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期數:No.76
“AI的發展已經來到一個拐點,我們正處在Agentic AI爆發的前夜。”
“AI Agent只是單一的某個智能體,Agentic AI 才能比較清楚地描述我們的現狀。”
“今年亞馬遜資本支出,將主要用於雲和AI基礎設施建設。”
“在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下,出海選擇對的雲要考慮業務策略靈活性。”
……
這一系列的觀點,是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總裁儲瑞松在與新浪科技《科創100人》獨家溝通中,對當前AI發展及企業出海的洞見。
在國內熱衷於談論AI Agent的當下,作爲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一把手的他卻有着更多的剋制與理性,認爲Agentic AI 才更能夠描述我們當前所處的AI發展環境。
但剋制的背後,2025年亞馬遜將投資1000億美元用於雲和AI基礎設施建設的豪氣,也在用實際行動,爲其帶領的亞馬遜雲科技在中國乃至於全球市場發展提供着充足的彈藥。
伴隨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和使用成本急劇下降,被模型上下文協議(MCP)極大簡化了交互及協作難度的智能體將如何重塑生產力?而儲瑞松帶領的亞馬遜雲科技又將如何適應這一變化?
“Agentic AI將迎爆發,我們已成立Agentic AI團隊”
在剛結束的2025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峯會上,儲瑞松向與會者描繪了一幅清晰的AI演進圖景:“隨着大模型能力在多維度的跨越式發展、關鍵協議落地、推理成本驟降及開發工具成熟,Agentic AI(智能體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即將迎來爆發,重塑企業創新與運營模式。”
在他看來,Agentic AI就是AI從“我問AI答”,“我說AI寫”,發展到“我說AI做”。AI驅動的數字員工將像人一樣,在各行各業自主完成複雜工作。在國內對於AI的談論更加聚焦於AI Agent的當下,儲瑞松對於Agentic AI的提法,與亞馬遜全球總部對AI的看法保持一致。
“AI的發展從一開始的辨別式AI(Descriptive AI)發展到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我們認爲接下來是Agentic AI。”在儲瑞松看來,AI現在各方面的因素都具備了,從生成式AI進入到Agentic AI時代,雖然具體做事的還是AI智能體,但由於單個AI智能體做的更多是比較簡單的事情,涉及比較複雜的任務,就需要多智能體去協同,而Agentic AI則能夠更爲清楚地描述這樣一個(AI發展)新範式。
“AI智能體可能只是具體爲某一個智能體,Agentic AI則更接近於多智能體協同情況。”據儲瑞松介紹,爲擁抱Agentic AI時代的各種機遇,目前亞馬遜內部已成立了專門的Agentic AI團隊,直接向集團CEO Matt Garman彙報。Matt Garman更是直言,“Agentic AI有潛力成爲‘亞馬遜雲科技的下一個數十億美元業務’”。
“當有新的產品推出後,毫無疑問中國區會把相應的產品服務引入中國,服務於中國客戶,不管是中國客戶出海也好,還是海外企業在中國,或者是中國企業在中國創新。”儲瑞松表示。
“今年投資1000億美元,主要用於雲和AI基建”
今年初,亞馬遜曾披露稱:“亞馬遜2025年計劃資本支出高達10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用於AI相關項目,涵蓋數據中心、網絡設備、AI硬件以及生成式AI服務能力建設。”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儲瑞松進一步透露稱:“亞馬遜今年將投資的資本支出,將主要集中在雲和AI上面,其中又以數據中心,以及數據中心內部運行的雲和AI算力爲主。”
首先,亞馬遜雲科技會去做數據中心的投資,從一開始的建設數據中心,到採購相應的能源供給、電力供給。
其次,在AI算力方面,亞馬遜一方面基於客戶需求,採購英偉達Hopper H100、H200,以及Blackwell的B200、GB 200,乃至於今年年底會發布的B300、GB 300等。與此同時,亞馬遜也投入很大的資金自研自己的AI 芯片Amazon Trainium,讓客戶可以選擇用英偉達的GPU,也可以選擇用亞馬遜自研的芯片Amazon Trainium。
雖然,當前GPU算力需求增速很快,但CPU也仍有穩健的市場需求。據儲瑞松介紹,亞馬遜基於Arm架構自研的Amazon Graviton CPU,在同樣工作負載下可將遷移到基於Amazon Graviton的Amazon EC2算力性價比提升20%到40%,已成爲客戶們最喜歡用的CPU算力。
“2024年AWS全球新增的CPU算力,一半以上都是基於Arm架構Graviton系列芯片,規模已經超過了x86架構芯片。”儲瑞松表示。據他介紹,亞馬遜雲本身能夠支持數百萬家企業使用算力的能力,在保障用戶數據安全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算力瓶頸”的解決方案和應對策略,這讓亞馬遜雲更加了解客戶需求,且有能力提供更爲周全的服務。
“我們已經迭代到第四代,不同的工作負載,我們的性價比都要高20%到40%,這些被提高的部分也會直接變成客戶受益的部分。”儲瑞松表示。
“應對大環境不確定性,中企出海要選擇對的雲”
作爲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企業,在當前國際形勢多變、不確定的客觀環境下,一些客戶難免對亞馬遜雲科技的業務穩定及可持續性產生擔憂。而對於已在中國發展12年,服務了上萬家企業的亞馬遜雲科技而言,持續投資和合規運營,也成爲其打消客戶顧慮的關鍵。
據儲瑞松介紹,在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運營的前提下,今年5月初,亞馬遜雲科技還發布了由北京光環新網運營的專門服務於汽車行業的北京本地專用區域,去服務於汽車行業,支持汽車行業在汽車智能化裏面高階輔助駕駛去做進一步的創新。此外,也在聯合四維圖新等本地合作伙伴,去打造汽車行業的專屬解決方案,幫助車企加速軟件定義汽車、車聯網、輔助駕駛等創新。
在其看來,中國智能新能源車,在全世界範圍內已達到領先水平,下一步這些車企要拓展海外市場,這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但車企出海如何選擇對的雲?也尤爲關鍵。
以市場不確定性爲例,在當前的大環境之下,不少車企出海的方向需要關注貿易格局的變化,很可能因此出現一些調整。例如:一些開始可能是出海東南亞的車企,後來發現歐洲跟中國有關汽車的談判有了不錯的進展,有可能要去歐洲,業務策略和相關的技術也可能隨之調整。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雲科技因爲有遍佈全球的基礎設施,就可以提供非常好的靈活性的支持。
“不是說選了某一個雲服務商,結果只在這一個地方提供服務,而是去哪裏,我們都可以很好地提供支持。”儲瑞松表示。在其看來,國內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有三項要點需要關注:第一,合規非常重要;第二,海外用戶、車主所關注的體驗要求會更高;第三,海外市場還是有些不確定性,車企出海需要有靈活的應對能力。
而在這些方面,亞馬遜雲科技可以很好地支持中國企業出海。“不管企業去哪個地方,比如去歐洲、南美,或者去東南亞,我們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合規的支持,同時會以一個合理的方式、成本,去提供非常好的海外用戶體驗。”儲瑞松表示。
責任編輯:楊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