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已經不再持有建行。但是,我依然認爲建行作爲四大行中最優秀的標的,值得我長期跟蹤。
淨利息收入評估:
建行在一季度的淨利息收入比我評估要低一些,主要是因爲一季度建行的淨息差表現要遠遠差於預期。建行第一季度的淨息差環比顯著下滑7bps,超過我的預估。雖然建行通過提高資產規模增速和生息資產佔比抵消了部分淨息差下滑的壓力。但是,抵抗效果有限,最終建行的淨利息收入比我評估的最悲觀情況要略低一點。
一季度建行的淨息差環比下降7bp,其中生息資產收益率環比下滑15bps,負債成本環比下降9bps。負債成本降幅符合行業表現,但是資產收益率的環比下滑出乎我的預料。很難想象,建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在去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17bps的基礎上又環比下降了15bps。由於一季報不提供相關細節,所以我們只能等中報再分析原因。
通過上面的分析,個人認爲一季度的淨息差下滑可能具有一定持續性。特別是資產收益率連續兩個季度大幅下滑,說明建行在資產配置策略上出現了一定調整。負債成本雖有下降但是幅度不如資產收益率的降幅。預計2季度建行的淨息差還有下降的空間。
接下來,我們要評估建行平均生息資產規模。我們可以按照總規模增長和平均生息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進行評估。
考慮到央行披露的M2同比增速在5月份已經反彈到7.9%左右。這個同比增速已經比1季度末的7%提升了一些。所以,總規模的同比增速我設爲8%左右。綜合上面的因素後,建行的淨利息收入評估如下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建行第二季度單季淨利息收入的中性評估爲1447.78億,範圍是1423.26億~1472.58億。
手續費評估
建行的手續費收入在今年一季度錄得了同比下降4.63%。降幅比去年同期有所收斂。但是,建行的手續費收入分佈有很強的開門紅特徵,即一季度佔全年的比例較高,二季度環比會產生很大的下滑。最近3年建行二季度的手續費環比降幅都在30%以上,其中2024年-40.38%,2023年-35.88%,2022年-32.44%。而且,環比降幅是逐年增大的,這說明在基本面不太好的大環境下,保開門紅的動作更激進。
所以,對於2025年第二季度的手續費收入,我按照環比下降40%評估,即第二季度建行的手續費評估以225億爲中性評估結果,正負10億爲波動範圍。
其他非利息收入評估
建行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是很低的。一季度,其他非息收入106.87億,只佔全部營收的5.6%。今年第一季度,受到債券價格波動的影響,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爲淨虧損。二季度,流動性恢復充裕,債券價格大幅反彈。所以,個人認爲第二季度其他非息收入的表現應該好於第一季度。
2024年第二季度,其他非息收入環比增長28.29%。考慮到今年債券價格在一二季度之間的表現截然相反。我猜測其他非息收入的環比漲幅還有所拉大。所以,我對於建行第二季度的其他非息收入評估值爲150億±10億。
業務管理費評估
前一段的專欄文章《銀行2024年年報橫向對比之四——到底哪些銀行降薪了?》裏分析過。2024年雖然國有大行降薪喊的口號響,但實際上真正降薪的是股份制銀行。國有大行的用工開支反而是增加的。
但是,到了2025年情況似乎有較大變化。今年一季報建行管理費和其他同比下滑4.29%,估計中報營運費用的控制會進一步收緊,同比增速應該低於第一季度。我給出營運及其他2季度支出爲510億,上半年同比下滑5.7%,±10億作爲波動空間。
信用減值損失評估
通常減值因素都是銀行最後用來調節報表利潤的最後一關。決定銀行減值損失計提力度的2個因素分別是營收和不良。營收不好傾向於少提減值損失,新生成不良增多傾向於多提減值損失處置不良。
建行目前的營收不用我多說,從一季報和我上面的預測看壓力依然很大。理論上,在這種情況下,建行一季度減少計提確保利潤增長不至於難看。但是,實際上在一季報裏,建行的信用減值是持平的。
這種現象有2種可能:1,目前建行的資產質量壓力較大,不得不保持計提力度。2,建行高層希望把財報做的更紮實,該暴露的暴露,該處置的處置。
不管是哪種可能,都支持我繼續保持信用減值計提同比去年同期持平,即第二季度計提信用減值395億。
實際稅率評估
大行的實際稅率變動相對較小,可以考慮用2025年1季度的實際稅率對建行進行評估。
結合上面的評估和下面的淨利息收入分析,彙總和得到表2:
表2
淨利潤中性增速爲0.43%,上下限分別爲-1.98%和2.86%,中性增速±1.5%爲高概率區間,即-1.07%~+1.35%。
---------------------------
7*24小時開戶,手機上完成所有手續, 不需要跑營業部。低傭低率,省錢利器。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或者“粉絲福利”子菜單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