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貝拉AB面透視

Ofweek光電信息網
07-02

迎接下半場新博弈

作者:聞道

編輯:陳晨

風品:張戈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全球家庭品質護理第一股”來了,能否講好“悅己經濟”新敘事?

6月26日,聖貝拉登陸港交所,當日股價高開高走,盤中最高漲幅逾65%,最終漲幅33.74%,收於8.8港元,然27日又大幅下行,跌幅25.5%收於6.55港元,擊破6.58港元的發行價,好在6月30日又漲回至6.77港元。

上市儀式上,現年38歲的聖貝拉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向華致辭表示,當天一同上市的週六福穎通控股、聖貝拉,共同代表了悅己消費的蓬勃力量。作爲這一趨勢的重要參與者,他相信悅己經濟將爲市場帶來更大的機遇。

公告顯示,聖貝拉此次招股獲得逾193倍認購,國際發售部分獲得約15.59倍認購,最終以招股價上限6.58港元/股定價、募資總額約6.3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發行啓用“綠鞋機制”防止股價大幅波動,展現出管理層對公司價值的戰略考量。

只是大漲又破發,箇中震盪仍折射了投資者的分化態度,市場在躊躇什麼?聖貝拉價值底色如何、悅己故事有多誘人呢?

01

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

練成生態韌性

LAOCAI

至少,當日發佈的內部信足夠振奮人心。

向華闡述了發展戰略:“未來十年,我們將繼續堅持以女性及家庭爲核心,打造面向全週期的服務閉環;堅持產業聚焦、產品聚焦、特性聚焦,不斷凝練極致體驗的產品和服務。這既是我們不變的戰略,也是恪守長期主義的根本堅持。”

往期看,聖貝拉已有一定的實力積累。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4.72億元、5.60億元和7.9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30.15%。

高增背後,離不開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的三輪驅動。

2022年,公司在中國香港開設首家管理中心,2023年在新加坡開設首家自營海外中心;2024年在美國洛杉磯開設首家海外中心......藉助“文化輸出+服務出海”的雙驅模式,聖貝拉正在努力開拓更多國際化市場。

向華表示,希望聖貝拉能不斷升級服務體驗,做好一代代的生命傳承,幫助一代代的女性及其家庭成長。本次成功登陸港交所是發展的新起點,若能持續錨定用戶體驗,以全球化和品質化鞏固競爭優勢,聖貝拉有望依託新消費動能,撬動更大的市場份額。

當然,大市場需要大實力打底。爲滿足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聖貝拉在鞏固產後護理及修復服務優勢的基礎上,拓展業務版圖,豐富產品矩陣,創造客戶全生命週期價值。

如2018年,捕捉家庭護理需求,推出家庭護理服務品牌“予家”。爲確保質量,公司對育嬰師進行標準化培訓,打造專業服務團隊。

2021年,通過收購深耕營養健康領域20多年的廣禾堂,正式涉足食品業務,將業務重心轉向電商平臺銷售女性健康食品,精準滿足女性從月經到孕期、哺乳期、產後、流產後不同階段的健康營養需求。

至此,聖貝拉業務範圍已涵蓋產後護理、修復、家庭育兒以及女性健康等,構建了一套“全週期覆蓋”的家庭護理生態,不僅改變了單一產後護理品牌的傳統定位,還提高了客戶黏性和忠誠度,形成的業務協同性抬高了成長空間、抗風險韌性。

除了外延還有內生。智能化轉型方面,聖貝拉以“AIoT+大模型”智能化戰略爲核心,通過數據閉環重構服務標準,將其從單純的效率工具升級爲體驗競爭優勢。

聚焦本次募資,所得款項淨額約6.3億港元。其中預計約29%用於擴展產後護理網絡,在已進駐及新城市開設新的月子中心,約37%用於推出新服務和產品,約18%用於研發活動,約6%用於培訓專業家庭護理專家,約9%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不難發現,如向華前述所言,上市後的聖貝拉仍在錨定既定戰略,堅持產業聚焦、產品聚焦、特性聚焦,從單一產後護理到全生命週期服務,從區域品牌到全球化佈局,從人力密集型到科技驅動型。努力講好三個驅動故事的同時,爲自身乃至行業展示一個成長樣本。

02

月子套餐16.88萬起

三年累虧近12億

LAOCAI

從市場賽道看,悅己經濟紅利風口正盛,市場給出了樂觀預期。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4年產後護理及修復服務、家庭兒童護理服務市場規模分別達675億元、358億元,預計2030年將躍至2008億元、1052億元。而這條千億級賽道上,聖貝拉已佔據關鍵席位,其在亞洲及中國產後護理及修復領域中脫穎而出,成爲最大的產後護理及修復集團。

然光鮮的A面背後,一些B面隱憂也值警惕。

比如跌眼球的是,聖貝拉仍處虧損狀態。2022年至2024年淨利潤分別爲-4.12億元、-2.39億元和-5.43億元,三年間累虧近12億元。截至2024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6600萬元。即便按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量,聖貝拉經調整後利潤(加回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以股份爲基礎的付款開支等)從2023年開始轉正,2024年達到4225萬元,淨利率也僅約6%左右,盈利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深入業務面,聖貝拉業績主要來自月子中心、家庭護理服務及食品三大板塊,雖然得益於多元化,形成了“全週期覆蓋”的家庭護理生態,可細觀月子中心還是絕對主力,2022年至2024年收入佔總營收比達86.4%、83.5%和85.0%,展示了市場競爭力,也露出業務結構過於單一的隱憂。尤其在國內人口出生率下滑,市場需求萎靡的情況下。

當然,月子中心貴,已是很多人的共識,而自創立初期,向華就將聖貝拉定位爲“護理界的LVMH”,價格自然更是不菲。據每日經濟新聞6月26日消息,以聖貝拉深圳的三家門店爲例,28天套餐的起步價最低爲16.88萬元,56天套餐的最高收費價達到104.8萬元。

這份最高百萬的天價服務,包括專業護士24小時一對一照護、主任級婦產科及兒科醫生查房、米其林級月子餐等。

作爲高端母嬰護理服務商,公司旗下運營三個差異化月子中心品牌:主打超高端市場的聖貝拉、定位高端的艾嶼以及次高端品牌小貝拉。據招股書,聖貝拉28天服務套餐定價區間從13.88萬元起步,最高可達58.88萬元,56天套餐則達96.88萬元,客單價盡顯高端範兒。

2022年至2024年,“聖貝拉”品牌月子中心每間產後護理服務房每晚的平均合同價值逐年增長,分別爲6740元、6887元和7015元。然而,2024年毛利率僅31.8%,較2023年的34.1%還有所下降。

對此,聖貝拉表示,下滑主因2024年增加了更多中心,且有更多中心處於初始業績爬坡階段。

03

“月子界愛馬仕”降本難題

LAOCAI

打深一度看,“月子界愛馬仕”困於淨虧,高企的運營成本不得不提。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銷售成本分別爲3.30億元、3.55億元和5.28億元。其“酒店租賃模式”是個開支大頭,月子中心大多設於高檔酒店或獨棟別墅,租金及相關成本佔比長期維持在35%~40%區間。

此外,月子餐、人力成本也不低,2022年至2024年前者分別爲3850萬元、4230萬元和6410萬元,佔銷售成本比爲11.7%、11.9%和12.1%。後者每年的勞工成本都在1億元以上,2024年爲1.77億元,佔營收比22.2%。

有別於許多月子中心聘用的育兒嫂等護工人員,聖貝拉護理人員中有97%的員工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但招股書也坦言,由於近年來中國的平均工資有所增長,且預期還會繼續增長,因此預計勞工成本也將繼續增加。

整體來看,聖貝拉雖在高端產後護理及修復服務市場建立了較顯著的品牌優勢,但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仍面臨不小挑戰。高成本的租賃模式和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對毛利率產生較大壓力,而新業務的拓展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收入佔比還需提升。未來,在優化成本結構、提升運營效率、拓展多元化業務等方面還要有更多持續發力,以持續改善盈利打消市場疑慮。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港股市場向來機構爲主、投資風格務實理性,市場需要聖貝拉證明的不僅是服務明星的能力,更是服務資本市場的智慧。畢竟,再動人的消費升級敘事,最終都要回答那個古老的問題,可持續性的盈利能力,繼而爲投資者帶來確定性的回報。

04

虛假宣傳、不當競爭

迎接下半場博弈

LAOCAI

成長性之外,合規也是上市公司的價值底座。尤其定位高端的聖貝拉,除了高價月子套餐,健康高質量的運營形象也是重中之重。往期的一些漏洞瑕疵,值得其審視反思。

據招股書披露,聖貝拉旗下位於北京的月子中心經營實體北京貝康澤恩,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分別在2021年9月和2022年6月被監管部門先後罰款3000元和15.01萬元。

天眼查顯示,2020年12月,聖貝拉旗下珠海貝康因自2019年10月10日開始未依法取得許可擅自從事餐飲服務,被珠海市香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行政處罰2.5萬元。

此外,據《南方日報》消息,因在公開言論中刻意貶損同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損害同行商業信譽,2021年聖貝拉的經營主體“杭州貝康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曾遭競爭對手巍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起訴,並被判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爲。

值得注意的是,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2024年7月,貝康公司及其法人代表(實控人向華)一度曾被北京市朝陽人民法院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

同時,招股書顯示,貝康公司宣稱“護士皆持國際ACI母嬰護理師資格證”以及“與國際超五星的品牌合作”“國內首家‘超五星’服務體驗+‘醫療級’專業陪護”等說法均不實。法院認定,以上均構成虛假宣傳。

2022年4月22日,杭州市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貝康公司在其官網使用“國內第一家藝術療養的母嬰護理中心唯一與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中國女性月子的研究中心”“全國首家母嬰專業護理學院-貝康護理學院”等無法證實的描述,構成虛假宣傳,並處1.05萬元罰款。

誠然,人無完人、企無完企,上述罰單訴訟等都有滯後性,不代表當下情形。可還是那句話,合規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尤其在醫美母嬰業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如何扎牢品控風控籬笆,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一個持續考題。往期這些瑕疵教訓值得企業反思精進。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高端月子中心行業既非剛性需求,特色品質體驗亦難以快速標準化。資本可以加速規模,卻未必能解決行業固有的盈利模式缺陷和合規治理挑戰。能夠預見,上市後聖貝拉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週期以價值自證,但如何平衡資本驅動下的快速擴張與合規內控體系建設、夯實專業誠信的高端形象,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議題。

不算多苛求。《中國母嬰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月子中心量在過去五年激增80%,而需求增長僅40%~50%。疊加近年出生人口出現調整下降,需警惕供需差讓高端賽道陷入紅海競爭。行業從增量轉向存量深耕,增長邏輯發生根本變化的情形下,更考驗從業者的專業口碑、市場敬畏心、品控風控能力。

一句話,規模越大、責任越大。對聖貝拉而言,上市僅是價值馬拉松的新起點。穿越價值A面與槽點B面,如何繼續深耕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在行業下半場坐穩高端王位,如何增加更多新生代父母的高端支付意願,繼而博出靚麗股價?從盈利到合規,聖貝拉還有一場新博弈。

本文爲銠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