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緩、產能壓力,潤澤新能如何穿越週期?

DoNews
06-29

2024年國內爆虧行業TOP2,行業裁員人數高達14萬人,多家上市公司業績暴跌,股價持續震動,二線光伏企業或被ST警示或被退市,超70個光伏項目被迫終止或延期,涉及資金規模超千億元。繼2024年光伏行業歷經史上最嚴峻週期性危機後,2025年行業迎來複雜多變的一年。

一方面,按照政策要求,6月1日起新能源全面實行市場化電價,迫使項目提前鎖定固定收益,行業“搶裝潮”的蔓延雖帶動出貨量增加

今年前4個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04.93GW,僅4月就新增45.22GW裝機,單月同比暴增215%。

圖源: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是1月2月的合併數據,數字爲兩個月的平均值)

但“搶裝潮”結束後,整個產業鏈價格迎來快速下跌。5月下旬,硅料現貨市場最低已來到3.13萬元/噸,分佈式光伏項目組件市場價格回落到0.6x元/W。如何應對後續行業淡季,成爲擺在諸多光伏企業面前的棘手難題。

另一方面,“搶裝潮”讓行業深陷“冰火兩重天”的境地,產業鏈企業業績持續分化。2025年Q1,陽光電源特變電工逆變器龍頭企業守住15億元歸母淨利潤線,但組件相關龍頭企業深陷虧損泥潭。報告期內,通威股份TCL中環晶澳科技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億晶光電分別虧損25.93億元、19.06億元、16.38億元、14.36億元、13.9億元、13.2億元、5314.27萬元。

行業下行週期、TOP5客戶的TCL中環和億晶光電持續虧損,或不難解釋潤澤新能業績持續波動,以及5月上市後股價持續下跌的原因。其中,2022—2024年,澤潤新能營業收入增幅爲75.92%、61.76%和3.75%,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增幅分別爲119.33%、33.75%和6.97%。且報告期內,光伏組件接線盒營收佔比均在96%以上,產品結構單一。

此外,“客戶即股東”的綁定模式雖能在行業上行週期提高出貨量,但進入下行週期,各方利益的持續博弈卻給瑞澤新能後續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一方面,穩定的現金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當下遊客戶自身發展承壓,很容易將現金流壓力傳遞給供應鏈廠商,這不能解釋2022年至2024年,澤潤新能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爲2.94億元、4.12億元和4.67億元,增幅比例高達223%,佔總資產比例長期超過40%的原因。

另一方面,雖說接線盒是光伏組件的標準配件,爲組件實現電流傳輸、熱斑保護的功能性剛需,但接線盒僅佔組件成本的2%-3%,且行業愈發慘烈的價格戰,讓接線盒廠商給客戶報價時極其被動。比如,潤澤新能主營業務毛利率從2021年的27.11%降至2024年的23.78%,接線盒均價從16.87元/套跌至13.40元/套,降幅超20%。

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國內電力價格持續調整,行業何時進入上行週期前景不明,關稅戰讓全球貿易環境多變,歐美太陽能電池板價格持續下滑,對大客戶依賴等多重問題的存在,讓當前的瑞澤新能難言輕鬆。

01.

洗牌加速與投資邏輯重塑

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帶來的資源閒置和浪費、給電網運行帶來的巨大壓力。既是光伏行業快速進入下行週期,以及6月1號之後全國多省份陸續推動“午間谷電”政策的重要原因。國內某家光伏企業的銷售經理張磊(化名)對我們說道。

張磊表示,一方面,全天光照最充足的午間時段不僅貢獻全天發電量的40%,更是投資者和相關企業的重要利潤來源。但光伏電力通常直接輸送電網,午間大量光伏電力集中湧入電網形成“光伏洪峯”,容易導致局部電壓波動、電力富餘乃至棄光現象,出現“用電低谷+發電高峯”的時空錯位。相當於“大號充電寶”的儲能是解決這種時空錯位的手段,正是“531”往後分佈式項目強制配儲並參與市場化交易的原因。

另一方面,2021年至2023年全國多地集中建設大量光伏基地,讓當前國內光伏裝機和風電光伏裝機分別接近10億千瓦和直逼16億千瓦。但電網側改造需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員,項目的建設週期長和工程複雜度高又讓這種改造不可能快速完成,電網、調度側的升級嚴重滯後於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出現大量光伏電力被嚴重浪費的情況。

但不管是儲能系統的成本高昂和壽命相對較短形成的矛盾,或是多地推出的“午時谷電”對項目收益進行“精準打擊”,正加速行業生死洗牌。比如,陝西省《關於調整分時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顯示,午間谷電4小時,電價下浮70%。這既讓在陝西省從事分佈式光伏和用戶側儲能的同行感到陣痛,又讓工商業光伏在當地無法投資。

圖源:陝西省《關於調整分時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不僅僅是陝西省,湖北午間電價的斷崖式下跌,讓同行IRR預期從12%跌至7%。原本5~8年的分佈式光伏項目回本週期,如今更是被無限拉長。“531”後投產項目須強制參加市場化交易,疊加蘇南地區尖峯電價時段(14:00-22:00)與光伏出力低谷錯配,出現午間發電多但售價低,傍晚售價高但無電可賣的尷尬情況。未配置儲能的工商業光伏項目全投資收益率將從8.5%驟降至5.2%,大幅低於行業6%的融資成本紅線。

另一光伏企業的銷售經理杜斌(化名)同樣坦言,“午時谷電”雖通過價格信號調節負荷,引導用戶轉移用電時間,並推動新能源項目向“源-儲-荷”一體化方向發展,打破此前行業“只要陽光好,就能躺着掙錢”的粗放式投資邏輯,但短期內行業需承擔巨大陣痛。

比如,此前大量光伏企業和業主簽署高價合同,現在只能違約。大量基於高固定電價預期測算的項目只能“破產重算”,“低技術、低門檻、高負債”的項目只能被喊停,技術和規模領先的大型光伏企業若沒有強制配儲,同樣會因“午間谷電”陷入被動,整個行業需求將持續下滑。花旗相關報告預估,2024年下半年太陽能裝機容量將從上半年的155千兆瓦-160千兆瓦暴跌至90千兆瓦-95千兆瓦。

行業慘遭“暴擊”之際,或將對瑞澤新能帶來多重影響。一方面,政策打擊下游電站收益→組件廠降本壓力激增→擠壓接線盒等輔材利潤→應收賬款風險加劇的層層傳導下,在衝擊其毛利率的同時,對其現金流同樣提出大考。但2024年瑞澤新能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暴跌97%至531萬元,未來其又要如何解決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呢?

另一方面,需求持續下滑將加速組件市場的兩極分化。企業只有加速技術迭代,纔有可能熬過下行週期。但瑞澤新能招股書顯示,其共擁有發明專利27項,其中23項爲2022和2023年突擊取得。公司研發人員數量77人佔比人員總數不足10%,且學歷偏低(本科以下佔比68%),這讓市場對瑞澤新能的技術創新能力存在質疑。此外,產品結構單一的瑞澤新能,未來到底靠什麼應對整個產業鏈的深刻“重構”呢?

02.

週期性危機升級,如何消化產能?

除短期收益受損外,未來光伏行業仍面臨多重代解問題。一方面,電力市場化本身帶來的電價不確定性,使得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收益預測變得極其困難,顯著抬高投資風險,進一步削弱投資吸引力。

另一方面,電網升級改造速度很難一蹴而就,光伏的快速發展和電網升級滯後形成的結構性矛盾未來或將長期存在,這對行業規模構成制約的同時,或將倒逼政策監管持續升級。

更重要的是,未來行業到底如何消化過剩產能,加速行業進入新一輪週期呢?協鑫科技董事長朱共山指出,產能過剩依然是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季度,是光伏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窗口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推動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目前主要位於中國的全球太陽能工廠產能足以生產1200吉瓦的電力,其中大部分處於閒置狀態。雖然2024年12月在政府推動下,中國數十家生產商達成協議,對產能增長進行限制。但在如此分散的行業中,協調一致的生產限制措施將是不可能的。持續地供過於求,這種現象在其他清潔技術領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產能過剩很可能在未來數年持續下去。

爲消化過剩產能,當前國內光伏企業重心放到農村市場和出海,但進展均不順利。某光伏企業銷售經理曹陽(化名)表示,一方面,當前不少農村地區村民對光伏認知有限,甚至覺得在自家屋頂安裝光伏就是騙局,很多光伏企業攻入農村市場普遍走經銷商模式,藉助經銷商在當地的熟人關係網絡,互相介紹完成安裝。畢竟村民和經銷商互相認識帶來的強信任,村民不會擔心經銷商跑路。

但村民的有限認知短期內難以扭轉,部分村民覺得在自家屋頂安裝光伏,容易形成風水學中的各種煞,影響家庭氣運。光伏企業在和村民簽訂光伏安裝合同時,合同期限長達20年以上,讓很多村民存在多種顧慮。不少農村安裝量較少讓經銷商訂單量慘淡的同時,很多經銷商都是將其當成副業。

另一方面,類似魚塘光伏/漁光互補項目,因背後牽扯多方利益,進展同樣不順利。比如,光伏企業通常和村委會簽署安裝合同,但部分村民對光伏有限的認知認爲安裝光伏不安全,不允許相關設備進場。且涉及的租金如何分配,又對光伏企業利潤提出考驗。

再比如,部分村委會將魚塘租賃給村民,光伏安裝佔用魚塘的同時,涉及的賠償如何定損,誰來承擔損失同樣是難題。

相較國內市場,海外市場面臨更多考驗。國際能源署(IEA)指出,和中國相比,美國和歐盟生產包括太陽能組件在內的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分別高出40%和45%。Solar Power Europe副首席執行官德賴斯·阿克表示,某些情況下,歐洲太陽能電池板組件的價格可能比中國同類產品高出100%到150%。

成本優勢雖爲中國光伏企業出海提供空間,Diwan International爲巴基斯坦最大的太陽能和電池經銷商之一,其董事長Faaz Diwan表示,他所銷售的比亞迪電池的成本自去年以來已下降超1/3,5kWh電池的價格降至約275000盧比,足以爲小型房屋供電,其公司自3月份以來每月進口電池超500塊,爲去年同期的三倍。

但成本優勢也被美國以“低價傾銷”爲由,對中國光伏徵收天價關稅。近些年來中國大量光伏企業奔赴東南亞建廠,但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徵收“雙反”關稅終裁落地,柬埔寨稅率高達3521%,越南平均396%。光伏行業在國內外的遇困,如何消化產能成爲擺在瑞澤新能面前的棘手問題。

據瑞澤新能IPO顯示,其光伏組件通用及智能接線盒擴產項目建設完成後,澤潤新能將形成年產3500萬套通用接線盒產品以及100萬套智能接線盒產品的生產製造能力。而澤潤新能2024年光伏組件接線盒產能也才6659.06萬套。此外,澤潤新能客戶較爲集中,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佔比分別爲80.08%、73.54%、73.23%和68.83%。

但隨着2025年從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能、國電投、華電、大唐等能源央企加速整合步伐,到光伏企業突破傳統電池、組件環節的侷限,通過縱向一體化與橫向協同重構產業鏈,重組似乎已成爲企業突破產能過剩週期的解決方式。與之而來的問題是,瑞澤新能又要如何解決對大客戶依賴,拓展更多客戶的問題呢?

03.

海外市場多重風險籠罩

據澤潤新能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收入佔比分別爲46.40%、46.18%和36.69%,營收佔比近三成且招股書中遮遮掩掩的IPO1客戶被市場推測爲美國光伏巨頭First Solar,其薄膜技術路線(碲化鎘)在全球光伏市場僅佔3%份額,且轉換效率(19.7%)顯著低於晶硅組件(22%~25%)。

但海外多國的光伏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以及對TOP1客戶的依賴,讓澤潤新能海外營收充滿諸多不確定性。需求下滑、借貸成本高、反可再生能源政策和高關稅,讓歐美清潔能源市場陷入困境。比如,標普全球評級以大西洋兩岸對太陽能電池板需求均有所減弱爲由,下調荷蘭太陽能安裝系統公司Enstall的評級。

《彭博社》相關報道指出,自今年1月以來,企業已取消或推遲超過14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投資。換言之,政策變化對化石燃料的支持正在削弱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立足點,這讓歐美多家光伏企業陸續宣告破產。

比如,融資成本上漲以及監管政策變化,給再生能源生產相關的稅收抵免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之際,讓美國太陽能安裝公司Sunnova於今年6月Sunnova申請破產,戶用光伏貸款提供商Solar Mosaic同樣申請破產保護。

梅耶博格近期爲其德國子公司申請臨時破產,並關閉位於美國的太陽能組件生產基地。西班牙公司Amara因近一年太陽能電池價格持續下滑,導致其債券暴跌。

另據《彭博社》相關報道,隨着今年上半年歐洲白晝變長、陽光充足,太陽能產量激增,氣候變暖對家庭電力供暖需求的抑制,當前歐洲多國電力市場負電價現象愈演愈烈。

“捕獲率”(將太陽能發電場收到的電價與批發市場的平均電價進行比較)作爲衡量可再生能源資產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當前歐洲多國太陽能園區捕獲率已降至歷史低位。比如,5月份西班牙的捕獲率僅爲7%,嚴重低於2024年5月份的43%。

BNEF相關分析師表示,預計太陽能發電機的電價與基荷電價之間的差距將繼續擴大,這可能會損害建設和運營太陽能發電廠的公司。低價格也使一些投資者不願支持新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這可能會破壞歐洲2030年清潔能源目標。

不僅僅是歐美地區,因巴基斯坦經濟增長和當時需求預測產生矛盾,導致巴基斯坦陷入資金短缺,電力和天然氣行業債務已達約180億美元。且用電量下降,以及更多無力承擔電費上漲的貧困家庭拖欠電費,讓太陽能電池板的家庭紛紛關閉電網,行業陷入“死亡螺旋”。

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曾指出,2024年是隆基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對許多企業來說,這或許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卻也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但對瑞澤新能而言,到底要如何熬過陣痛的2025年以及穿越行業低谷期呢?

責任編輯:鍾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