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轉向!傳蘋果擬棄自研AI模型,Siri或求OpenAI/Anthropic“外援”迎頭趕超

智通財經
昨天

智通財經APP獲悉,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考慮採用Anthropic或OpenAI的人工智能技術驅動新版Siri,計劃擱置自研模型,旨在扭轉其在生成式AI領域的落後局面,這一決策或將顛覆行業格局。

這家iPhone製造商已與兩家公司就使用大語言模型(LLM)升級Siri展開談判,並要求對方訓練適配蘋果雲架構的定製化模型用於測試。若最終落定,將標誌着蘋果戰略的重大轉向——其目前多數AI功能依賴自研的"蘋果基礎模型",原計劃2026年推出基於該技術的新版語音助手。

若Siri轉而採用Anthropic的Claude或OpenAI的ChatGPT模型,無疑是對蘋果在生成式AI領域競爭力不足的承認,而這一技術被視為數十年來最重要的創新。儘管蘋果已允許ChatGPT在Siri中回答網頁搜索查詢,但語音助手核心仍由自研技術支撐。知情人士稱,第三方模型評估尚處早期階段,內部代號"LLM Siri"的自研項目仍在推進。

Siri的十年困局與管理層洗牌

評估第三方模型的計劃由Siri負責人邁克·羅克韋爾(Mike Rockwell)與軟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啓動。此前AI負責人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因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反響平淡及Siri升級延期被削權,二人接管相關職責。

曾主導Vision Pro頭顯研發的羅克韋爾今年3月接手Siri工程團隊後,要求團隊評估使用蘋果自研模型與第三方技術(包括Claude、ChatGPT及谷歌Gemini)的效果。多輪測試顯示,Anthropic技術最貼合Siri需求,促使企業發展副總裁阿德里安·佩裏卡(Adrian Perica)與Anthropic就Claude的合作展開談判。

2011年推出的Siri已落後於主流AI聊天機器人,蘋果的升級計劃屢遭技術瓶頸與延期阻礙。去年發佈的新功能(包括調用用戶個人數據及屏幕內容分析)原計劃2025年初上線,最終無限期推遲,目前預計2026年春季推出。

AI戰略搖擺與人才危機

蘋果AI團隊正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高管仍在權衡多種路徑。儘管已批准2026年數十億美元預算用於雲端運行自研模型,但長期規劃模糊。費德里吉與羅克韋爾等高管逐漸認同:與其依賴目前的自研技術,不如藉助第三方實現短期突破。

這一策略與三星電子類似,儘管將功能冠以Galaxy AI品牌,實則基於谷歌Gemini。Anthropic已為亞馬遜新版Alexa+提供技術支持。高管們認為,若未來自研技術提升,鑑於AI對產品運營的重要性,蘋果仍應掌握模型所有權。目前公司正推進桌面機器人、智能眼鏡等重度AI項目。

蘋果的模型由約100人團隊開發,負責人為2021年從谷歌加盟的傑出工程師龐若明(Ruoming Pang),向AI研究高級總監達芙妮·盧昂(Daphne Luong)彙報。盧昂是詹南德雷亞的核心副手,基礎模型團隊是少數仍向詹南德雷亞彙報的AI部門,但費德里吉與羅克韋爾已介入更多。

這一轉變令團隊士氣受挫,部分成員認為公司考慮第三方技術是對其工作的否定,已有多人收到Meta、OpenAI等公司數百萬美元的挖角邀約。Meta為新成立的超級智能實驗室開出1000萬至4000萬美元年薪,而蘋果AI工程師薪資通常僅為市場一半。上週,蘋果資深大語言模型研究員湯姆·岡特(Tom Gunter)離職,其獨特技能組合難以替代。

技術博弈與商業分歧

蘋果在與Anthropic、OpenAI的談判中,要求定製能運行於其私有云計算服務器的Claude與ChatGPT版本——該架構基於高端Mac芯片,目前用於運行自研複雜模型。蘋果認為,在自有服務器上運行模型可更好保護用戶隱私,且已完成內部可行性測試。

其他蘋果智能功能採用設備端模型,雖速度與性能不及雲端版本,但可用於郵件摘要、生成自定義表情等任務。今年晚些時候,蘋果將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設備端模型,但尚未計劃開放雲端模型,部分原因是服務器容量暫無法應對新增功能需求。

知情人士稱,蘋果與Anthropic在初步財務條款上存在分歧:AI初創公司要求每年數億美元費用且逐年遞增。談判僵局促使蘋果考慮若第三方方案落地,可能轉而與OpenAI或其他公司合作。

若達成協議,2018年從谷歌加盟、主張自研大語言模型的詹南德雷亞影響力將進一步削弱。除失去Siri控制權外,其機器人部門職責也被剝離,核心機器學習與應用意圖團隊已劃歸費德里吉的軟件工程部門。蘋果去年宣佈的Xcode代碼輔助工具Swift Assist項目也於一個月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支持ChatGPT/Claude的新版Xcode。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