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億美元BD竟成股價毒藥?榮昌生物出海豪賭暗藏三重隱憂

新浪證券
07-03

  一紙價值42.3億美元的海外授權協議,非但未能點燃市場熱情,反而引發股價雪崩——榮昌生物公告將核心產品泰它西普授權給美國Vor Bio公司後,其A股單日暴跌超18%,港股重挫超11%。這場看似光鮮的“出海盛宴”,揭開蓋子後顯露的卻是冰冷現實。

  首付款寒酸難掩交易底色

  市場對生物醫藥BD交易的評判標準異常清晰:首付款纔是真金白銀的硬指標。榮昌生物此次交易首付款僅4500萬美元,與同期國內創新藥企出海標杆形成雲泥之別——三生製藥輝瑞交易首付款高達12.5億美元。而高達41.05億美元的“紙面財富”實屬空中樓閣,行業數據顯示,生物製藥領域裏程碑付款兌現率常年徘徊在22%左右。

  交易對手深陷生存危機

  更令投資者脊背發涼的是接盤方的真實狀況。Vor Bio公司一季度末賬面現金僅5005萬美元,僅比應付榮昌的首付款多出505萬美元。更嚴峻的是,這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5月初剛宣佈暫停所有研發生產,裁員95%,僅剩8名員工苦撐危局。首付款支出將直接吞噬其76%的淨資產(6607萬美元),被市場戲稱爲“用核心產品換美國殼公司”。

  “NewCo模式”的雙刃劍

  交易結構的特殊性進一步放大了疑慮。除首付款外,榮昌生物子公司獲得價值8000萬美元的Vor Bio認股權證(若行權將持股23%)。這種“產品出海+資本出海”的NewCo模式雖分散研發風險,但也意味着核心資產控制權的讓渡。榮昌生物對此解釋爲“創新合作優勢”,卻難消市場對國際話語權旁落的擔憂。

  現金流黑洞下的背水一戰

  股價暴跌背後,是榮昌生物自身經營壓力的投射。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累計虧損超42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爲負。資產負債率從17%飆升至67%,速動比率從3.07倍驟降至0.65倍,償債能力亮起紅燈。與Vor Bio相似,榮昌去年已啓動裁員,員工數從3615人縮減至不足3000人。

  值得玩味的是交易公告當日,Vor Bio同步宣佈完成1.75億美元私募融資,並任命擁有多次成功併購履歷的Jean-Paul Kress博士掌舵。榮昌所持23%股權的未來價值,或許正繫於這位新CEO能否再次複製“賣身”巨頭的資本魔術。

  創新藥企的出海征途從來佈滿荊棘。當首付款縮水、合作伙伴自身難保、交易結構暗藏玄機三重風險疊加,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實屬必然。這場豪賭的終局,遠非一紙協議可以書寫。

  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