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拉胯、鉅額分紅、股東減持 拉卡拉能否靠穩定幣圓夢港交所?

新浪財經
07-02

來源:畢讀財經

6月16日,A股上市支付機構拉卡拉發佈公告稱,正籌劃在香港聯交所發行H股。如果拉卡拉此次赴港上市成功,有望成爲首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消息一出,迅速引發資本市場劇烈反應,公告次日盤中一度封漲停,兩日最高漲幅達38.42%;但截至發稿前,拉卡拉股價爲29.28元,降幅4.85%,熱潮迅速退卻。

儘管港股上市被拉卡拉視爲推進國際化、拓展跨境支付及數字貨幣應用的關鍵一步,但市場的反應已經透露出擔憂。除了業績壓力、股東鉅額分紅、清倉式減持、合規風險與監管壓力之外,拉卡拉還被質疑蹭上了“穩定幣”熱度,試圖在資本市場弄潮。

那麼,拉卡拉的“A+H”之路,究竟是逆襲突圍的跳板,還是風險累積的序幕?市場正在等待答案。

01

近五年業績過山車,淨利一度劇烈下滑

拉卡拉創始人孫陶然,是一位眼光獨到且果敢的投資者。上世紀90年代初,他與《北京青年報》合辦《電腦時代週刊》雜誌,賺得第一桶金,隨後又挖掘到國內公關行業空白,與大學同學趙文權等人聯合創辦藍色光標公司。在二次創業成功後,孫陶然又投資創辦了雜誌《生活速遞》,緊接着出任恆基偉業副總裁,主導推出商務通,造就電子產品銷售奇蹟。後又創辦藍色光標公關公司,並投資多家科技企業。

隨後,在2005年,孫陶然創立拉卡拉。2011年,拉卡拉首獲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全面邁入收單市場。拉卡拉趁熱打鐵,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針對大、中、小商戶和個人推出多種POS產品。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支付行業迎來支付寶、財付通等行業巨頭,後者帶來的“無卡支付”創新綁卡模式,給拉卡拉帶來巨大壓力。

孫陶然毅然帶領拉卡拉轉型,將業務重心轉移到受理端,向智能POS業務進軍。在受理刷卡消費的同時,新增掃碼支付等支付方式,一方面避免了與巨頭們的正面交鋒,另一方面甚至與支付寶等成爲合作伙伴,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

2019年4月25日,拉卡拉成功登陸深交所,摘得“A股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一股”桂冠。成功上市後,拉卡拉將支付+SaaS與垂直行業進行融合,持續打造開放共享的SaaS平臺和行業解決方案,爲商戶提供一站式、多維度的數字化服務。

隨着業務不斷擴張,拉卡拉業績也水漲船高。2020年-2023年,拉卡拉營收分別爲55.62億元、66.18億元、53.66億元、59.3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13.53%、18.98%、18.65%、10.6%。

但與此同時,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9.31億元、10.83億元、-14.37億元、4.58億元,同比增長15.43%、16%、-232.69%、131.85%,可謂大漲大跌。

原因在於,在急速擴張之際,拉卡拉突然遭遇跳碼事件,即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收單業務中將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的行爲,由於該行爲涉及費率計算種類的判定模糊地帶,因此相當於在監管的邊緣地帶試探。受此影響,拉卡拉陷入業績下滑的困境之中,2022年,公司歸母淨利潤暴跌至-14.37億元。

雖然2023年公司短暫扭虧,但進入2024年後,拉卡拉業績再次下滑,甚至陷入營收、淨利潤雙降的泥潭。當年,公司實現營收57.59億元,同比下滑2.96%;歸母淨利潤3.51億元,同比下降23.26%。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情況仍然未有好轉,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99億元,同比下滑13.01%;歸母淨利潤1.01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1.71%。

令人意外的是,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收盤,拉卡拉A股股價報27.29元/股,當日漲幅15.34%,年初至今股價漲幅55.44%,總市值215億元。對於公司業績下滑股價卻不斷飆升一事,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新經濟觀察團表示,“我個人認爲跟最近很火的穩定幣概念有關,市場炒作氛圍濃厚,但我沒從拉卡拉的資金流入中看到任何相關佈局。當然股價也可能受到行業政策利好、資金流入等因素的影響”。

02

支付業務萎縮,2024年被罰超860萬元

仔細分析拉卡拉的營收結構,我們能夠從近年來的營收結構變化中,找尋出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2024年,拉卡拉硬件銷售和科技服務收入的減少,是導致拉卡拉營收下滑的罪魁禍首。至於淨利潤的下滑,除了上年同期投資收益較高的基數帶來的影響外,處置參股金融機構股權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更是造成拉卡拉盈利能力下滑的關鍵所在。

進入2025年一季度後,拉卡拉將業績下降歸咎於季節性因素、春節長假及行業整體承壓。顯而易見,上述外部因素實際上難以完全解釋公司業績的持續惡化,拉卡拉自身業務模式的短板、市場競爭力的削弱等內部問題,纔是導致業績滑坡的根本所在。

雪上加霜的是,近年來,拉卡拉數字支付這一核心業務的增長動能明顯不足,更給公司業績向上發展帶來巨大阻礙。2024年,拉卡拉數字支付業務實現收入51.65億元,同比微降0.27%,表面上看,這一核心業務發展較爲穩定,但實際上,拉卡拉全年支付交易金額4.22萬億元,其中銀行卡交易金額2.86萬億元,受行業整體承壓影響,銀行卡交易金額同比減少13.62%,增長的可持續性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支付業務已經在2024年佔據到拉卡拉總營收的89.7%,過度依賴單一營收來源,是拉卡拉市場風險陡增的關鍵因素,一旦該業務所在領域出現波動或者相關政策調整,拉卡拉將首當其衝遭受巨大壓力。

不僅如此,拉卡拉在數字支付業務層面的創新能力也令人堪憂。諸如給POS機增加掃碼功能、甚至更換商戶端App頁面UI等簡單升級,不能給業務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創新改進,面對行業競爭加劇、監管趨嚴等嚴峻形勢,拉卡拉的競爭優勢正在一點點熄滅。

更爲嚴峻的是,除了主營業務承壓,拉卡拉還面臨着合規層面的種種重壓。2017年,拉卡拉層斥資2.178億元參股包頭農商行,意圖藉助農商行體系進行轉型升級,由支付平臺向金融科技公司進軍。遺憾的是,包頭農商行經營狀況並不理想,最終在2025年初,拉卡拉不得不以零元退股的形式黯然退場,最終收回款項0.749億元,相當於8年投資不僅打了水漂,甚至倒虧1.35億元。

投資層面的失利,僅是拉卡拉合規問題的冰山一角。近年來,由於支付行業監管趨嚴,拉卡拉又因違規行爲多次遭受監管處罰。僅2024一年,公司就收到多張罰單,罰款金額累計達到了860.15萬元。違規行爲包括未落實真實、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的要求;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要求;未將商戶資金結算至其同名銀行結算賬戶等。

頻繁遭受監管處罰,暴露出拉卡拉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問題,不僅損傷了公司聲譽,更對其未來的融資能力和合作穩定性造成威脅。一旦登陸港股市場,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拉卡拉又將如何自處,仍是一個未知數。

03

鉅額分紅、清倉減持,能否乘上“穩定幣”東風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拉卡拉麪臨種種隱憂待解的背景下,公司卻頻現鉅額分紅。上市後第一年,即2019年底,在剛剛上市募資12.32億元后,拉卡拉就迅速爲股東們分紅超8億元,相當於當年歸母淨利潤的全部。

對此,交易所迅速發函問詢,要求拉卡拉補充說明上市當年高送轉的合理性,高送轉是否會對募投項目建設進度產生影響,是否存在爲向主要股東派現而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而拉卡拉回復問詢後,仍然一意孤行爲股東落實了這一分紅方案。

此後不久,2023年,拉卡拉在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再次啓動鉅額分紅方案,2023年和2024年股利支付率分別達到87.40%和136.00%。

不僅如此,高昂分紅之外,拉卡拉股東先後減持退出。上市時持股超過5%的第三大股東天津鶴鳴永創管理諮詢中心,於2024年末持股比例僅剩0.76%,並在今年一季度退出了前十股東行列。

而孫陶然弟弟、一致行動人孫浩然在多次減持後,更於今年5月20日宣佈,將在6月12日至9月11日之間減持2.45%股份。一旦減持計劃完成,孫浩然將不再持有拉卡拉股份。

一面是股東清倉式減持,一面是拉卡拉尋求“A+H”二次上市,專家對觀察團表示,從目前國內銀行卡收單市場的情況也能夠看出,特殊場景的生意規模受監管影響持續縮減,同類支付機構都亟需找到第二業務增長曲線,拉卡拉麪臨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開拓跨境支付市場,二是搶佔真商市場,做放貸或者商戶數字化等增值服務,但一般的做法都是先把業務運營好再尋求上市。而拉卡拉如此急於上市,或許與股東清倉式減持帶來的資金壓力不無關聯。

除此之外,業內還質疑拉卡拉的近期操作有蹭“穩定幣”熱度的嫌疑,部分甚至觀點將拉卡拉歸爲“穩定幣”概念股的成員之一。

而實際情況是,拉卡拉備受關注的跨境支付、穩定幣等業務尚不成氣候。2024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金額僅492億元,同比增長14%。支撐跨境支付業務的核心是牌照,與連連支付等跨境巨頭相比,這是拉卡拉目前發展跨境支付業務的最大短板。

但王蓬博指出,在當前穩定幣市場熱度持續攀升的背景下,也存在很多公司和機構想借助這一新興領域的熱潮來提升自身的市場吸引力。但必須指出的是,儘管穩定幣作爲一種創新金融工具,支付行業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但該行業目前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面臨着監管、技術以及市場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戰。因此,相關機構若計劃涉足或關聯穩定幣業務,必須謹慎評估潛在的風險與機遇,並確保自身具備足夠的實力和準備去迎接行業的長遠發展,先做到相關投入和持續佈局,而不是僅僅爲了迎合短期的市場熱點。

他表示,港股投資者對盈利能力和成長性要求更高,如果能在H股上市,拉卡拉當前的盈利能力與估值邏輯是否能獲得長期認可需要觀察。因此,雖然港股上市有望帶來短期資金和品牌效應,但中長期能否成功轉型並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需看其是否能真正突破業務瓶頸、提升管理能力並應對好更加複雜的監管環境。

轉自:市場資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