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負債、現金流危機下,特斯拉託舉不動友升股份?

創業最前線
07-03

2019年,特斯拉落戶上海臨港之時,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或許從沒想過這家企業能夠對產業鏈造成如此大的推動力。

短短几年時間,以特斯拉爲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扶持了一衆本土供應鏈企業,讓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共享時代紅利。其中就包括上海友升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升股份”)。

這家靠着保險槓、門檻梁等一系列車內鋁合金製品起家的公司,也正是依靠新能源汽車本土供應鏈的強勢拉動,一路走到了IPO的門前。

日前,友升股份在二次遞表之後,順利過會。

作爲一家標準的硬件供應商,友升股份所提供的產品本身並不像其他核心零部件一樣具備高度的技術含金量,而是憑藉與車企高度綁定的定製化產品,實現了一定時期內訂單的鎖定。

從2022年開始,特斯拉成爲友升股份的第一大客戶,在其營收中的佔比一度已超過20%。

而在營收與規模擴大的背後,友升股份研發投入的增幅遠不及營收的增速,研發費用率逐年降低。

另一方面,這家徘徊在上市門檻前多年的企業,其毛利率甚至比目前行業內多家頭部企業還要高。在前後時隔兩年的招股書中,甚至存在多處數據“打架”的基礎問題。

無論從何角度看,友升股份似乎對於上市都過於急切。

在汽車行業內卷的今天,技術實力是產業鏈上所有企業的共同話題。在研發投入告急、單一大客戶依賴癥結下,友升股份謀求上市,僅僅只是挑戰的開始。

1

年入40億,現金流仍告急

公開資料顯示,友升股份成立於1992年,是一家集設計、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老牌鋁合金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

成立於上海青浦的友升股份,前身是友升有限,是一家由徐涇工業公司、友升太平洋美國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爲400萬美元。

2002年開始,如今的實控人羅世兵開始走上舞臺,成爲友升有限的總經理和董事長。直至2006年,經過數輪股權騰挪和輪轉,羅世兵從高管升級爲友升有限的唯一大股東。

具體業務上,公司的產品主要聚焦輕量化鋁合金汽車零部件領域,包括門檻梁系列、電池托盤系列、保險槓系列、副車架系列等。

圖 /友升股份官網

其中,門檻梁系列佔據營收的“大頭”。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門檻梁在收入構成中佔比分別爲40.58%、40.87%和48.9%,增長勢頭明顯;電池托盤系列的比例也有所增長,從2022年的20.45%增長至2024年的29.77%。保險槓系列和副車架系列佔比相應減少。

友升鋁業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其營業收入分別爲23.50億元、29.05億元和39.5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爲2.33億元、3.21億元與4.05億元,呈現穩步上升態勢。

但在淨利潤上升的同時,公司的營運資金卻並不充裕,甚至可以用“少得可憐”來形容。

數據顯示,2022年-2024年,友升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4911.6萬元、3802.24萬元和-2.53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爲一家年營收近40億元的企業,如此薄弱的現金流,不由地暴露了公司較低的抗風險能力。

資產負債率方面,報告期內,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爲50.57%、47.69%和52.98%,2024年資產負債率上升主要系公司通過短期借款融資擴大經營規模所致。

而作爲一家高度依賴原材料鋁的企業,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營收和利潤風險也相對較高。

友升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採購的鋁水、鋁棒、鋁型材料等原材料合計佔採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爲77.96%、76.23%和71.64%,雖然有所降低,但是佔比維持在七成左右。以2024年爲例,如若原材料鋁價上漲3%,則直接影響總利潤的10.78%左右,可見其敏感性。

更爲重要的是,作爲提升產品優勢的關鍵指標,友升股份的研發費用佔比也呈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

從單純的研發費用來看,報告期內,其研發投入從0.86億元增加至至1.21億元,但遠不及營收的增長速度。研發費用率也一路走低,由3.67%下滑至3.06%。

這對於一家將自己定位爲定製化產品提供商的企業來說,產品的技術優勢並不明顯,尤其是在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軍備競賽”中,沒有更高技術價值的產品,顯然不具備競爭優勢。

2

特斯拉託舉,大客戶濃度高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斷躍遷的時刻,如何實現與主機廠的深度合作與綁定,是上游供應商、尤其是結構件企業保證競爭力的關鍵。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爲12.35億元、15.21億元和20.44億元,在公司營收中佔比分別爲52.55%、52.37%和51.75%,常年穩定在佔比一半以上。

公司主要客戶則包括特斯拉、廣汽集團、蔚來汽車、寧德時代、北汽新能源、賽力斯寧德時代等廠商。

與其他零部件供應商稍顯不同的是,友升股份的目標客戶不僅僅是主機廠,更包括零部件供應商,比如寧德時代、華域汽車等。

在經營模式上,友升股份主要採用以銷定產的模式,根據客戶的滾動預測適當進行備貨。這意味着,客戶羣體相對穩定的同時,下游主機廠銷量直接影響着友升股份的出貨量和營收水平。

2020年,特斯拉正式進入友升股份的客戶名單,此後便蟬聯報告期內的第一大客戶。

報告期內,友升股份對特斯拉的銷售收入分別爲4.75億元、7.04億元、6.50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20.20%、24.23%、16.44%。

除此之外,蔚來汽車也連續出現在前五大客戶的名單中,報告期內,蔚來汽車分別以2.62億元、2.32億元、2.93億元的採購量,位列大客戶的第二、第三和第五位。

2024年,寧德時代也以4.15億元的採購量,在友升股份的當期收入中佔比10.5%。

在風險提示中,友升股份特別提到,公司對外採購時結算方式以預付爲主,而在與下游客戶結算時通常有一定的賬期。公司業務高速發展期,會使得經營活動現金需求較大。

據悉,公司與主要客戶信用期一般爲開票後60日至90日內付款,考慮到開票結算週期一般約爲一個月,因此銷售至回款整體週期約90日至120日。

在回款週期模式下,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餘額從6.98億元激增至13.53億元,佔營收比例從29.71%升至34.25%,壞賬準備餘額從3580.39萬元增長至6970.15萬元,應收賬款週轉率也從3.87降至3.44。

在如今行業競爭形勢加劇的情況下,穩定的客戶羣體固然重要,但單一的大客戶下,勢必會導致回款週期緩慢。依賴單一大客戶,也變成了雙刃劍。

數據顯示,特斯拉2025年前5月在華銷售新車20.32萬輛,同比下滑7.7%。據華創證券預測,特斯拉2025年全球銷量或爲160.4萬輛,同比下滑10%。

3

最強財務總監迴歸,一切爲了上市

仔細查閱友升股份的招股書,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家公司上市的決心。

早在2021年,友升股份就曾首次向證監會提交過上市申請。彼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6.325億元,主要用於年產800萬套高端鋁合金汽車零部件(一期)和補充流動資金(1.06億元)。

但時隔一年,友升股份就以“急需籌集資金擴充產能,出於戰略發展考慮,擬通過增資擴股形式進行融資,完成產能佈局”爲由,撤回了上市申請,首度遞表以失敗告終。

2023年12月30日,友升股份再次向上交所提報上市申請,並於2024年1月進入已問詢狀態。

本次IPO,友升股份擬募集資金24.71億元資金,主要投向“雲南友升輕量化鋁合金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和“年產50萬臺(套)電池托盤和20萬套下車體制造項目”兩個項目,並補充流動資金5億元。

兩年時間,友升股份上市募集資金成倍增長的同時,財務數據卻並不一致,甚至有些“草率”。

在2021年版本招股書中,友升股份2020年度營收爲81262.2萬元,淨利潤爲6042.1萬元。但到了2023年版招股書中,友升股份2020年度營收則降爲81091.04萬元,淨利潤則變爲5604.84萬元。

此外,經營性現金流上也存在前後矛盾的情況。

對此,上交所在首輪問詢中要求友升股份列示本次申報與前次申報的主要信息披露差異情況及原因。對此,友升股份在回覆函中表示,公司基於謹慎性原則採用追溯重述法對2020年度和2021年度財務報表涉及的會計差錯進行更正,本次差錯更正事項已經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在此次IPO前,友升股份前財務總監施紅惠也再度迴歸。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紅惠此前離任友升股份後,友升股份的財務總監一職空缺。

施紅惠兩度入職友升股份,友升股份在IPO的關鍵時刻不僅再次聘請施紅惠回公司任職,而且還委任其擔任更爲重要的董祕職位。

而這位財務總監也確實有過人之處。從2015年-2024年,施紅惠在擬登陸上交所的三家IPO公司先後擔任財務總監,前兩家已經順利上市,如今友升股份也已經順利過會。

如此,足見友升股份對於上市所做的準備與渴望。

但從其目前的營收結構來看,核心客戶拓展能力不佳、依賴大客戶的情況,或許也在“透支”這家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過去30年,這家傳統的結構件企業踩中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期,但隨着行業參與者的增多,以價換量成爲常態,如何保證企業的長期發展,才真正考驗這家企業的內功。

“一旦新能源主力市場增長失速,或客戶戰略調整超出預期,友升股份的業績將會出現大幅的調整與變化,單一業務讓其客戶集中度高的同時,也暴露了其較低的抗風險能力。”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無論何時,差異化產品能力和領先的技術產品,都是賽道中頭部企業掌握市場的關鍵。

如今,特斯拉等企業雖能夠託舉起這個40億營收帝國,但友升股份也並非無可替代。當特斯拉2024年銷量出現十年首跌、國內新能源內卷加劇,依賴頭部客戶的友升股份也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注:文中題圖來自友升股份官網;其它未署名圖片均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投稿專線 微信:cyzqx2013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