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5月以來長端信用債表現突出,10年國債在低位震盪,震盪市中信用行情逐步開啓。5月,各期限信用利差普遍收窄,非金信用債除短端以外,利差收窄幅度較大。6月,中短端和長端信用利差表現分化,3Y及以下普信債利差多走闊,而3Y以上長債利差多壓縮,尤其是超長信用債表現突出。
本輪超長信用債的觸發因素有資金面寬鬆、ETF擴容等。首先,6月,央行先後兩次操作不同期限買斷式逆回購,6月6日後,DR001基本都在政策利率(OMO)下方,爲債市營造了寬鬆的資金面。其次,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持倉中7-10年都在10%以上,6月30日,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持倉中7Y以上債券約328億元,佔餘額的18.4%。5月以來信用債ETF持續擴容,推動超長信用債上漲。
而本輪超長信用債更核心的原因是利率關鍵點位突破前,資產荒行情繼續推進。與去年的行情不同,去年超長信用債的交易熱度來源於利率單邊下行的一致預期,而今年的超長債行情來得猝不及防,4月以來10年國債一直在1.60%上方徘徊,信用行情由短及長逐步演繹,隨着短端下沉和中長端拉久期的超額收益越來越低,年內信用行情首次向超長端突破。
超長信用債的行情能維持多久?核心是配置價值、增量資金和市場走勢。
以2024年作爲比較基準,超長信用債仍有配置價值。1)信用利差:從近五年來看,目前超長信用利差處於歷史低位。從2024年以來看,2025/7/1的10Y AAA和AA+產業債信用利差分別在79%、74%分位數,城投債信用利差在59%和36%分位數,仍有較大下行空間。2)從品種利差看,7Y和10Y AAA超長城投債相較地方債估值有明顯優勢,而7Y AAA、10Y各評級超長中票相較國債、地方債的估值都較高。3)從期限利差看,將超長信用債與成交較爲活躍的3Y信用債比較,AAA和AA+的超長城投債期限利差多處於低位,中票期限利差相對城投債較高,其中AA+ 10Y-3Y的期限利差分位數在73%,處於較高水平。
從增量資金來看,科創債ETF可能成爲接續增量資金。2025/6/30過後信用債ETF增長節奏或有所放緩,但在信用看多的背景下,總體規模或有一定支撐。其次,6月18日,10家公募基金公司集體上報首批科創債ETF,約1893億元7年以上的科創債可作爲樣本券,可能會成爲超長債行情新的增量來源。從市場走勢來看,7月信用行情有望持續。季末之後,在資產荒行情下,銀行或再度轉爲買入,同時基金、理財等配置力度也將季節性回升。疊加7月信用債供給較爲平穩,歷史上7月信用債通常下行,且表現優於利率,預計今年7月信用行情仍將持續。
盈虧同源,超長信用債的風險不容忽視。首先,利率下至歷史低位,超長信用債票息保護較薄,抵禦回調的能力較弱。6月30日,假設靜態持有3個月,7Y AAA和AA+信用債能抵禦的波動(票息覆蓋虧損)在7-9bp,10Y AAA和AA+信用債僅能抵禦5-7bp左右。其次,超長信用債缺乏穩定的負債端,尤其是本次行情快速演繹,其中基金可能是重要的買盤,這將導致後續行情更加脆弱。
超長信用債如何定價?此前我們在報告中提到,超長信用債期限利差的影響因素有超長利率債期限利差(30Y-10Y國債)、資金面(R007表示)、相對換手率(5Y以上信用債換手率/3-5Y信用債換手率)。今年資金面與超長信用期限利差總體正相關,與歷史規律不同。以剩餘兩個因素作爲解釋變量,6月,10Y-3Y AAA城投債期限利差的平均值爲26bp,與擬合值30bp較爲接近。後續如果超長利率債多頭情緒提升,超長信用債的交易熱度回升,或資金面進一步寬鬆,都將是增配超長信用債的機會。
總體來看,超長信用債仍有下行空間,但對交易盤的操作要求較高。目前中高等級10年期非金信用債的配置價值較高,但超長信用債目前的票息保護較弱,抗波動能力不足。對於負債端不穩定的機構,參與超長信用債需剋制,控制倉位快進快出。建議關注3Y內AA(2)城投債、中等級4-5年信用債,犧牲一定流動性增厚收益。對於負債端穩定的機構,可以關注近期或市場調整中的配置機會。
風險提示:政策變化超預期、數據統計口徑存在誤差、超長信用債供給超預期。
報告正文
5月以來長端信用債表現突出,10年國債在低位震盪,震盪市中信用行情逐步開啓。5月,各期限信用利差普遍收窄,4/30-5/31,二級資本債利差收窄較多,非金信用債除短端以外,利差收窄幅度也較大。6月,中短端和長端信用利差表現分化,3Y及以下普信債利差多走闊,而3Y以上長債利差多壓縮,尤其是超長信用債表現突出,超長信用債行情快速演繹。
本輪超長信用債的觸發因素有資金面寬鬆、ETF擴容等。本輪超長信用債行情快速演繹,有幾方面觸發因素:首先,6月,央行先後兩次操作不同期限買斷式逆回購,6月6日後資金利率下臺階,除季末外,6月DR001基本都在政策利率(OMO)下方,爲債市營造了寬鬆的資金環境。
其次,5月以來信用債ETF持續擴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持倉中7-10年都在10%以上。6月30日,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持倉中7Y以上債券的餘額合計1788.2億元,其中信用債ETF相應的持倉預計約328.4億元,佔比達到18.4%。隨着信用債ETF規模迅速擴張,短期內超長信用債買盤增加,推動超長信用債上漲。
而本輪超長信用債更核心的原因是利率關鍵點位突破前,資產荒行情繼續推進。與去年的行情不同,去年超長信用債的交易熱度來源於利率單邊下行的一致預期,而今年的超長債行情來得猝不及防,4月以來10年國債一直在1.60%上方徘徊,信用行情由短及長逐步演繹,隨着短端下沉和中長端拉久期的超額收益越來越低,年內信用行情首次向超長端突破。
超長信用債的行情能維持多久?核心是配置價值、增量資金和市場走勢。
超長信用債的配置價值,信用利差、品種利差和期限利差三個維度刻畫:1)信用利差:2024年以來,化債政策持續推進,信用債供給受限,超長信用利差進入歷史低位,因此當前超長信用債利差的比較基準以2024年以來觀察更爲合適。從近五年來看,目前超長信用利差處於歷史低位,但從2024年以來看,2025/7/1的10Y AAA和AA+產業債信用利差分別在79%、74%分位數,城投債信用利差在59%和36%分位數,仍有較大下行空間。
2)從品種利差看,7Y和10Y AAA超長城投債相較地方債估值有明顯優勢,而7Y AAA、10Y各評級超長中票相較國債、地方債的估值都較高。
3)從期限利差看,將超長信用債與成交較爲活躍的3Y信用債比較,AAA和AA+的超長城投債期限利差多處於低位,中票期限利差相對城投債較高,其中AA+ 10Y-3Y的期限利差分位數在73%,處於較高水平。
總體來看,城投超長債行情領先於產業債,10Y城投債利差尚有一定挖掘空間,其餘期限下行空間較窄,產業超長債相對城投債利差較高,其中同樣是10Y產業債的性價比相對較高。
從增量資金來看,信用債ETF擴容是本輪超長信用債行情的重要推動力,2025/6/30過後信用債ETF增長節奏或有所放緩,但在信用看多的背景下,總體規模或有一定支撐。另外,6月18日,10家公募基金公司集體上報首批科創債ETF,跟蹤的標的指數爲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該指數從滬深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創新公司債中,選取主體評級AAA、隱含評級AA+及以上的債券作爲指數樣本。我們根據該標準測算,約1893億元7年以上的科創債可作爲樣本券,可能會成爲超長債行情新的增量來源。
從市場走勢來看,7月信用行情有望持續。季末之後,在資產荒行情下,銀行或再度轉爲買入,同時基金、理財等配置力量也將季節性回升。疊加7月信用債供給較爲平穩,而需求端增量較大,歷史上7月信用債收益率通常下行,且表現多優於利率。短期內如果10債仍維持低位震盪,預計7月信用行情仍將持續;如果利率突破前低,信用行情也將逐步跟隨。
盈虧同源,超長信用債的風險不容忽視。
首先,利率下至歷史低位,超長信用債票息保護較薄,抵禦回調的能力較弱。儘管超長信用債利差仍有下行空間,但當前債市估值已經下至歷史低位,票息保護較薄。6月30日,假設靜態持有3個月,7Y AAA和AA+信用債能抵禦的波動(票息覆蓋虧損)在7-9bp,10Y AAA和AA+信用債僅能抵禦5-7bp左右。
其次,超長信用債缺乏穩定的負債端,尤其是本次行情快速演繹,其中基金可能是重要的買盤。而基金參與超長信用債以交易爲主,基金買盤的累計將導致後續行情更加脆弱。在今年債市波動加劇的環境下,利率下行預期更易被打破,超長信用債一旦調整,對負債端不穩定的機構傷害可能較大。
超長信用債如何定價?在2024年4月發佈的報告《超長信用債如何定價,是否還有配置價值?》中,我們以超長期和中期信用債的期限利差爲觀察指標,分析得出超長信用債期限利差的影響因素有超長利率債期限利差(30Y-10Y國債)、資金面(R007表示)、相對換手率(5Y以上信用債換手率/3-5Y信用債換手率),其中超長利率債期限利差爲正相關,資金面和相對換手率爲負相關。而今年以來,伴隨資金成本下行,超長債期限利差也處於歷史低位,與歷史規律有所不同,這可能與超長信用債市場擴容、總體成交活躍度提升有關。因此我們將R007從模型中剔除,R^2仍有0.49。
6月,10Y-3Y AAA城投債期限利差的平均值爲26bp,與擬合值30bp較爲接近,表明當前超長信用利差較爲合理。後續如果超長利率債多頭情緒提升、利率長端走向牛平,超長信用債的交易熱度回升、機構大幅增配超長信用債,或資金面進一步寬鬆、短端空間打開,都將是增配超長信用債的機會。
總體來看,超長信用債仍有下行空間,目前來看,中高等級10年期非金信用債的配置價值較高。但超長信用債目前的票息保護較弱,抗波動能力不足。2025/6/27日以來,超長債漲勢放緩,中長期信用債延續上漲,7Y信用利差小幅走擴,4-5Y信用利差普遍下行,信用債行情繼續向由短及長的思路推進。對於負債端不穩定的機構,參與超長信用債需剋制,以交易思維爲主,控制倉位適度參與,賺取資本利得後快進快出。建議關注3Y內AA(2)城投債、中等級4-5年信用債,犧牲一定流動性增厚收益。對於負債端穩定的機構,可以關注近期或市場調整中的配置機會。
風險提示 :政策變化超預期、數據統計口徑存在誤差、超長信用債供給超預期
注:本文節選自國盛證券研究所於2025年7月4日發佈的研報《超長信用債還有空間嗎?》,分析師:楊業偉 S0680520050001、王春囈S0680524110001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