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企業家,該説點什麼話?

藍鯨財經
昨天

文丨闌夕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隔空罵戰又有新戲。他在社交媒體上批評美國共和黨推出的“大而美”法案。暗指共和黨爲“豬黨”。特朗普最新的回應是“考慮驅逐馬斯克出境”。

兩人的來回成了各路媒體這一兩個月最大的養料池,兩人在公開鏡頭前和社交媒體上的表達與斡旋,每一個蛛絲馬跡都成了可能被過度解讀的對象。

哪怕此前馬斯克已進行了批量刪帖,特朗普也在採訪中說“並不責怪他”的話,媒體和網友們還是想把這場像“小學生掐架”的瓜繼續喫下去,這印證了在無數梗圖和MEME面前,看樂子纔是最主流的羣衆心態。

但與此同時,特斯拉的股價卻在經歷實打實的大起大落,兩人首次網絡互斥的當天,特斯拉市值蒸發了1500億美元,創下2020年來的最大跌幅。因爲Robotaxi推出的股價也在幾天裏跌回原型。

“八卦是第一生產力”,這話固然不假,也符合人類社會長久以來的信息傳播規律,但這並不代表企業家們源源不斷向公衆輸送娛樂性而非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應該成爲長此以往的“正常現象”。

起碼在和特朗普來回罵戰上,馬斯克給看客們留下的一地雞毛,除了加深網友的腦腐別無他用,企業家的公衆表達應該是這樣嗎?這與他立志讓人類完成旅居太空夢想的星辰大海,是難以匹配的。

去年10月,美國知名創投播客《The Twenty Minutes VC》在新一期募資中籌集到了4億美元,這檔播客的主理人Harry Stebbings僅僅只有28歲,從學生時期便開始錄製這個播客節目,如今已經做到了千萬級別的月下載量。

體量雖然不小,但能募集到4億美元這個數字,跟Stebbings的人脈也有莫大的關係:《The Twenty Minutes VC》的常客是一衆美國科技公司的大佬,包括OpenAI的Altman、LinkedIn的Hoffman以及SHEIN的執行主席Donald Tang都上過這檔播客節目。

這並非個例,美國的企業家們——尤其是科技公司的企業家——對於播客的熱衷程度幾乎是擺在明面上的,不論做客他人節目還是打造個人IP,大佬們不約而同地將播客當做一個重要的輸出窗口,既能向外界傳遞“公司在做什麼”的信號,又可以與行業保持高頻溝通。

很大程度上,這纔是大佬們更能體現自我的舒適區,不是所有企業家都有像馬斯克一樣旺盛的表達欲,而一旦涉及到與自身事業相關的話題,他們的熱忱和興奮又是隱藏不住的。

更重要的是,這些來自企業家的深刻觀點,爲行業和公衆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啓發價值。

中國不是沒有企業家願意表達自我的黃金年代,去年淘寶恢復了淘江湖BBS,一則20年前馬雲在上面發的舊帖被翻了出來,彼時阿里還在主營B2B業務,馬雲費盡心思想要向網友們傳遞網購未來將會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站在後視鏡的視角里來看,十分令人感慨。

哪怕到了移動互聯網初期,大佬們的表達欲也是有增無減的,王興從飯否轉戰到微博,一度將它們當成大號朋友圈來發,碎碎唸的頻次甚至被網友們嫌棄“話癆”,甚至於當時的社交媒體取材靈感枯竭時,大佬們的社交媒體賬號成了取材的天然富礦,無論傳播度還是啓發價值都很廣泛。

後來的故事基本都知道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柳傳志、王興、張一鳴,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在前幾年相繼清空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在輿論環境愈發收緊的背景裏主動選擇隱身,與此同時,另一種企業家做個人IP的模式開始流行,雷軍、劉強東、董明珠等名字開始頻繁出現在公衆視野裏。

相比於之前大佬們帶有濃厚個人色彩的社交媒體賬號,如今企業家IP的主流做法,是將自己前置於企業形象,通過強綁定關係,用IP辨識度換取公司業務上的商業利益增長,風險不低,但商業化的回報率同樣可觀。

這種方法固然可行,但它同時也淡化了大佬們本身“自我”的部分。觀點在前還是形象在前,就是企業家們在輿論場裏處境的本質區別。

李斌今年新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訪談視頻節目《ET9會客廳》,說是節目,但製作手法樸實到近乎沒有成本:一輛車、一部拍攝用的手機(偶爾被吐槽收音),以及每期的嘉賓與李斌本人。

跟Stebbings有點像,李斌在商界是非常善於跟人打交道的那類老闆,得益於長期口碑的積累,這檔節目倒也不愁嘉賓的質量,從第一期到現在也都是大佬雲集的景象,且這些大佬很多都來自實業:美的CEO方洪波、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等。

每期視頻的體量不算大,時長基本都在十分鐘以內,但深度乾貨卻一點也不少,比如對話飛書CEO謝欣,兩人不約而同地表達出了“在未來,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智能體”同一觀點,無論對於員工還是老闆,這句話都是很值得細品的。

又譬如對話全球光伏龍頭企業,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他就提出了隆基長期秉承着“不領先不擴產”的原則,背後就是對於光伏技術迭代快,重資產投資危險性的深刻理解。這種理解是紮根行業25年,遍歷行業起伏週期才沉澱下來的洞察。

這是《ET9會客廳》節目亦或是李斌這個人最爲特立獨行的地方,在全網企業家們都極盡追求個人IP,爲噱頭話題撕扯臉面的商業回報背景裏,李斌卻願意後退一步,不大聊特聊去帶貨ET9的產品功能,而是將話語權讓渡給這些從未在公衆輿論場裏拋頭露面,但又是真正託舉過去中國經濟快速騰飛的實幹企業家們。

劉金成是中國鋰電領域的靈魂人物,2001年成立億緯鋰能的時候,國內鋰亞電池市場還是一片空白,適逢國內水錶、電錶的高速普及階段,劉金成投入了兩年時間研發鋰亞電池,打破了進口產品的壟斷局面。

如今億緯鋰能的業務橫跨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等多個板塊,體量上也已經是一家市值千億的行業巨頭了,但劉金成本人身上的工程師特質卻依然很濃厚,相比“劉總”,他始終更喜歡“劉工”這個貫穿了研究鋰電池生涯四十年的稱謂。

在李斌提到動力電池產業在近些年的質變時,劉金成的表達十分坦率,他說自己當初並沒有想到自己所在的行業會迎來如此機遇,但研發電池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長期工程,所以無論自己還是億緯鋰能都屬於“長跑型選手”。

在廣州考察換電縣縣通的時候,李斌特地去億緯鋰能的展廳拍了張照片,上面是一句中國電化學奠基人查全性教授的囑託,“應該爲解決人類交通能源問題做出應有的貢獻”。

歷史的進程我們通常無法決斷,但個體的理念,卻是每個人都有控制權的。

通常來講,像劉金成這樣的企業家在領域裏持續多年的深耕,他的想法和觀點難以被大衆所瞭解,但與此同時,大佬們又都是行業裏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製造、能源,光伏,正是這些鮮少站在輿論場聚光燈下的行業,託舉起了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奮起直追的敘事。

從樸實的拍攝手法,到把幕後的實幹者推向鏡頭前,《ET9會客廳》的誕生都基於同一種理念:不常被看見,不代表就不值得被看見。

很大程度上,李斌沒有選擇讓這檔節目隨浪逐波,也恰巧構成了它在當下的稀缺性:不是去一味追求帶貨商業回報,不是去用娛樂罵戰至死的成分消解嚴肅,我們也是可以沉澱下來好好談一談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而有別與記者採訪CEO之間提問和被動接受的對話關係。李斌作爲在新能源泥濘馬拉松裏創業十多載的企業家,也展現了少有的,屬於企業家之間的同頻對話。創業本身也不是一種可量化的科學工程,大佬們成功的背後可能是無數次的冒險試錯,更何況無論是否已經功成名就,保持同頻對話的溝通與碰撞,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同樣,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名字不熟悉——做客的那期,他的職業生涯貫穿了中國經濟數個發展週期,擔任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董事長的5年間,還把這兩家企業帶進了世界500強。

宋志平和李斌對企業經營和管理的總結非常形象,這裏我把原話放出來感受一下:

“經營它是“做正確的事”,提高效益,它是眼睛向外。然後它是要從市場上“多賺三桶水”。

那管理實際上是正確地做事。它是眼睛向內,是節流,是少花錢,是“乾毛巾擰出三滴水”。”

只有經歷過從一無所有到高速增長的那個年代,纔會在經濟承壓期到來前,對居安思危有如此深刻的體會,這樣的經驗和理念,在中國如今多數年輕公司身上恐怕是難以看見的。

最新一期嘉賓,長期觀察企業史的吳曉波與李斌之間也有類似的共鳴,2015年,吳曉波寫出了那篇傳播度極高的《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在當時中國消費升級的環境下,中產以上階級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從世界各地“拼湊”出來的。

十年光景,潮汐變幻,十年前被普遍認爲羸弱的中國製造業,如今已經有了把高端商品送往全世界的能力,那些媒體和企業的哀嘆,在今天也終於有了迴響。吳曉波說,全球創業者都沒有中國創業者有夢想又敢於投入,這就是敢想有爲的含義。

《ET9會客廳》把“敢想有爲”四個字定成了節目主題,某種程度上,既是對過去的回應,也是對當下的思考,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裏,來自實幹企業家的思考,是無比寶貴的。用評論區裏的一句話“ET9背後反映的精神真就好像給中國民營企業家們找到了歸屬感”。

好在民營經濟被重視的程度還在不斷提高,過去“失語”過的企業家們,正在通過種種方式逐漸拿回話語權。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命題,於私心而言,我當然希望像《ET9會客廳》這樣的視頻能被更多人看見,即便它的能量,未必能改變什麼每個人所遭遇的時代困境,但內容的星星之火每多一次傳播,也就多一份價值。

看到李斌發的微博說這週日還會和吳曉波以及近百位企業家走進工廠直播,不知道還會聊出什麼話題。再次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這個時代不缺乏“說真話、做實事”的企業家,但如何讓他們的話被聽見被看見,這很重要。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