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再度創造歷史,納指、標普5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美股全線走強,創下233年的歷史新高。
美股至今約有233年的歷史。1792年5月17日,24名紐約證券經紀人簽署了《梧桐樹協議》,約定了股票交易的最低佣金標準和交易規則,標誌着美國證券市場的雛形誕生。
英偉達股價持續上漲,自4月7日以來漲超67%,市值重回全球第一。
黃仁勳以及多位高管持續減持公司股票。最新文件顯示,6月20日以來,黃仁勳已累計減持30萬股英偉達股票,規模合計近4490萬美元。
除黃仁勳外,英偉達多位高管也在減持公司股票。近三個月內共14名重要股東合計減持1020.08萬股公司股份。
英偉達是但斌旗下東方港灣美股持倉的第一大重倉股,一季度末持股市值1.49億美元。
SEC數據顯示,但斌東方港灣海外基金一季度末共持倉10只美股證券,分別爲:英偉達、蘋果、微軟、亞馬遜、Meta、谷歌C、3倍做多納斯達克100ETF、3倍做多FANG+指數ETN、NVDA每日2倍做多ETE和臺積電,持股市值合計8.68億美元。
6月25日晚,百億私募基金經理但斌發帖:“英偉達即將創歷史新高,這是對我們多年努力與堅持的最好回報。那些曾經的“羞辱語言”正在被時代的浪潮淹沒。而英偉達,正站在科技革命的潮頭,引領着行業的發展方向。未來,它將繼續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向着更高的目標邁進 ,讓世界見證英偉達的無限可能……”
憑藉重倉美股,2023-2024年但斌連續兩年蟬聯國內“百億私募冠軍”。
美股創新高之際,但斌今天早上最新發出感慨:
1.納指的再創歷史新高,標誌着新的循環開始,人工智能時代將繼續開啓資本市場的偉大征程。納指的上漲也驗證了東方港灣對科技股長期投資價值的判斷,也讓東方港灣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我個人預判:2025年大概率會像處於互聯網時代的1998年,當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年盤中曾跌30%多,但年終收市上漲近40%,我估計2025年納指很有可能最終上漲20%左右,當然這僅是我個人看法,有可能錯誤)……
2.但這一過程中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七巨頭中,英偉達和微軟表現出色,META次之,但谷歌、亞馬遜、蘋果、特斯拉因各自原因表現差強人意…七巨頭分化明顯。誰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勝家,誰又是時代的棄兒,還需交時間來驗證…
3.知行合一,知道和做到,這是人生和投資事業最重要的“考量”,我們極度看好人工智能時代,除了滿倉這些巨頭以外,還在總體風險可控的情況之下,投資了TQQQ以及FNGU各10%,還有2%兩倍的NVDL。
4.我們相信我們處在人工智能大牛市的初始階段,一切都是剛剛開始,我們選擇全力以赴,不留遺憾……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是曲折向上的,不可能一帆風順,而2025年4月的下跌就是一次“逆風”也是一次真正的檢驗與考驗。
5.持有正股沒有太多問題,但三倍做多ETF和兩倍做多個股,摩擦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我們不帶槓桿,是ETF本身槓桿,但這杆槓會在上漲和下跌過程中有損耗,我現在的體會是使用這種工具最好的策略還是在持續上漲過程中……美股交易的策略和可以實現的投資工具段,使的方法正確,審慎使用可以如虎添翼…
在近期一次演講中,但斌表示:“從標普500的歷次大跌來看,過去9次,每次大跌後的一年、三年、五年,回報率相當驚人,沒有一次例外,不知這次是否也如此!美股目前的這種暴跌走勢,很容易見歷史大底,堅持就是勝利!投資有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智慧,還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克服困難的勇氣!”
但斌最新演講觀點紀要(來源:網絡):
1. 投資理念與案例
長期價值投資:過去在優質公司(如龍頭白酒股)低谷時堅定持有,即使短期受衝擊,長期(如10年)仍能獲得10倍以上回報。
舉例,2013年推薦某公司,有人全倉買入後改變家族命運;2015年股災前預警風險;2020年疫情初期逆市加倉,抓住後續反彈。
獨立判斷:不盲從市場噪音(如巴菲特減持科技股),而是學習其分析邏輯(商業模式、護城河),而非簡單模仿操作。
歷史規律:標普500暴跌後的歷史表現,恐慌時往往是買入機會,但需克服人性恐懼。
2. 關鍵市場觀點
技術進步是核心驅動力:認爲加息、衰退等是次要因素,真正推動財富增長的是技術革命(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AI)。
AI時代機遇:類比前幾輪技術週期(持續10年以上),當前AI剛起步,應全力佈局相關公司。
全球化視野:從中國拓展到全球投資,避免單一市場侷限(如日本資產35年滯漲 vs. 全球科技股增長)。
舉例,若日本資管公司在90年代轉向全球科技股,資產可能增長百倍而非停滯。
3. 個人與機構實踐
知行合一:在極端行情中(如千股跌停)堅持加倉,2020年疫情初期成立產品抄底在線教育、互聯網龍頭。
戰略選擇>努力:強調投資需抓住“改變世界的公司”(如AI)或“不被世界改變的公司”(如消費龍頭)。
東方港灣從紮根中國到全球配置,海外基金規模突破10億美元,成爲華人管理的頂尖機構之一。
長期視角:用產業眼光(20-30年)持有公司,而非短期波動。
4. 對未來的展望
AI爆發初期:當前AI發展類似互聯網早期,需忽略短期地緣衝突等噪音,聚焦技術顛覆性機會。
華人資管機遇:呼籲中國資本更多參與全球市場,目前僅少數華人管理超10億美元基金,潛力巨大。
長期目標:以芒格、巴菲特爲榜樣,通過全球佈局偉大企業,創造長期複利奇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