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圍繞“重組膠原蛋白”真實性的爭議,令港股上市企業鉅子生物身處事件的旋渦之中。其間,另一醫美巨頭華熙生物的加入,使這場商戰持續升級。截至目前,鉅子生物旗下核心產品可復美的成分爭議仍無定論,其銷量、股價遭受明顯衝擊,正面臨消費者信任的考驗。
事件爭議至今未有定論
最近,重組膠原蛋白新貴鉅子生物陷入“多事之秋”。回溯事件起因,自5月下旬起,美妝博主“大嘴博士”郝宇通過多個視頻質疑鉅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稱其旗下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精華產品測不出重組膠原蛋白。
對此,鉅子生物迅速否認,強調產品合規,內部檢測遠超0.1%,並質疑郝宇的檢測方法和動機。此後,雙方就檢測方法展開多輪交鋒。
事件的升級是另一醫美巨頭的高調加入。6月初,華熙生物發文力挺“大嘴博士”。隨後,鉅子生物又發文反擊,兩大醫美巨頭的口水大戰也讓這場商戰的大火越燒越猛。
記者注意到,鉅子生物曾多次聲明不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行爲。同時,鉅子生物再發多份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說明,稱通過質譜法定性確認產品含重組膠原蛋白,通過雙縮脲法定量證明含量大於0.1%。但檢測方法的選擇,再次遭到“大嘴博士”的質疑。
據新華財經報道,此前市場監管部門回應媒體稱:“已經關注到這個事情,目前業務部門正在覈查。”
6月中旬,“大嘴博士”微博被禁言,多條視頻已經下架。沉寂一段時間後,鉅子生物首次在聲明中承認,公司現有標準存在侷限性。6月23日,鉅子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公衆號再次發佈《關於重組膠原蛋白產品有關問題的聲明》。然而,該聲明並未如投資者預期般以強有力姿態和確鑿證據回應所有質疑。
鉅子生物表示,經過全面自查後發現,“我公司現有的質量標準、檢測方法和標籤標識在某些方面已逐漸顯現出其侷限性,難以完全適配行業發展與技術進步的高標準和高要求,需要不斷地優化迭代。”不過,這份聲明並未正面回應外界最核心的質疑——其“膠原棒”產品重組膠原蛋白的真實含量究竟是多少。
關於下一步的措施,鉅子生物稱,公司將聯合科研機構加速推進化妝品中重組膠原蛋白定性定量檢測方法的優化與驗證、逐步主動公開原料與成品的關鍵技術參數及質量控制數據、持續參與化妝品用重組膠原蛋白相關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制定。
進展醫美巨頭銷售和股價均受影響
記者注意到,在這場關於“重組膠原蛋白”真實性的爭議中,華熙生物的加入讓戰況更加激烈。實際上,華熙生物和鉅子生物早有矛盾。據瞭解,華熙生物以透明質酸(玻尿酸)起家,而鉅子生物的核心技術則是重組膠原蛋白。
近年來,華熙生物的核心產品“玻尿酸”市場熱度下降,而以鉅子生物爲代表的“重組膠原蛋白”路線則銷售火爆,帶動鉅子生物的業績增速和二級市場股價雙雙快速增長。
去年,鉅子生物的營收約55.39億元,淨利潤約20.62億元,雙雙大幅增長。股價方面,鉅子生物去年初不到28港元,今年5月下旬漲到87.1港元,一年多漲了200%以上。
而華熙生物遭到了上市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去年營收同比下滑11.61%至53.71億元,淨利潤驟降70.59%至1.74億元,核心業務板塊收入銳減32.68%。股價方面,華熙生物最新股價在51元左右,較此前的高點累計下跌超過80%。當然,這並非華熙生物一家的困境,同被市場稱爲“玻尿酸巨頭”的愛美客、昊海生科也遭遇了類似情況。
市場“此消彼長”,從玻尿酸到重組膠原蛋白,曾經的“醫美一哥”華熙生物自然也如鯁在喉。只是,最終能扳回多少市場、贏得多少業績增量,還有待時間檢驗。
鉅子生物方面,目前可復美成分爭議持續發酵,其銷量、股價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記者看到,在抖音官方榜單中,去年“雙11”還位列美妝品牌熱賣榜第4的可復美,今年“618”已不見蹤影;在天貓平臺,其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第12名降至第16名。
股價也是下跌明顯,從5月份的87港元/股的高位,跌至目前的57港元/股左右,市值從超900億港元下跌至610億港元,累計跌幅近四成,近300億港元市值蒸發。
“從品牌形象上看,產品受質疑導致消費者信任度大幅下降,品牌形象受損,可能引發消費者流失。”知名危機公關專家詹軍豪表示,在市場份額方面,競爭對手可能藉此機會搶佔市場,導致鉅子生物的市場份額縮減。此外,股價也可能受到波及。
什麼是重組膠原蛋白?
重組膠原蛋白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通過對編碼膠原蛋白的基因進行人工設計與改造,再將其導入特定的宿主細胞(如大腸桿菌、酵母等)中進行表達,從而生產出來的膠原蛋白。
重組膠原蛋白具有兩方面優勢:一方面,避免了動物源膠原蛋白可能攜帶的病毒、朊蛋白等病原體傳播風險,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能夠精準控制膠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結構,使其與人體自身膠原蛋白高度相似甚至相同,生物相容性更好。
產業觀察
風口上的重組膠原蛋白
當下,重組膠原蛋白成爲醫美新風口。一方面,鉅子生物、錦波生物等行業龍頭憑藉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在業績、股價方面都有亮眼表現。其中,錦波生物2024年的毛利率更是高達92.02%,並且連續4年上漲。年報顯示,2020~2023年,錦波生物的毛利率分別爲80.01%、82.29%、85.44%、90.16%。
“毛利率的升高主要與薇旖美放量後產品毛利率升高有關。”錦波生物方面表示。記者瞭解到,錦波生物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幹纖維”(薇旖美)於2021年獲批上市,成爲國內首個採用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生物材料製備的第三類醫療器械。
“重組膠原蛋白的高毛利不一定就是資本炒作。在市場上,確實存在一些技術硬實力的突破,它們在研發、生產、質量控制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從而實現了高毛利率。”科方得智庫創始人張新原表示,隨着市場需求的增加和技術進步,重組膠原蛋白的成本也會逐漸降低,進一步推動市場應用和毛利率的提升。
站在風口上的重組膠原蛋白,引來很多玩家入局,就連以玻尿酸爲主的華熙生物,也試圖來分一塊蛋糕。記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4月,華熙生物就以2.33億元收購北京益而康生物51%股權,成爲其控股股東,正式進軍膠原蛋白產業領域。除了對外併購,年報顯示,目前華熙生物亦佈局了重組Ⅲ型膠原蛋白研究以及其他重組膠原蛋白產品。
另一方面,歐萊雅、雅詩蘭黛、珀萊雅、上美股份等衆多國內外頭部美妝企業的持續發力,以及藥企等跨界玩家的加入,也讓重組膠原蛋白的熱度繼續攀升,越來越多出現在護膚品、械字號產品,乃至彩妝產品中。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重組膠原蛋白雖具有廣闊前景,但仍需警惕市場熱度可能導致的短期過剩現象,企業應注重創新驅動,防止陷入同質化競爭。
(文章來源:信息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