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家醫藥公司股東、高管減持,邁瑞恆瑞聯影在列

新浪財經
07-02

火了半年的醫藥股,在6月迎來新話題——止盈。

《財經》不完全統計,至少30多家A股醫療企業,在過去一個月內發佈了減持公告。

其中,邁瑞醫療股東擬減持總額或超10億元;恆瑞醫藥董事、副總裁擬減持不超47.67萬股;年內暴漲超200%的科興製藥,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正持續減持,擬減持不超過599萬股。

2025年上半年,醫藥幾乎是A股漲幅最大的行業。萬得六大產業指數中,醫藥大類指數以26.75%的漲幅獨佔鰲頭,比排名第二的科技大類指數,高出近10個百分點。

伴隨大漲,醫藥上市公司股東、高管在不斷高位變現。《財經》統計發現,截至6月30日,上半年至少有128只醫藥股發佈了減持公告。其中,龍頭企業華大智造出現股東集體減持,科興製藥大股東減持。

這些醫藥股的高管和股東們,哪些是單純“落袋爲安”,哪些則更有可能引發警惕?

邁瑞醫療老股東,要套現10億元

6月的最後一天,邁瑞醫療盤前公告一則大額減持:老股東Ever Union(H.K.)Limited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00萬股,約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41%。按照邁瑞醫療當日收盤價224.75計算,總額超10億元。

Ever Union持有邁瑞醫療股份5148.2萬股,約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4.25%,系邁瑞醫療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份前的特定股東。邁瑞醫療於2018年在A股上市,也就是說,該股東持股已超16年。

2024年8月,Ever Unio曾在邁瑞醫療股價處於低位於作出不減持承諾,“自2024年8月30日起6個月內不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與Ever Unio同期作出不減持承諾的,還有控股股東及員工持股平臺。

此後,邁瑞醫療股價在一個月內漲了近60%。如今,承諾期已過,邁瑞醫療股價基本回落至2024年8月水平,Ever Unio決定減持,原因爲自身資金需求。消息公開後,當日邁瑞醫療股價微跌0.83%。

2025年一季度,邁瑞醫療出現六年來首次營收、利潤“雙降”,營收同比下降12.12%;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6.81%。主要原因是醫療行業整頓、公立醫院醫療設備招標採購放緩,以及2024年上半年啓動的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讓一批有采購意願的醫院選擇暫停招標,等待新政落地。

但是,邁瑞醫療曾在此前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國內業務拐點預計三季度顯現;海外市場雖增速放緩,但兩年複合增長率仍保持15%。

有二級市場醫藥投資分析人士表示,對邁瑞醫療業績未來複蘇並不懷疑,只是公司正處於發展流水型業務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希望看到管理層和股東釋放更多信心。

同爲醫械龍頭的聯影醫療,在2025年3月底也遇到過股東減持情況。上海中科道富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上海北元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爲一致行動人,通過詢價轉讓方式減持了公司股份,共計套現31.6億元。彼時,兩股東的轉讓價爲108.66元/股,當前股價爲127.74元/股。

一般一級市場投資基金的管理期爲5年—10年,到期兌現贖回,是一種相對剛性的要求。禮來亞洲基金一位投資負責人在談及一家中國創新藥企時也表示,每逢基金到期需要退出,他和同事們都會深感遺憾,並在下一期基金趕緊“續上”。

“個別股東減持,並不必然意味着不再看好這家公司,也可能是投資週期和投資紀律的要求。”一位一級市場醫藥投資人士對《財經》分析,“止盈”與“止損”一樣,都是投資者的重要品質。相比2018年邁瑞醫療初上市時的價格48.8元/股,現在Ever Unio已經賺了四倍多。

截至發稿,邁瑞醫療未就是否有更多股東有意減持回覆《財經》的問詢。

哪些公司實控人、大股東正減持?

“相對一般的股東,公司控股股東、管理層,特別是實控人的增持或減持,會更具指向性。”前述二級市場醫藥投資分析人士告訴《財經》。

據《財經》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至少11家醫藥上市公司公告了控股股東或實控人減持信息,包括市值超百億元的醫藥商業化和科技轉化平臺百洋醫藥,連鎖藥房老百姓、大參林(維權),以及科興製藥等。

公告高管減持的企業有近30家,包括製藥龍頭恆瑞醫藥。

6月15日,恆瑞醫藥公告稱,董事、高級副總裁孫杰平擬減持不超過47.67萬股,佔其本人所持公司股份的25%。按照6月13日收盤53.89元/股計算,本次減持金額或超過2500萬元。

相對恆瑞醫藥3000多億元的市值,孫杰平的減持額度微小,值得關注的是他的身份。會計專業的他1998年加入恆瑞醫藥,曾任財務總監、副總經理等職,在公司任職27年被認爲對財務狀況與戰略規劃有着很深的瞭解。

同樣有財務相關負責人減持的醫藥股,還有創新醫療總裁代財務總監、九典制藥財務總監、哈三聯財務總監等。

科創板未盈利藥企迪哲醫藥,則在半年時間內陸續有八位高管減持,包括首席商務官、副總經理等。

2025年上半年,出現三次及以上高管、股東減持的醫藥上市公司,則有至少23家。包括體外診斷(IVD)龍頭華大智造、近一個月大漲超50%的神州細胞等。其中三隻個股減持幅度累計已超5%,包括金凱生科山外山麥克奧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