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如何?哪些人形機器人股最值得關注?

TradingKey中文
07-01

TradingKey - 錯過了AI硬件領域的英偉達,又沒跟上AI軟件領域的Palantir,要想繼續乘上AI東風被稱爲“AI最佳載體”之一的人形機器人可能會是下一個爆發賽道。幾乎所有人都在說,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

OpenAI開發的ChatGPT讓人工智能在生成式AI,或基於文本的單模態領域展現了實力,人類也正在探索融合文本、圖像、音頻、視頻、或運動等感官輸入的多模態AI的應用空間,RobotGPT被認爲是一項關鍵應用。

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帶領其Optimus機器人走在前列,他甚至將其旗下電車製造商特斯拉重新定義爲一家AI和機器人公司。在2025蛇年春晚中,宇樹Unitree機器人表演的複雜舞蹈驚豔全球,令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成爲繼DeepSeek後的另一個世界焦點。

不僅是純機器人製造商或供應鏈公司,英偉達、微軟谷歌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巨頭都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有所佈局,小米小鵬蔚來廣汽、豐田等車企,以及三星、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有所涉足。

宇樹科技的創始人王興興被邀請至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講話,意味着中國在國家層面對人形機器人的器重。這也是2025年初人形機器人概念再次火熱的導火索。

中國工信部在2023年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

那麼,我們該如何參與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呢?

什麼是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在科幻電影中並不少見,它們能夠協助人類處理各種事務,甚至還有具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傳統機器人現已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等領域,而AI賦能的人形機器人正在承載着無限的想象空間。

據英偉達介紹,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是仿照人類形態設計的通用雙足機器人,旨在與人類一起工作以提高生產力。它們能夠學習和執行各種任務,例如抓取物體、移動貨櫃、裝卸箱子等等。

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AI人形機器人”概念誕生,在行業內也被稱爲“具身AI”,即人工智能和物理世界的實體的全面結合。

與傳統機器人不同,人形機器人配備先進的執行器、感測器、機器人計算和軟件,來幫助它們移動和交互,模仿人類的靈活性,甚至是自我導航。

經過嚴格的 AI 訓練後,優化的模型和軟件工作流程被部署在機器人的機載計算系統上。有效的片上計算、AI、執行器、傳感器、操控、靈活性和運動策略的結合,使人形機器人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可以承擔各種任務。

人形機器人能夠在多方面給人類帶來好處:人機交互、多功能和適應性、加速生產力和完成危險性任務。他們可以在製造業、倉儲物流、醫療保健、家用助理、客服等領域得以運用。

人形機器人發展歷程

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約瑟夫.恩格爾(Joseph F·Engelberger)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理論,即不傷害人類、不被人類傷害、不幫助人類,該理論爲後面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億歐智庫的研究,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形機器人發展經歷了三階段:

1、智能化早期探索階段(1960年至1999年)

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研製了第一個仿生人WABO-1,能夠通過觸覺傳感器用手抓住和運輸物體,其對話系統也允許它能夠與人用日語對話。隨後本田公司陸續開發出E系列雙足機器人和P系列仿真機器人等。

2、智能化起步階段(2000年至2016年)

感知系統和交互系統的技術進步,使得此階段機器人開始具備初級感知功能,能進行有限的互動。本世紀初,本田推出仿真機器人P4或ASIMO,至2013年ASIMO成爲當時最先進的仿人行走機器人。

3、智能化進階階段(2016年迄今)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系統等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人形機器人的感知和認知能力提升,逐步具備通識理解能力。波士頓動力2016年推出的第二代Atlas機器人在動作靈活性、感知和決策能力都有顯著提升。

近兩年,ChatGPT的問世將機器人的“大腦”推向發展新階段。背靠英偉達、OpenAI和微軟的FigureAI推出了Figure 02機器人,號稱“地表最先進的AI硬件”。

【主要人形機器人發佈歷程,來源:摩根士丹利

隨着宇樹科技、優必選等公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在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得到展示,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落地化階段也正在進行。

馬斯克預計,旗下Optimus人形機器人將於2025年實現千臺級量產,人形機器人步入“量產元年”;2026年開始大規模生產並外銷,遠期需求有望達百億臺。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前景

Markets And Markets預計,2024年至2029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45%。

高盛預計,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爲380億美元,出貨量爲140萬臺。他們最早將於2024至2027年應用在工廠中,消費領域需要到2028年至2031年。

花旗銀行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全球人形機器人數量達到6.48億臺。

摩根士丹利報告,到205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能超過5萬億美元,投入使用的人形機器人數量超10億臺。未來幾十年,人類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汽車產業的兩倍。

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40年,美國可能會擁有800萬臺工人人形機器人,影響就業市場薪資3570億美元;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升至7770萬(此前預測爲6300萬),可能影響75%的崗位、40%的員工和約3萬億美元的薪資。

【機器人代替美國就業數量,來源:摩根士丹利】

隨着中國玩家的參與擴大,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人民幣,銷量150萬臺。到2035年和2050年,市場規模分別爲2160億元和6萬億元,銷量分別爲740萬臺和5900萬臺。

人形機器人的行業挑戰

英偉達指出,該行業仍面臨着四個難關:有限的訓練數據、設計、能源效率和自由度。

另有研究指出三大挑戰:

- 技術成熟度:高精度定位和導航受環境干擾、地圖更新等制約;低延遲和實時控制受硬件和算法限制;增強學習和自適應能力仍欠缺等。

- 成本控制:精密加工和組裝要求高,生產效率受限;產品複雜性和用戶個性化需求多樣,大規模生產受阻等。

- 應用場景:目前集中在工業製造等領域,而日常生活和服務領域滲透不足,市場培育度不夠,市場風險較大。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據2025年2月摩根士丹利發佈的研報《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按照人形機器人的構造,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包括三部分:大腦、身體和集成商,分別對應半導體或關鍵供應商、工業組件供應商和整機制造。以下僅舉例展示。

■  大腦:半導體或軟件供應商

【來源:摩根士丹利,TradingKey】

■  身體:工業組件供應商

該領域涉及執行器、電池、傳感器、模擬半導體、必要組件等諸多公司,比如中國的寧德時代(300750.SZ)、億緯鋰能(300014.SZ)、速騰聚創(2498.HK);美國的亞德諾(ADI.US)德州儀器TXN.US)、RBC軸承(RBC.US)、羅克韋爾自動化ROK.US)等。

■  集成商:整機制造

【來源:摩根士丹利,TradingKey】

【來源:摩根士丹利報告】

大摩報告指出,在其人形機器人百強名單“Humanoid 100”中,52%的公司公開參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剩餘的48%也預計最終參與。在已明確參與的公司裏,亞洲公司佔73%,中國公司佔比56%。

TrendForce報告稱,從人形機器人角度看,美國市場的機器人AI生態圈較完整,中國市場則聚焦建立供應鏈。

從產品技術規格角度看,美國廠商產品因應工廠應用需求,多以負重和續航力見長,中國參與者則以多元部署爲主軸,致力提升全身和手部自由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年中更新的“人形機器人百強名單”中,摩根士丹利新添了遊戲商(UnityRobloxTake-Two)和網絡安全公司(CyberArkPalo Alto Networks)。遊戲商積累的用戶對不同刺激的反應數據和創造虛擬環境的能力,以及網絡安全公司在處理AI安全需求等能力將能在人形機器人發展中得以運用。

另外,這份名單剔除了美光科技、恩智浦半導體、SK海力士、法雷奧和中大力德,理由是他們對物理AI的重要性相對有限或與其他公司相比規模較小。

【摩根士丹利人形機器人百強名單更新,來源:摩根士丹利】

人形機器人推薦股票

1、特斯拉(TSLA.US

投資看點:

  • Optimus號稱迄今最先進人形機器人,特斯拉有史以來最偉大產品
  • 馬斯克將電車公司新定位爲AI或機器人公司

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早有佈局,於2021年8月推出Optimus概念、2022年10月展示了首個Optimus工作原型、2023年在運動協調性等方面進行了升級等。隨着Gen 2在2023年底的推出,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幾乎成爲行業標杆。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發展歷程,來源:國信證券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在特斯拉股票估值中的分量日益增加。美銀表示,特斯拉超級電腦的運算能力將轉向Optimus開發,加速機器人訓練。摩根士丹利認爲,人形機器人的機會遠比自動駕駛汽車更大、應用速度更快。

摩根士丹利表示,特斯拉是西方市場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主要推動者,其正處於這一主題的中心。若未來每代替美國1%的勞動力,可爲特斯拉帶來100美元的淨現值。

特斯拉在賦能人形機器人並從中獲益具有獨特的優勢:源於駕駛狀況的海量高品質數據;龐大的全球製造資源;垂直整合關鍵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的豐富經驗。

2、英偉達(NVDA.US

投資看點

  • 算力支持:AI芯片絕對領導者
  • 平臺優勢:高性能數據中心AI GPU系統 + CUDA生態壁壘
  • 黃仁勳:AI和機器人技術是英偉達所有領域機會最大的兩個,價值數萬億美元

英偉達從“供腦”,到佈局更廣泛的生態系統,該公司正在加速將自身AI領先優勢賦能到人形機器人上。英偉達預計2026年上半年推出專爲人形機器人設計的緊湊型計算機Jetson Thor。

英偉達擁有強大的AI大模型軟硬件生態:首款生成式物理基礎模型開發平臺Cosmos、全新Omniverse Blueprint、機器人仿真平臺Isaac Sim、可應用於機器人領域的高性能Thor芯片等。

黃仁勳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個前沿是物理AI,通用人形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

在2025年度股東大會上,黃仁勳表示,除了AI這一核心驅動力,機器人將是英偉達最具發展前景的市場。英偉達很久以前不再將自身僅僅視爲芯片公司,未來將朝着這一目標努力:數十億個機器人、數億輛自動駕駛汽車和數十萬個機器人工廠都由英偉達技術提供動力。

2025年6月,英偉達與富士康洽談在後者的休斯頓新工廠部署人形機器人,這將是英偉達產品首次在人形機器人幫助下生產。

3、亞馬遜AMZN.US

投資看點

  • 應用場景明確:全球倉儲機器人技術標杆
  • 雙足機器人Digit是首個爲公司創收的人形機器人,在2024年“RBR50機器人創新獎”中被評爲年度最佳機器人

亞馬遜投資了人形機器人製造商Agility Robotics,後者研發的Digit在2023年成爲首個正式部署在產業現場的人形機器人。亞馬遜也參與了明星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 AI的投資。

據2025年6月消息,亞馬遜正在開發人形機器人軟體以將機器人逐漸取代送貨員的工作,比如機器人能夠乘坐亞馬遜的Rivian貨車行駛並進行送貨。

4、小米集團(1810.HK)

投資看點

  • 強大的營銷能力,雷軍個人的影響力
  • 背靠小米生態,與多品類互聯

小米集團對機器人領域的佈局由來已久,自從2015年投資九號公司至2024年年中,小米近十年投資了接近50家機器人企業,包括宇樹科技等。小米在2022年8月展示了首款全尺寸仿生機器人CyberOne。

除了參與投資,小米陸續成立機器人事業部、註冊成立小米機器人技術有新公司、參與成立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牽頭承擔國家重點機器人研發計劃,可見決心之大。

從手機到生態鏈,小米集團憑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和營銷能力在各個領域破局。與許多人形機器人企業相比,小米有着天然的場景應用優勢。

從小米汽車SU7半小時預定超5萬臺、到小米YU7三分鐘預定超20萬臺,小米在汽車產業新佈局的成功有目共睹。鑑於汽車與機器人在硬體和AI軟體等方面有共同之處,以及在汽車領域積攢的技術,小米拓展機器人業務的前景可期。

5、小鵬汽車XPEV.US、9868.HK)

投資看點

  • CEO何小鵬:小鵬是最重視AI、最早實現大模型量產的中國車企
  • AI生態完整:AI汽車、飛行汽車、AI芯片、AIOS操作系統和AI機器人

小鵬在2024年底推出人形機器人Iron,具備62個自由度,應用自研的圖靈AI芯片和天璣AIOS,並已進入小鵬汽車工廠工作。

小鵬CEO何小鵬表示,目前行業內基本所有機器人都處於L2階段,小鵬有信心成爲中國最早量產L3機器人的公司之一。

不僅小鵬汽車,全球車企佈局人形機器人日益成爲趨勢。截至2025年2月,約有18家車企宣佈進入人形機器人市場,如蔚來、理想、廣汽、上汽、理想等。

券商觀點稱,汽車零部件與機器人零部件高度協同,汽車零部件及自動駕駛零部件的戰略轉型可期。

6、豐田汽車TM.US、7203.JP)

投資看點

  • 聯手老牌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
  • 豐田研究院在大型行爲模型(LBM)有深入研究
  • 硬件製造優勢、產業資源豐富、人才優勢

2024年,全球最大車企豐田汽車宣佈,聯手現代汽車旗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開發AI人形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公司機器人的靈巧性與豐田的類人行爲技術結合,是波士頓動力與其他機器人公司的關鍵區別。

豐田在汽車製造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硬件設計、生產和質量控制經驗,並在全球汽車產業中建立了廣泛的供應商網路、合作伙伴關係和銷售渠道,本身的品牌優勢也被市場認可。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