動業務升級。一方面,通過對低效站的資產優化整合,強化與上游氣源供應商的戰略合作,並依託客戶資源網絡深化,提升終端用戶黏性,實現存量資產效能提升;另一方面,響應國家政策對傳統加油站、加氣站向油氣電氫一體化綜合交通能源服務站轉型的政策導向,集團不斷研究並調整發展方案,進行多業態站的轉型,以實現服務場景多元化。
天然氣銷售
本集團堅持“促回款擴毛差降費用,強組織提質量謀發展”的經營思路,在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和保供穩價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爲我國天然氣市場的穩定發展亦提供了有力支撐。在順價工作方面,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已陸續發佈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政策。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累計完成居民氣量順價比例約爲68%。
於期內,受到暖冬天氣及工業需求疲弱的影響,本集團天然氣銷量承壓,共銷售399.6億立方米天然氣,較去年同期下降4.2%。其中,城市與鄉鎮管網共銷售235.2億立方米天然氣,較去年同期上升0.02%,貿易與直供管道業務共銷售164.4億立方米天然氣,較去年同期下降9.6%。
液化石油氣(LPG)業務
本集團一直致力於LPG上、中、下游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擁有國內最廣泛的液化石油氣進口與智能分銷網絡,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產業鏈最完整的綜合性液化石油氣運營服務商之一,業務涵蓋國際╱國內資源採購、國際╱國內貿易、遠洋運輸、碼頭裝卸、罐區儲存、園區加工、公路物流、充裝零售、門店配送等全產業鏈各環節。本集團液化石油氣業務覆蓋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運營5座液化石油氣專用碼頭及5座大型石化產品倉儲物流基地,碼頭年吞吐能力超1,000萬噸,LPG總庫容超80萬立方米。
於期內,爲推進上游核心能力建設和提升國際貿易業務能力,集團通過優化機制、創新模式及精準管理,實現庫存成本降低、銷售毛利提升及國際貿易盈利突破。在下游環節,終端業務通過鞏固存量市場基礎、推進存量市場整合優化與精細化運營,逐步實現經營效益的提升。
於期內,集團實現銷售液化石油氣386.8萬噸,同比減少3.2%。實現LPG銷售收入總額19,575,477,000港元(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十二個月:17,980,918,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9%,經營性利潤爲52,007,000港元(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十二個月:120,064,000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6.7%。
增值服務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及2025年1-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爲487,895億元人民幣和124,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和4.6%,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8%和5.1%。總體而言,我國消費市場保持了穩健的增長態勢。自去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多項政策以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如《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強調:將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金力度從1,500億元增至3,000億元;將家電以舊換新產品從8+N擴大到12+N;同時,對家裝廚衛“煥新”所用物品和材料繼續給予補貼,並鼓勵地方探索以裝修合同爲依據開展補貼。
全財年,本集團通過強化零售及渠道能力建設、深化模式創新與流量運營等措施,實現增值服務業務收入3,731,560,000港元,同比增長2.1%;經營性利潤1,749,601,000港元,同比增長10.6%。目前,增值業務主要產品的用戶滲透率仍處於低位,通過不斷深化傳統渠道運營策略,優化產品結構,加快新業務拓展步伐,藉助國家消費促進政策,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綜合能源業務
本集團以“綠色城市運營商”爲戰略方向,依託國家“雙碳”戰略框架,聚焦工商業用戶側儲能業務發展,橫向整合光伏發電、電力交易、電動汽車充電等非儲能能源業務,構建多能互補系統,爲客戶提供低碳化、多樣化能源解決方案,目標成爲行業標杆型綜合能源服務商。
集團利用自身燃氣項目形成的巨大市場和用戶優勢,通過外延式及內生性增長提升綜合能源業務的市場份額。於期內,集團明確定位和目標,投資及運營工商業用戶側儲能、分佈式光伏、鍋爐節能、工商用戶節能、建築能效、充電樁、生物質供能等各業務,同時,積極參與售電業務,並帶動綠電綠證、虛擬電廠等多業態融合快速擴充,致力於爲客戶提供高效率的綜合能源,滿足客戶對氣、熱、電、冷的不同需求。期內,工商業用戶側儲能業務累計完成816.7MWh的簽約總量,累計已投運207.1MWh;光伏項目累計投建59.5MW;售電業務交易電量54億度。
業務展望:
於回顧期內,國家持續推進老舊管網改造、鄉村振興及能源結構優化,爲燃氣企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本集團切實履行政企協同保民生責任,在民用燃氣保供領域發揮核心作用,各地政府通過完善價格疏導機制、強化應急儲備等措施,全力保障民生需求、維護市場穩定、確保供應安全。
以上內容爲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