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高額回報?養老牀位能理財?這些看似誘人的“餡餅”,正成爲掏空老百姓錢袋子的新陷阱!近年來,非法金融活動形式日益多樣、手法不斷翻新,從“虛擬幣炒作”、“黃金託管”到“康養服務”、“消費返利”等,誘惑性強、隱蔽性高,擾亂市場秩序的同時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
今年6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部署“防範非法金融活動宣傳月”活動以來,浙商銀行深入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將“金融爲民”作爲根本宗旨,堅持“以防爲主、預防爲先”理念,用“善”的行動密織“線上+線下”、“專業+趣味”、“精準+長效”的立體防護網,努力使金融消費者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準確識別各類金融騙局。
多維行動:從創意宣傳到陣地滲透,築牢防非反詐堅實屏障
“爲方便我們這些消費者掌握防非反詐知識,浙商銀行不僅把乾貨做成短視頻,營業廳裏還有人專門給講解,連直播間都能跟着學,確實增加了知識,提高了警惕性,太有幫助了!”該行客戶李女士真切感受到防非反詐的重要性,而這些多元化的平臺正成爲廣大用戶接受金融教育的重要窗口。
早在5月,浙商銀行便組織了全行“防範非法金融活動短視頻徵集大賽”,發動全行35家分行圍繞當前非法金融活動高發領域創作金融教育視頻,最終徵集作品90餘部,比如青島分行邀請退休人員演繹“雲養殖”騙局,生動揭示詐騙過程等。優秀視頻作品通過“浙商銀行微訊視頻號”進行展播,引發了廣泛關注。
隨着直播成爲大衆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浙商銀行積極探索直播平臺在金融教育中的應用。近期,浙銀理財圍繞“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主題,發揮“同善共富”金融顧問工作室專業優勢,聯手當地公安共同舉辦了一場“警企跨界直播”。直播間內,一線民警攜真實辦案經驗與浙銀理財金融宣傳大使生動講解,呈現養老理財、虛擬貨幣、社區詐騙等典型案例與應對策略,手把手教投資者識別披着“高收益”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動,現場互動熱烈,累計吸引超2.2萬人次觀看。
在線下,爲充分發揮廳堂“前哨”作用,該行全轄網點化身防非反詐宣傳主陣地,各地同步上線防非主題電子屏內容、教育視頻、風險提示語等,櫃麪人員辦理業務時主動開展風險提示,讓廳堂成爲“零距離”的金融教育窗口。此外,在杭州,當地分行在公交視頻系統投放宣傳片,並通過公益短信向客戶精準推送風險提示內容,進一步延伸金融教育觸角,提升活動影響力。
精準出擊:瞄準重點人羣,量身定製“守護方案”
浙商銀行近年來運用對象化、分衆化思維,精準“把脈”不同消費羣體的偏好,聚焦“一老一少”等重點目標羣體,量身打造防範非法金融活動方案。
圍繞適老服務探索破解“銀髮陷阱”困局。在湖北,浙商銀行武漢分行連續三年開展每週二進老年大學金融教育活動,手把手教學智能手機使用,講授防騙知識,幫助老年人掌握基礎金融技巧,助力跨越“數字鴻溝”,該活動啓動來累計觸達500餘位老年人。開設校園財商課築牢青春防護線。在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九山鎮八一希望小學,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的“金融老師”通過角色扮演、互動遊戲,讓抽象的金融知識及防範技巧變得生動易懂,幫助山區學生搭建金融基礎知識體系。“我盼着阿姨姐姐們來教書本外的金融知識!”孩子們的期待背後,是該分行近五年帶動200餘戶家庭參與金融學習,覆蓋學生800餘人次的實效。運用科技手段賦能特殊羣體。當下人工智能正值火熱,浙商銀行杭州分行攜手浙江省殘疾人聯合會開展“有AI無礙見未來”主題活動。活動現場,浙商銀行工作人員運用人工智能硬件,用實際案例、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非法金融活動的危害,讓殘障人士能“看到”亦“聽到”。
長效金融宣傳教育不輟,密織金融安全“防護網”。接下來,浙商銀行將繼續秉持“善本金融”理念,以需求側爲導向,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持續探索線上宣傳方式,豐富金融教育場景,爲金融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金融教育資源,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