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01:隱祕礦大戶
6月21日,美國通過“午夜之錘”軍事行動轟炸了位於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的伊朗核設施,無論是投下鑽地彈的B-2轟炸機,還是轟炸後嚴重受損的伊核設施都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轟炸後的福爾多
正當全球媒體都在爭論核設施是否徹底受到破壞時,幣圈衆人卻在關注着截然不同的主題——“挖礦算力暴跌”。
在美軍轟炸伊核的同一天,全球比特幣哈希率均線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從966 EH/s 的峯值瞬間跳水,一度跌破700 EH/s,短期跌幅達29.6%。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哈希率是通過區塊時間和難度推斷而出的,所以當前證據尚不足以確定算力下降與伊朗受襲直接相關。
然而在幣圈人士眼中,這絕非巧合,衆人紛紛猜測:“這伊朗地下核設施裏是不是還在偷偷搞着比特幣挖礦?”。
這次還真怪不着幣圈人士腦洞大,太敏感。
反差這一塊
因爲,在普羅大衆印象中“政教合一”的保守伊朗,其實是一個十足的加密貨幣挖礦大戶。
伊朗比特幣挖礦量曾最高佔據全球網絡的 4%至8%,基本與伊朗當年石油出口量佔全球4%的份額相當,可見其地位。
伊朗挖礦產業幾乎是全民皆兵,在全國總共42GM(千兆瓦)的發電量下,有5MW(兆瓦)被用於官方挖礦,有2GW(千兆瓦)被用於地下挖礦(即非法挖礦),後者的規模是前者的近400倍。
礦大戶攀升之路
地下挖礦活動在伊朗境內猶如游擊戰一般靈活,且早已不是“隨處可見”的程度,而是進化到了創意比拼的階段。
通常來講,大多數挖礦設備會被悄悄安裝在家中空房以及地下室當中,後面逐漸擴散到了貨物倉庫、辦公樓、廢棄體育館等意想不到的設施內,甚至許多數據中心其實都是地下礦場僞裝而成的。
似乎只要有不易被人發現的閒置空間,在伊朗都有可能被改建成礦場。
露天集裝箱都可能是礦場
這種現象誇張到連部分清真寺都選擇以身入局。
在政教合一的伊朗,清真寺可以從政府那裏獲取免費電力資源,所以地下礦工盯上了這個灰色地帶,一頓運作後,在宗教場所搭建起了礦機,讓信仰狠狠變現。
比 特 安 拉
畢竟對於個體戶而言,想從政府手中拿到“許可證”無異議天方夜譚,所以不如直接冒險單幹,挖到了就是血賺。
在挖礦設備選取上,伊朗人依舊貫徹“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游擊戰智慧。
礦機不管新舊,能用就行,錢花刀刃上,追求親民實惠。
2023年被查封的地下礦機
所以大多數礦機主要通過走私渠道流入伊朗,Antminer、WhatsMiner、Avalon等各種機型應有盡有,但大多爲過時機型,基本是從全球範圍內淘汰而來的老礦機。
這別國嫌棄的設備,伊朗老鐵們照樣用得火熱,超合法採礦用電量400倍的地下採礦業真不是吹出來的,而是耗電耗出來的......
面對如此氾濫的地下挖礦活動,伊朗政府爲什麼能忍這麼久?
原因很簡單,伊朗官方自己也在挖,何況還能靠沒收地下采礦設備來擴充產能。
可以算這樣一筆賬,現階段佔用伊朗5兆瓦電力的合法挖礦活動,僅由300個獲政府批准的比特幣礦場項目在進行,但外界估計實際上伊朗政府還有着將近400兆瓦的產能空間。
明面上放着產能不用,那大概率是背後已經在用了,表空實有,伊朗把留白藝術玩得妙,而主導政府加密淘金的組織正是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
伊斯蘭革命衛隊作爲向最高領袖霍梅尼負責的嫡系部隊,相比由伊斯蘭革命前留下軍隊編制的“伊朗國防軍”,在本國油氣、軍工、地產、商業等利益領域都擁有對“蛋糕”更大的分割權。
IRGC麾下有一衆基金與投資公司
先天擁有“軍隊可以經商”權力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加密貨幣領域自然獲得了巨大優勢。
這種優勢非常直觀,幾百個官方許可挖礦設施總用量才5兆瓦,但伊斯蘭革命衛隊光在克爾曼省拉夫桑詹市一處就擁有一座175兆瓦比特幣礦場。
這都還是與海外投資者共同設立的項目,更多“官方地下挖礦活動”,那才真是無法統計。
因爲由革命衛隊控制的礦場通常設立在經濟特區,或是自家軍事基地當中,與普通地下礦工“貓和老鼠式”挖礦完全不是一個畫風。
在這些區域內,革命衛隊礦場享受專屬電力,可以搭建專屬發電廠與輸電線,還不會受到外界監管,敞開挖,可勁兒造,甚至對於電費本身,交不交真是純看軍爺心情,大多數時候都是糊塗賬,最後不可避免地淪爲“免費用電”下的爛賬。
上有最高領袖撐腰,下有嫡系部隊軍事力量,革命衛隊不直接收取地下礦工保護費,但羊毛該薅還得薅。
作爲伊朗維護愛與和平的軍事力量,幫助國家打擊“非法採礦活動”可謂天經地義,除了親自出動繳獲大量地下礦機外,還會幫助伊朗國家電力公司處理查封而來的非法礦機,善!
新聞發言人口中的查封礦機後續都將被司法系統拍賣,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都被軍方與附屬機構重新用來挖礦了。
原來是進貨來了
根據伊朗前能源官員爆料,這些設備通常都被“內部處理”,多個軍事基地曾被發現部署大量礦機,且許多都是早前查封的型號。
這還沒完,要是碰上比特幣價格上漲想加大挖礦算力,或是遇上電量喫緊,礦場附近的居民就遭老罪了,電力將全部以“軍事用途”供給基地,礦機一刻不能停。
媒體怒斥IRGC用加密挖礦掏空國家
即便百姓懂的都懂如此,但伊斯蘭革命衛隊依舊把“打擊非法礦場”視作自己的公關法寶,旗下軍方媒體遇上停電問題就甩鍋地下挖礦,然後蓄力下一輪的清繳礦機行動,結果能源監管一直都不是革命衛隊的職責。
諷刺的是,作爲有監管實權的伊朗能源部曾在2021年試圖關閉一處有革命衛隊背景的地下礦場,結果軍方人員直接武裝開進阻撓,最後肯定是不了了之。
伊朗把挖礦當第一生產力了
雖然在挖礦這事上,政府與民間矛盾不斷,但同樣在挖礦這件事上,雙方都出奇的一直,想挖愛挖多挖。
這伊朗咋就這麼癡迷於全民挖礦呢?
02:比特幣詛咒
一句話,逼的。
伊朗雖然坐擁龐大的油氣與礦產資源,但自伊斯蘭革命以來長期受制於美國的制裁,經濟受到了嚴重孤立。
隨着伊核問題久久不能解決,且衝突與制裁不斷加碼,在2018年美國重啓大規模對伊制裁後,伊朗政府將加密貨幣視爲繞過國際銀行體系限制的高效創收工具。
制裁後石油出口量暴跌
由於伊朗擁有全球窪地級別的電價(居民電價約爲 0.005–0.01美元一度),開採單枚比特幣的成本最低能到1000美元,對比通常幾萬美金一枚的市價(最近剛衝破10萬美金一枚),那幾十上百倍的利潤堪稱誘人。
在此之前,伊朗一直拒絕承認加密貨幣挖礦合法,也曾多次查封礦場,收繳過數萬臺礦機(改喫公家飯了)。
不過到了2019年,伊朗正式宣佈加密貨幣產業成爲本國合法產業,先是推出加密挖礦許可制度,開始對外發放挖礦牌照,而後又用本國廉價電力吸引全球的挖礦資本前往,甚至吸納了當年部分從中國被趕出的礦主。
中國礦主照樣奔着便宜電價來($0.027/kWh)
至於交換條件,先得花錢買許可,所有挖出來的比特幣需集中售賣給伊朗央行,不然就得收稅。
不過見識了伊斯蘭革命衛隊等官方組織的手段,就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畢竟自己都能建礦場開礦,還能讓外人來做這生意撿便宜?
IRGC同樣是官方層面的走私大戶
不是以開礦影響電力供應爲由,不斷提高礦場電價,就是隔三差五查抄點不合規的礦機,很多礦主最後一算賬成本也沒便宜到哪裏去,要麼頂不住溜了,要麼反手加入地下采礦的行列。
與此同時,伊朗由於長期制裁,國內物價波動大,通脹率連續三年維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所以相比本國的物價變動壓力,這比特幣的漲跌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伊朗通脹起飛與後續挖礦大潮興起,幾乎在同一時點
於是在伊朗民間,有將近1800萬人(總人口近9000萬)持有加密資產,境內同樣有着近600家數字交易所。
百姓不僅認爲加密貨幣更可靠,況且還能在自家地下室裏“印鈔”,即使有被查封的風險,但查封完了又買設備繼續挖,估計能阻止伊朗地下挖礦的只有轟炸與斷電了。
這種趨勢下,官方有越來越多的查封礦機擴充算力,又有越來越多的勢力想繞開官方加入地下開礦領域。
於是乎在這樣奇葩的動態平衡關係下,伊朗全民挖礦生態系統就齊活了,可這電力哪兒能夠用啊.....
伊朗雖然擁有富餘的資源用於發電,但極低的電價並不意味着電網能夠喫得消,由於伊朗電力基建處於嚴重落後水平,許多電力設施已經嚴重老化,電網無法承載巨量的挖礦電力需求。
地下礦場盤絲洞,地上也沒好多少
根據伊朗能源部數據顯示,用電高峯時段加密挖礦可能消耗高達2000兆瓦的電力,而1000兆瓦電力基本可滿足一座十萬人口城市的日常用電,可見挖礦規模之大。
更麻煩的是,無論是隱蔽于軍事基地的礦廠,還是遍佈全伊朗家庭地下室的挖礦作坊,這些用電源頭都難以被追蹤與調控,甚至其中很多直接繞開了電錶計價,直接接線偷電用,最終導致電網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用電高峯負載,使得伊朗成了斷電停電專業戶。
2019年作爲伊朗挖礦元年,輪番停電就成了家常菜,到了2021年包括首都德黑蘭在內的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大規模停電,總統魯哈尼一度頒佈了長達四個月的挖礦禁令。
當然,這肯定難以阻擋挖礦熱潮,隨着地下挖礦不斷復甦,後續兩年依舊面臨着高頻次的斷電問題,尤其到了2024年,由於伊朗出現罕見熱浪,人吹空調都不夠用,但挖礦活動依舊不停,一時間社會怨聲載道。
因電停工的德黑蘭皮鞋作坊
官方抨擊“地下挖礦”是問題根源,民衆怒斥政府等特權階級靠官方礦場中飽私囊,結果定睛一看,大夥都在挖,比特幣無疑是懸在伊朗人頭上的詛咒,讓人難受,但又早已離不開。
看似靠着挖礦比特幣賺了錢,但因超負荷挖礦帶來的停電損失非常巨大,根據伊朗媒體數據,近幾年每年因大規模停電造成的生產損失保守估計都有250億美元。
又熱又停電,生意還做不成
這還僅僅是直接損失,要是算上因停電造成的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等曠日持久的間接損失,那挖礦或許真成了社會層面的虧本買賣,更何況最終成本都由伊朗百姓全額買單了。
03:加密玩家
與伊朗類似,諸多在國際社會上沒啥大牌面的國家,卻在加密領域玩得異常火熱。
這些國家大致無非三種:本國經濟結構單一,相比正常產業,只要有便宜電力資源就能開挖撈錢;受到外部制裁需要特殊渠道賺取外匯;本國經濟壓力巨大,通脹無法控制,法幣失去民心。
哈薩克斯坦,作爲中亞能源大國,其在2021年就成了全球第二大挖礦中心(峯值佔全球算力的18%),靠着電價低、政策寬鬆,同樣吸引過大量中國礦工前往。
卡拉幹達、巴甫洛達爾、奧斯克曼等傳統工業城市成了挖礦聚集區
跟伊朗的命運相似,雖然有着電價與政策上的優勢,但哈薩克斯坦在蘇聯時代遺留的電力系統沒有先進的需求響應系統,難以適應突然出現的採礦需求增長,最終出現了電力危機,算力回落。
不丹,作爲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碳負排放的國家,有着得天獨厚的水電資源與氣候環境,近年來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開採加密貨幣,回報同樣驚人。
自2020年以來,不丹已累計開採了超12000枚比特幣,價值高達13億美元,其目前GDP的近40%以比特幣形式持有,令其成爲全球第三大國家持有者,堪稱悶聲發大財。
朝鮮,不僅大肆利用自然資源發電開採挖礦,更是在國際社會上首屈一指的加密貨幣大盜。
朝鮮悄悄部署的比特幣挖礦設施大多位於邊遠山區,依靠水力發電站提供電力,進行小規模、低噪音的挖礦活動。
給FBI都給整Warning了
名爲“拉撒路集團”的朝鮮官方黑客組織纔是薅加密貨幣的大頭,本年度更是創紀錄地盜取了高達15億美元的加密資產,外界估計現階段朝鮮擁有超過13,500枚比特幣,一躍超過了不丹等國的儲備。
委內瑞拉,作爲超級通脹與國家加密貨幣的“試驗場”,雖然官方推出的國家加密貨幣“Petro”失敗,但由於超惡性通貨膨脹,民間依舊在廣泛使用加密貨幣。
薩爾瓦多,全球第一個“比特幣法幣國”,總統Nayib Bukele曾在2021年推動立法,將比特幣首度列爲法定貨幣,還推出“火山債券”與國家錢包“Chivo Wallet”。
但該國今年喫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鐵拳,爲了接受聯合國開發援助,必須迴歸主流法幣,而非加密貨幣,這場加密貨幣革命最終宣告了失敗。
如今的薩瓦爾多,加密貨幣照樣用,但不能取代法幣
畢竟,即使在國家層面用上了加密貨幣,但其投機屬性依舊未能減弱,而投機的本質就是一場零和遊戲。
在加密貨幣的誘惑與詛咒下,這些國家的政府與百姓,誰願意成爲贏家,誰又願意成爲輸家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