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記者問|山東“智”造全球領先!上千家工業企業給文化裝上“科技引擎”

山東發佈
07-04

轉自:山東發佈

今天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負責同志等解讀山東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系列政策,並回答記者提問。

香港大公文匯記者:

文化科技融合創新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撐。請問,山東在發展信息技術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賦能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王楗夫:工業行業既是工業物質生產者,也是工業文化生產者,同時還是助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推動者和技術裝備支撐者。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既可以賦能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更能提升文化創新發展的質量效能,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這兩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要求,錨定“走在前、挑大樑”,加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深入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和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爲全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一是培育了一批支撐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着力發揮工業大省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加快發展信息技術產業。浪潮人工智能服務器出貨量、歌爾高端虛擬現實頭顯市場份額均居全球首位;海信電視機市佔率躍居全國首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所屬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強化人才梯隊培養,貢獻了一大批深耕產業一線、助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高素質技能人才。2024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營收達到2.2萬億元;今年1-5月,實現營收6933.7億元,同比增長18.8%。所有這些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提供了技術裝備和人才支撐。

二是打造了一批支撐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市場主體。全省現有規上工業企業4萬餘家,其中電子信息製造企業1093家,許多企業成爲支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力軍。海爾、海信兩家企業進入全國電子十強,浪潮、中創等8家企業進入全國軟件百強,1623家企業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貫標評估。同時,培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46個,總量穩居全國首位,去年6月又建成全國首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形成了賦能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強大力量。

三是取得了一批支撐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數字產品。培育齊魯文化大模型等在內的首版次高端軟件1659個,超高清激光電視等在內的首件套電子產品73個,打造元宇宙創新“名品”16個、應用“名景”18個,11個大模型產品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同時,深入實施雲行齊魯、工賦山東、人工智能+等行動,累計培育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22個,省先進級智能工廠及智能製造優秀場景1376個,帶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1%。這些發展新成果,有力促進了上萬家文化產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極大增強了文化產品發展創新力。

下一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認真落實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政策措施,突出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文化領域技術供給。建強智能家電、虛擬現實等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文化產業企業用好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軟件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參與產學研對接、新技術新產品推廣等工作,更好支撐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二是強化主體力量梯隊培育。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型企業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領航企業等,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貫標。支持文化製造業企業參與“工賦百景”揭榜掛帥試點,對創新成果給予相關政策獎勵。

三是強化信息技術融合賦能。用好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深化元宇宙技術在文化領域創新應用,打造一批“名品”“名景”。依託“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培育100個以上特色大模型企業、100家以上優秀行業模型。充分發揮廳屬3所院校作用,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四是強化文化科技融合基礎。深入實施5G“百城萬站”深度覆蓋和“百企千例”規模應用行動,推動重點文旅景區、重點文化基地、重要文化設施、重點文化產業企業5G網絡深度覆蓋。加快“1+N”智算雲服務體系建設,力爭今年智能算力佔比超過35%,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提供強大算力支撐。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文化產業創新平臺、文化數據應用平臺等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請問,山東在文化科技平臺建設方面將採取哪些具體舉措?

王炳春:針對文化科技平臺建設,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從“提質效、重研發、強保障”三個方面,實現系統發力。

(一)推動文化科技平臺提質增效。一是發揮青島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沉浸式體驗內容生成技術創新中心的引領示範效應,通過技術共享、產學研合作,全方位激發文化科技項目創新活力。二是重點支持先進光場顯示芯片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15家省級文旅重點實驗室建設,完善科研設施與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前沿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陣地。三是加大“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兩大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培育力度,提升專業研究能力與行業影響力。

(二)創新文旅數據平臺開發利用。用好齊魯文化大模型、山東公共文化雲、山東省數字文化大平臺等現有平臺,提升數據服務能力。通過整合版本資源、文獻資源和算力資源等核心要素,以國家級標準體系爲依託,高標準建設文旅領域人工智能數據平臺,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文化大模型產品。同時,加速文化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技術動能。

(三)全力提供人才資金保障。人才引育方面,加強山東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旅遊職業學院相關學科建設,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重點圍繞“互聯網+”、智慧旅遊、舞臺科技等前沿領域,強化複合型創新人才引育,打造一支精通文化內涵、掌握科技手段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資金支持方面,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省委金融辦研究成立金融與文旅產業雙向賦能工作專班,圍繞落實國家金融支持文旅產業相關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做好文旅項目投融資服務。鼓勵文化科技企業創新融資模式,開發資產證券化產品,開展好“擔保雙百億行動”,爲文化科技平臺建設提供堅實資金保障。

通過上述舉措,山東將全力構建功能完備、協同高效的文化科技平臺體系,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築牢創新基石。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