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李昆昆 李正豪 北京報道
近期,浙江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引發市場對其IPO進程的加速猜想。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向宇樹科技相關業務負責人求證,對方表示暫時不便回應。
談及宇樹科技此時傳出上市的原因,陽明商業論創始人瀋陽告訴本報記者:“經過C輪估值100億元的融資後,啓動D輪融資或者上市,都是正常的資本操作模式,只是機器人領域可以說‘花無百日紅’,新的運用場景和新的發展思路百家爭鳴,特別是在中國目前的機器人產業政策支持下,大量資本和資金需要找到安全的出口,AI和精密製造快速提檔升級的基礎上,更多類型的機器人概念層出不窮。宇樹科技作爲先入局的先發者,能不能儘快跑出好的結果,目前還是未知。”
被傳上市
宇樹科技近日剛剛傳出完成C輪融資交割,募資規模約7億元,融資後估值達120億元。據悉,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吉利資本共同領投,絕大部分老股東參與跟投。華爾街見聞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此次融資或將是宇樹科技IPO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上市前再融資的可能性較小。
公開資料顯示,自創立以來,宇樹科技已獲得了包括最新融資在內的10次融資,此前的投資者陣容已堪稱豪華,包括順爲資本、初心資本、中信證券、深創投、紅杉中國等知名機構。最新一輪融資則進一步壯大其投資者陣容。
實際上,宇樹科技的工商註冊信息已經在5月28日發生了重大變更,公司名稱由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爲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主體類型已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此舉引發了市場對其準備上市的猜測。
據晚點LatePost報道,目前宇樹科技公司和投資人都在積極推進IPO事宜,首選在A股上市,其次是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今年4月,在杭州訪問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與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交談,在問及是否有赴港上市的計劃時,王興興表示:“後續有可能,不確定。”他表示,宇樹科技一直在開拓全球市場,在香港亦有經營業務,各方面合作機會多。
“新能源車市場的變遷其實就是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在知道鹿死誰手之前,多儲備資金和人才(有錢了相對來說更容易有人才),也是爲未來的競爭多儲備彈藥。個人認爲,宇樹科技在技術和場景上目前應該沒有找到特別好的解決方法,利用目前的市場優勢提前上市,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上市也是給品牌做了一個低成本的宣傳,讓公司處於更好的競爭位置。”瀋陽說。
目前,宇樹科技的股東結構爲:創始人王興興持股27.81%,漢海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持股8.25%,寧波紅杉科盛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7.13%,天津宇樹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6.81%,金石成長股權投資(杭州)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4.77%等。
競爭激烈
宇樹科技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消費級、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及靈巧機械臂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宇樹科技已深耕四足機器人領域多年,自成立之初至今,先後推出了XDog、Laikago、AlienGo、A1、Go1、B1、Go2、B2等系列的四足機器人產品,自2023年起,也先後推出了H1、H1-2、G1人形機器人產品。
今年以來,多家機器人創業公司相繼獲得融資,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比如,在業務側,非夕機器人已服務數十家全球頭部客戶,在3C電子、汽車家電、食品農業、生物醫療、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行業的上百種核心工藝環節實現智造升級,積累了頗具含金量的落地案例,在打磨拋光、插拔裝配、食材處理等複雜任務中實現規模化應用;在生態側,非夕也與系統集成商、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具備紮實、可擴展的商業基礎。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發佈的《2024年中國四足機器人行業發展報告》,宇樹科技在2023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中,佔據了69.75%的銷量份額和40.65%的營收份額,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同行。
摩根士丹利今年6月16日發佈研究報告稱,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以每年23%的增幅快速增長,在未來四年翻1倍以上,鞏固中國在全球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25年5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大增35.5%,達到6.9萬臺,服務機器人產量上升13.8%,達到120萬臺。
瀋陽認爲,宇樹科技擅長的人形機器人離大規模的商業實際運用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另外一個其擅長的機器狗又被曝出可能存在安全性的漏洞,顯示出宇樹科技離一個真正的消費科技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還有較多的問題需要克服。當然,作爲高科技領域的領頭羊之一,宇樹科技的核心肯定還是科技的領先,之前的優勢隨着各類機器人商業場景的突破和創新,宇樹科技的品牌先發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特別是各地的公司結合自身的優勢進入機器人的不同細分領域,在資本和人才的推動下,不斷有好的商業案例冒出來,給了機器人產業更多的可能。同時,在德國、日本和美國這三個傳統機器人積澱很多的國家,也開始加入這場世紀之爭,讓宇樹科技這個新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大。
談及機器人的應用前景時,王興興也表示,家庭應用場景對機器人而言確實充滿挑戰性,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相關工作。目前工業和農業應用的發展速度相對更快一些。他強調,近距離與人交互的產品在安全性方面面臨的問題比技術問題更爲突出,在倫理道德層面具有更大的挑戰性。
談及是否看好宇樹科技未來的發展,瀋陽表示,保守地看好。他說:“科技公司,特別是資本驅動的科技公司,能像小米這樣重視營銷的幾乎沒有,之前領先的科技公司其實都比小米適合發展新能源車或者機器人,但是都沒有進入或者沒有成功。科技公司迷信科技和資本而輕視品牌,這是大忌。”
瀋陽認爲,不重視管理和運營的科技公司,技術的先發優勢是非常短暫的,更需要整體的管理和運營能力。管理和運營本來就是很多中國企業的短板,國內企業在管理和運營領域的平均人才儲備和方法積累就弱,新興的科技公司更缺乏人才和系統儲備。
“此外,高科技公司,更需要從一個精準的洞察和清晰的商業場景中佔領一席之地並快速建立護城河,這是成功的規律。無論微軟、英偉達還是蘋果,其實都很好地詮釋了這個規律。至少目前,我還沒有看見宇樹科技在這個規律上的展現。”瀋陽說。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