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快餐巨頭大快活,去年在內地虧了上千萬

聯商網
07-02

6月30日,香港知名連鎖快餐品牌 大快活集團 (下稱“大快活”)發佈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2025財年業績報告。

2022財年,因受政府補貼減少、環境因素影響,大快活經歷近年首次虧損,隨後於2023財年實現扭虧爲盈,並在近2年保持業績微幅改善態勢。

然而,來到2025財年,這一向好趨勢突然停滯,營收和利潤雙雙錄得同比下滑。這一年裏,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淨利潤下滑三成,

大快活香港和內地市場壓力都不小

財報顯示,2025財年,大快活集團實現收入31.001億港元,同比下降1.2%;歸母淨利潤由上年同期的5060萬港元下滑近三成至3550萬港元;毛利率由上一財年的8.6%下滑至本財年的7.7%。

分區域看,大快活集團在主陣地香港市場持續承壓。

餐廳收入從上年的29.52億港元小幅降至29.33億港元;利潤爲8119萬港元,同比下滑17.8%。

財報指出,多項宏觀因素改變了 消費者 的支出與消費習慣,其中港人“境外消費”盛行,離港購物和就餐已成常態。數據顯示,本財年港人出境旅遊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5%。

再加上經濟環境疲軟、整體消費力下降等原因,導致大快活香港門店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3%。

不過,大快活旗下的特色餐廳同店銷售額卻較去年同比增長5.8%。據瞭解,在香港地區,大快活除了大快活品牌外,大快活集團還有10家特色餐廳,包括3家“ASAP”、3家“一碗肉燥”、3家“一葉小廚”以及最新推出的意大利餐廳“Ombra”。

與香港市場相比,大快活集團在內地的經營情況則面臨更大的挑戰。

2025財年,大快活內地餐廳業務收入1.61億港元,上一財年該數據爲1.84億港元;虧損則從上年的655萬港元同比擴大121.2%至今年的1462萬港元;同店銷售額也下降超過一成。

內地市場競爭加劇,或是導致大快活集團在內地錄得虧損翻倍的因素之一。近幾年來,內地 餐飲 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內卷、價格戰橫行,疊加消費者更加謹慎,一批快餐品牌紛紛將人均降至20+元,這個價格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顯然高於大快活內地門店30+元的人均客單價。

02.

去年關掉12家店,

大快活今年要加碼佈局 大灣區

事實上,感受到競爭激烈的大快活集團,在2025財年開始了一系列收縮、降本策略。

報告期內,除了租金成本外,大快活集團的 食品 和包裝成本以及員工成本都有一定的下降。具體來看,食品和包裝成本從上年的7.73億港元降至7.50億港元,員工成本則降低了400萬港元左右。

△圖片來源:大快活2025財年年報

此外,大快活還主動收縮門店規模。

報告期內,大快活共有176家門店,其中157家位於香港,19家位於內地,總門店數較上年減少7家。其中,香港新開3家門店、關閉5家表現不達標的門店,內地新開3家門店、關閉7家表現不達標的門店。

不過,儘管過去一年門店數呈現淨減少情況,但大快活仍計劃在今年新開多家門店,加碼佈局大灣區市場。大快活執行董事兼副主席羅輝承在業績會上表示,大灣區具有發展潛力,長遠來看大快活門店規模會比現在更大,今年將在大灣區增設6-8家門店。

而香港市場方面,財報指出,大快活集團計劃把握市場租金下行的機會開設更多餐廳,以此擴展大快活在香港的業務覆蓋範圍,今年計劃在港新增6家門店。

除此之外,在業績會上,大快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李碧琦表示,大快活目前暫無加價計劃,並將通過提高性價比和優化餐單組合來吸引顧客。

在以上各種措施的實施下,大快活的經營情況已有一定好轉。李碧琦透露,今年4-5月集團的銷售額出現輕微下滑,但6月業績已見回升,並預計集團下一個財年的毛利率將有所回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