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豐田零售商宣佈雷克薩斯全系車型都漲價,漲價幅度最少2.5萬元,讓豐田如此自信的原因在於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出現反彈,如此迫切地漲價,簡直是將中國消費者當做韭菜,引發了不少消費者不滿。
在中國汽車的競爭下,豐田也比以往更頻繁地公佈銷量,以穩定消費者的信心,日前豐田就公佈了5月份的全球數據,數據顯示5月份它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6.9%至89.8萬輛,前5個月同比增長6.2%至429.1萬輛。
至於中國市場,在連連下滑之後,5月份也取得了同比增長,該月份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6.8%至15.0萬輛,前5個月中國市場累積銷量同比增長7.5%至68萬輛。
事實上環比數據更顯示出豐田在中國市場的迅猛反彈,5月份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環比增長還只有個位數,而6月份第二週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環比增長超三成、6月份第三週環比增長更進一步增加至近四成。
不僅豐田在大幅度反彈,5月份日產、本田環比大漲超兩成,6月份以來日產繼續環比大漲,大衆也在6月份第三週銷量環比增長近五成,大衆的銷量與第二名的吉利差距在縮小,有望重回國內汽車市場第二名。
外資車的銷量猛增在於今年一單交通事故將電動汽車的創新科技遮羞布撕下,由於這單事故的影響,應急管理部指出國內智駕大多是L2級別,工信部要求汽車企業對智駕和隱藏式門把手進行整改,這給予電動汽車重拳打擊。
另一方面則是國內汽車企業內訌,互相指責競爭對手汽車存在的弊病,由此導致消費者對這些汽車企業的信心動搖,消費者的選擇是對所有國產車都產生疑慮,由此一度出現全數銷量下跌,讓外資車撿了個漏。
6月份第三週雖然國產車銷量再次取得環比增長,不過他們的環比增幅顯著低於外資車,顯示出消費者對他們的疑慮仍在,在此時國產車卻被質疑訂單造假,原因是有汽車企業公佈了恐怖的訂單數量,訂單量幾乎相當於它的全年銷量。
只是豐田這把漲價的騷操作同樣讓國內消費者不滿,如今消費者由於外資車的良好口碑選擇了他們,然而豐田就如此迫切地漲價割韭菜,而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排名仍然位居第四名,在它前面有多家競爭對手,這就有點自大了。
事實上豐田在中國向來喜歡玩加價銷售的手段,早年的阿爾法從售價30多萬加價到百萬,漢蘭達等多款車型也曾加價銷售,顯示出豐田向來就喜歡玩弄加價割韭菜的手段。
豐田的做法也提醒了國內消費者,只有國產車有足夠的競爭力,外資車纔會更平等對待國內消費者,如果沒有國產車的競爭,外資車就會賣出超高的價格,想當年卡羅拉這款車型可是賣出18萬的高價,而如今可是低至7萬多元,如此足以說明不管國內消費者是否喜歡國產車,國產車的競爭都爲他們帶來了實惠,讓他們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外資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