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高中生藉助騰訊混元大模型,設計和製作小程序,預測高原反應風險;甘肅鄉村課堂裏,騰訊的AI課程讓偏遠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騰訊的“物種之眼”AI模型,可以識別286種中國本土獸類和鳥類物種……
7月1日,記者瞭解到,2024年度《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公佈,報告用衆多場景,系統展示了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騰訊以AI賦能社會價值的實踐答卷。
在報告中,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AI向善,對於騰訊不是一種外在要求,而是內化爲騰訊的自我驅動。馬化騰認爲,AI的發展將進入“技術創新——技術擴散—技術再創新”的上升螺旋,易用的產品是技術擴散的關鍵載體,而AI最終將通過創造社會價值,獲得用戶認可與應用擴散。
AI加速創新並將社會價值放在首位
在深圳的一家醫院裏,43歲的葉敏(化名)因休克情況危急。被送進ICU後,醫護團隊時刻緊盯着監護儀上各項數據,光要找出休克的原因,之前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騰訊與邁瑞醫療聯合研發的重症大模型——啓元,迅速梳理葉敏的各項醫療數據,數秒間就給出了病情分析和治療建議,爲醫護人員提供了關鍵的決策支持。
AI正在成爲變革世界與生活的重要力量。《報告》指出,2024年騰訊研發開支約爲706.86億元。伴隨投入加碼,騰訊AI戰略加速落地,過去一年,騰訊聚焦大模型全鏈路自研,自研的混元大模型於2024年推出深度思考模型T1和快思考模型TurboS,在響應速度、抗幻覺能力等指標上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技術突破之餘,騰訊加大AI技術的場景化落地能力。以混元大模型的AI能力爲例,混元已深度融入騰訊各業務線,其中包含微信生態、騰訊雲、騰訊元寶、QQ、騰訊文檔、騰訊會議、騰訊地圖、ima、騰訊新聞、騰訊公益、養老與支教產品、爲村耕耘者產品等。報告披露,騰訊在不斷向上突破關鍵技術“天花板”的同時,向下紮根產業場景的“試驗田”,目前混元大模型已經廣泛應用於30多個行業。騰訊認爲,在AI創新的同時,需要將社會價值放在首位。
讓國內鄉村進入“AI時代”
2025年4月,廣東紫金縣佛嶺村,騰訊SSV爲村耕耘者項目組開設了《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村民們圍着手機,向AI助手“騰訊元寶”和村級服務平臺上的智能小幫手“小耕”提問。騰訊在報告中認爲,只有AI不斷向善,形成人與社會的信任基礎,才能牽引產品的質變、生態的蓬勃發展。
據瞭解,在“AI下鄉”項目中,騰訊將AI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計劃爲1萬個村莊提供AI培訓的支持,讓農村一開始瞭解AI、使用AI、掌握AI,與城市一同進入“AI時代”。
騰訊也在探索,讓AI能夠幫助老人、孩子與鄉村婦女的生活。在佛山、蘇州等城市社區,騰訊探索用AI無障礙地服務老人、陪伴老人;騰訊開發青少年的“企鵝伴讀”產品,輸出高質量的AIGC內容,打造了教育部認可的青少年AI課系列等。
聯合深圳、東莞等地打造“5分鐘社會救援圈”
據悉,2025年5月,騰訊聯合18家企業與社會組織發起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生態圈”,提出“踐行可持續理念、推動科技創新”等五項倡議,標誌着以社會價值爲核心的企業協作機制逐漸走向成熟。另外,《報告》中披露,騰訊正在聯動多方力量,在多個領域共創“善意”生態。騰訊公益平臺發展至今,已經凝聚了超過15億人次向善行動,2萬多家公益機構和2萬多家企業參與其中,這是騰訊發揮連接能力營造社會向善生態,“小愛匯大愛”的生動體現。
社會應急領域,騰訊聯合深圳、東莞等地打造“5分鐘社會救援圈”,通過與萬科、順豐、高濟健康等企業合作,整合AED設備、急救志願者與醫院資源,形成“呼救—響應—救治”閉環,項目從2023年初啓動至2025年5月底,共救助有時間窗口突發疾病患者32000餘人。現在,這一模式已從深圳推廣至北京、東莞等10多個城市落地。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