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九江銀行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走出一條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的新路徑。日前,九江銀行行長肖璟接受記者專訪,介紹九江銀行如何推動產業金融從“鏈上金融”走向“生態共建”。
記者:當前產業金融成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您認爲銀行在產業鏈中扮演何種角色?其價值如何體現?
肖璟:近年來,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產業分工的深化,供應鏈金融作爲連接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的重要橋樑,其作用日益凸顯。我國相關國家政策、地方政策不斷落地支持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2024年,三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深化製造業金融服務,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強調要通過發展供應鏈金融加大對製造業的支持力度。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爲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迎來了新機遇。
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認爲當前銀行正從“資金提供方”向“產業生態共建者”轉型。九江銀行的做法,是以產業鏈爲主線,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嵌入機制,最終打造一個“有場景、有數據、有規則、有信用”的產業金融生態系統。
具體看來,首先,銀行要成爲產業鏈運行的潤滑劑和穩定器。通過整鏈服務、產品定製、場景嵌入等方式,解決鏈上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升產業鏈條韌性與協同效率;其次,銀行應主動成爲資金流、信息流、商流與物流的連接樞紐。銀行依託自身數據整合能力和風控模型,可以打通“產—供—銷—存”全過程信息壁壘,提升資金配置的透明度與精準度;最後,銀行還可以扮演產業資源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通過建立數字化產業綜合服務平臺,推動鏈主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和政府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重構產業生態中的信任機制和價值分配機制,助力打造有活力、有韌性、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極對接地方政府、龍頭企業和科技公司,共享產業數據,協同制定標準,聯合培育客戶,努力形成制度互信、數據互通、資源互補的良性生態環境,共建共贏現代化產業生態。
記者:九江銀行如何推動金融服務從傳統信貸向產業鏈供應鏈金融轉變?
肖璟:這幾年,在創新與科技的經濟新框架下,銀行業正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內部革命,如果繼續採取“聚焦單一客戶”傳統的資產抵押模式顯然不再適應當前的市場需求,我們認爲要向“產業鏈主導”的產業鏈供應鏈金融轉變。
具體來看,九江銀行通過“四個轉變”加快轉型:一是服務邏輯從響應需求轉向場景識別。我們不再被動等待企業融資訴求,而是主動嵌入產業鏈運行過程,識別包括原材料採購、產品交易、倉儲物流等關鍵業務場景,圍繞真實交易環節重構金融產品,提升服務契合度與穿透力。二是組織架構從部門管理轉向鏈條協同。我們在總行層面成立產業金融專營部門,打通產品設計、審批流程、風控模型和科技系統,實現全流程、跨條線的高效協同,提升金融服務響應速度與專業水平。三是客戶識別從企業主體轉向產業畫像。依託數字化能力,我們構建鏈式畫像、產業地圖等工具,刻畫產業鏈結構、核心企業分佈、交易關係和信用結構,實現對鏈上企業的精準識別和分層分類管理。四是風險控制從主體信用轉向場景風控。在授信過程中,我們深入挖掘企業訂單、倉單、物流等動態數據,構建以交易場景爲核心的風控模型,強化貸前識別和貸中管控能力,提升風險管理的前瞻性與穿透力。
記者: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下九江銀行主導打造的數字交易平臺——“雲倉有色”?
肖璟:“雲倉有色”是九江銀行聚焦有色金屬產業鏈,打造的一站式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集交易撮合、質量檢測、倉儲管理、物流追蹤和金融服務於一體,是具備國家級鎢和稀土質檢資質的“智慧倉”。
平臺具有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庫存“可視、可控、可融”。通過“雲倉”實現對有色金屬實物庫存的數字化映射和監管,爲企業提供線上倉儲及融資支持;二是交易在線撮合。通過線上平臺真實貨源掛牌交易,打通企業間的買賣撮合流程,提高市場流通效率;三是物流全鏈跟蹤與智能風控。平臺融合檢測機構、物流企業與銀行系統,實現“貨物、資金、信息”全流程透明可控。
目前,平臺累計撮合交易額超2000億元,鏈接有色金屬產業鏈企業超千家,鎢和稀土庫存“雲管理”規模超4000噸。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