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電科技赴美上市,看玩具品牌如何在國際市場突圍 ?

市場資訊
07/04

(轉自:母嬰時代)

當前玩具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國內外玩具相關企業已超過數千萬家,其中除了玩具巨頭之外還有許多中小玩具品牌,雖然巨頭企業佔據更多市場份額,但中小企業也通過不同的業務模式在市場中頑強生存和發展。

當前貿易環境的變化對整個玩具行業都有不小的影響,巨頭玩具企業都不免受到波及自然也給中小品牌的生存發展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但巨頭的供應鏈本來就比較強也有實力轉移戰場,反觀中小企業可能並沒有太多資金支撐,只能憑藉自身所具備的一些優勢尋求資本市場支持,近期金電科技擬赴納斯達克上市就是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增加市場份額的一次嘗試。

蓄勢待發,金電科技擬赴納斯達克上市

2025年的5月19日,位於香港的玩具製造商金電科技有限公司(K-Tech Solutions)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公開募股(IPO)的申請文件,該公司計劃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定爲“KMRK”。金電科技此次IPO計劃發行200萬股普通股,股票的發行價格區間定在每股4美元到5美元之間,公司預計能夠募集到大約900萬美元的資金,若按發行價中值計算其市值將達到9700萬美元。

根據金電科技公開的招股書披露,公司計劃通過公開發行股票來募集的資金將被主要用來擴大公司的生產規模從而提升產能,希望藉此進一步鞏固其在所屬行業內的競爭地位,還計劃升級和加強其研發能力、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加強新產品的研發工作,並拓展其在歐美市場的渠道,建立更廣泛的銷售網絡加強市場營銷策略,以此來增加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

其計劃通過上市融資的900萬美元扣除費用後的淨額約60%用於投資或收購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的工廠,約15%用於產品設計師和工程師團隊的擴大,約10%用於獲取授權或聯名,剩下約15%用於日常運營開支,目前金電科技的重點聚焦方向就包括在維持代工的基礎上加速向越南等東南亞地區延伸自有組裝產能,以強化對供應鏈掌控。

金電科技主要從事玩具產品的設計、開發、測試和銷售,產品線涵蓋從基礎的塑料玩具到複雜的機電玩具等多種類型,核心業務和主要服務是提供全面的一站式ODM/OEM解決方案。雖然品牌總部位於中國香港但主要業務聚集在美國市場,近年美國客戶需求持續旺盛,品牌通過深化機電結合類教具的研發合作鞏固了市場主導地位;在英國及歐洲市場通過新客戶拓展與IP聯名產品如迪士尼授權系列形成新增量。

毛利12%也能賺錢?

當多數同行在低毛利率下掙扎求生時,金電科技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盈利,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金電科技(KMRK)實現營收1241萬美元,其中毛利潤約161萬美元、淨利潤約59萬美元,毛利率維持在12%左右。

金電科技主要採用輕資產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壓縮公司的固定成本,避免大規模的生產線建設以及複雜的工人管理等重資產投入,從而大幅降低工廠建設投入以及人力成本,使得公司能夠以較低的運營成本維持高效運作。

客戶羣體的高度集中有助於降低獲取新客戶的成本,從而支撐公司的盈利狀況,目前金電科技大部分收入來源於美國市場,公司長期爲Learning Resources、Educational Insights等知名品牌提供服務,這種穩定的訂單流減少了公司在渠道拓展和營銷方面的投入。

據瞭解國外玩具行業利潤率本就微薄,約75%的產品售價低於25美元,有美國行業分析師指出玩具業利潤率長期徘徊在個位數,在原本利潤空間有限的條件下,關稅成本進一步推高企業壓力,關稅風波激烈時Basic Fun總裁傑伊·福爾曼直言若關稅情況還是沒有改善,那麼以後在美國貨架上可能會很難看到其產品。

對於玩具企業來說在當前貿易環境不確定的背景下可以賺錢就是不錯的,金電科技靠12%的低毛利率實現盈利也指明在玩具行業這種利潤率微薄、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中小企業依然可以找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八成以上收入來自美國,集中性風險不容忽視

截至2024年上半年金電科技大約有85%的收入來自美國,前三大客戶的收入佔比約七成,目前金電科技營收依賴美國市場但業務過於集中在特定客戶羣體上可能給公司的整體運營和財務狀況帶來影響,同時也讓未來的發展更加不確定。

美國市場作爲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地,其經濟週期的波動、消費政策的改變以及貿易環境的調整都有可能直接對公司的營收造成衝擊,例如某些地區近年來頻繁發起貿易戰,今年還持續調整進口關稅政策,導致關稅曾一路飆升至245%,得益於近期達成的90天關稅休戰協議目前關稅已暫時降至30%,但不穩定的貿易環境依舊給行業帶來風險。

大客戶集中度較高也進一步加劇了金電科技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如果核心客戶因爲某些原因減少訂單品牌可能會遭遇營收下滑風險,還可能會對財務狀況和業務發展造成影響,而且過度依賴少數幾個大客戶還可能削弱其與這些客戶談判時的議價能力影響其利潤空間。

金電科技依賴國外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部分中國玩具出口企業的典型生存模式,這些企業往往以代工生產爲主要業務模式、深度綁定海外的大客戶,並且在市場分佈上展示出對單一區域的依賴性,但這種模式也帶來了風險,特別是在貿易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可能變得更加脆弱。

金電科技的營收結構呈現出高集中性,雖然具有一定業務穩定性但同時也埋下了潛在風險,這種單一的營收模式需要不斷優化和調整,否則可能對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輕資產運營、靠生產轉包撐起上市?

據金電科技招股書披露其團隊規模僅爲19人,其中管理2人、設計與工程6人、產品管理與品控1人、銷售與營銷4人、行政6人,公司選擇將玩具生產環節外包給供應鏈工廠來實現輕資產運營,上文也提到過這種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可以降低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和人力成本,使公司可以在低毛利情況下保持盈利狀態。

金電科技主要靠代工廠供應成品,據其招股書顯示在廣東省有5家企業爲其生產玩具,其中位於廣東河源的優泰科技佔比超八成,還有越南Chi Linh地區Dai Cat工廠和Thanh Mien地區的Champion工廠也爲其生產玩具。

實際上現在玩具行業內很多企業都依賴代加工,在我國除了部分企業擁有自主品牌的玩具產品外,衆多玩具製造企業主要以承接外貿代工爲主,受限於訂單的不穩定性以及低附加值的生產模式導致利潤微薄,且通常缺乏議價能力和話語權。

這種現實的市場行情是金電科技發展起來的一個關鍵因素,通過利用代工廠的生產模式公司減少了在固定資產上投入和人力成本開支,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集中在設計創新、技術研發以及市場營銷等其他業務領域,並保持財務的靈活性應對市場變化及時抓住新商業機會。

金電科技靠輕資產運營、生產轉包撐起上市之路,當前市場情況也爲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過度依賴代工廠也可能帶來潛在風險,一旦這些代工廠出現生產延誤、質量問題或供應鏈中斷等問題都可能對需要代工的玩具品牌造成影響。

強化供應鏈掌控,築牢風險應對防線

近期全球貿易不穩定關稅政策也頻繁變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受不穩定關稅影響較大,國內服裝、零配件、傢俱等行業均受到了衝擊,玩具製造行業也不能倖免,多家國內玩具代加工廠宣佈停工停產,金電科技也面臨着潛在的關稅風險。

嚴重擠壓依賴代工模式企業的利潤空間,雖然目前關稅暫時回落但業界專家和分析人士普遍認爲此稅率依然處於較高水平,如某玩具製造商面對現在的關稅不得不採取了裁員近半的措施,以求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企業的生存。

東南亞國家憑藉其戰略性的地理位置、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及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正逐漸成爲全球跨國企業的重要生產基地,麥肯錫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企業已經將從中國的進口比例減少了30%,同時增加了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採購量。

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公開表示將在東南亞建廠,樂高已在今年4月9日開業投產;美國玩具製造商MGA總裁Isaac Larian也表示公司將在6個月內把40%的生產轉移到印度、越南和印尼等地區;還有其他企業如順聯動漫、德林、東耀玩具、海創、豪勁塑膠包裝等衆多玩具企業也紛紛在越南建廠或轉移生產。

但此前關稅波動影響的不止中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也在影響之列,過去幾年有不少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但貿易戰已經讓越南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金電科技招股書披露將在東南亞建設自有工廠,其加碼供應鏈佈局雖然可以保持產能佈局的靈活性和公司的競爭力,但當前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建設自有組裝產能屬於重資產投入,如果後續關稅政策再有變化是否能確保有足夠的資金可以繼續投資於供應鏈還需企業着重關注,此決策目前看來還是存在潛在風險。

玩具巨頭紛紛轉移戰場,生產供應新格局初現

美國玩具市場是受到關稅政策衝擊嚴重的行業之一,一些玩具製造企業也在尋找出路,如國際知名玩具品牌樂高、美泰孩之寶以及Build-A-Bear和偉易達等大型集團都公開表示計劃將部分生產線或供應鏈環節遷出中國。

美泰公司計劃今年將中國的產能從2024年的50%降至不足40%,將生產工廠分散到其他國家規避因關稅增加而帶來的成本上升風險。

孩之寶採取更平緩的節奏進行調整,計劃兩年內將中國供應鏈依賴從50%降至40%以下,其全球工廠分佈已從2012年中國佔比90%優化至2024年的50%,目前在中國、越南、印度分別擁有26家、10家及11家工廠形成多區域協同產能,想要藉此平衡關稅壓力與產能穩定性,避免短期劇烈波動。

樂高選擇在越南新建工廠重點服務亞洲及歐美市場,通過《越南-歐盟自貿協定》(EVFTA)降低出口關稅;Spin Master則宣佈到2027年將中國製造佔比從50%降至40%以下,同步擴大墨西哥及東南亞產能但未公開具體轉移品類數量。

不難看出巨頭們的轉移策略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於關稅帶來的經濟壓力,但這種做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成本上升和產能提升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

成本上升,多品牌擬提高售價應對風波

關稅問題發生後玩具行業正經歷一場因成本上升引發的價格調整風波,瑞銀分析師指出儘管玩具在經濟低迷時期曾被視爲“平價替代娛樂”產品,但當前高關稅環境正迫使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定價策略,可能會讓企業把成本轉嫁給消費羣體。

雖然當前玩具進口關稅暫時回落但維持時間有限,未來長期情況還需要觀望,美國玩具協會CEO格雷格埃亨(Greg Ahearn)坦言:“商品價格將迎來飆升,這是行業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疊加供應鏈成本持續攀升、原材料漲價、物流費用增加與關稅成本等多重壓力下,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提價成爲多數企業不得不考慮的選擇。

龍頭企業美泰的應對策略頗具代表性,品牌明確表示必要時將對產品實施提價,儘管未具體披露調價品類,但總裁克雷茲(Ynon Kreiz)強調公司仍會將40%至50%的產品定價維持在20美元以下。事實上部分美泰公司的玩具價格已經上漲,美國泰爾西諮詢集團的分析顯示4月中旬在美國出售的部分芭比娃娃價格一週內已經上漲了42.9%。

當前背景下不少企業都需要通過調價來保證盈利空間,但關稅與成本壓力等已成爲玩具行業共同面對的長期挑戰,而價格調整不過是行業在變局中尋求生存空間的階段性選擇。

行業思考:對於中小玩具企業來說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去應對大規模的生產線建設和複雜的供應鏈管理,此次金電科技赴納斯達克上市爲行業提供了一定借鑑,中小品牌可以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在低毛利率的環境下實現盈利,但需要注意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同時警惕經濟週期和貿易政策變動帶來的衝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