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千龍網
6月30日,港交所再次迎來“三連鍾”,IFBH、雲知聲、泰德醫藥3只新股首日均上漲,其中,前兩隻新股首日漲幅靠前,超過40%。
此前4天,週六福、聖貝拉以及穎通控股3家公司同樣集體在港交所上市。今年以來,港股正颳起上市熱風。上半年,43只新股登陸港交所,新股數量和融資金額均實現顯著增長。其中,融資金額超千億港元,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憑藉着這一成績,港交所融資額也時隔4年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列第一。
新京報記者據W ind梳理發現,年內港交所上市企業含金量出現較大提高,寧德時代、海天味業等7家A股企業登陸港股二次上市。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以410億港元的融資額高居榜首,創下了今年港股募資的新紀錄。恆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的IPO融資額也躋身全球IPO融資額前十。
與此同時,不少此前在A股IPO受挫的企業成功轉戰港股,包括三度折戟A股的週六福,以及香江電器、雲知聲、派格生物醫藥。
成績
融資千億跑贏上年全年4家公司吸金躋身全球前十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數量和融資金額相比上年同期出現大幅增長。
W ind數據顯示,上半年43只新股登陸港交所,同比增長43%,融資金額超千億港元,同比攀升689%。相比之下,2022-2024年的全年融資金額分別爲1046.22億港元、463.34億港元和881.47億港元。上市熱情高漲,港交所融資額也時隔4年重返第一寶座。
從行業來看,資本貨物行業最吸金,3家企業成功登陸港股,融資505.76億港元。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行業緊隨其後,6家企業上市融資156.30億港元,食品、飲料與菸草行業位列第三,3家企業融資超過百億港元。而材料行業上市公司達到5家,但融資金額僅63.43億港元。
相比之下,電信服務、媒體、房地產、多元金融、運輸、公用事業、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能源等幾大行業未能納新。
從個股來看,寧德時代以410億港元的融資額高居第一,創下了今年港股募資的新紀錄。恆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蜜雪集團的融資額分別爲114億港元、101億港元、93億港元和40億港元。
其中,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4家公司的IPO融資額均躋身全球IPO融資額前十,寧德時代的融資額更是高居榜首。
與此同時,逾20只新股的實際融資總額不到10億港元。手回集團、香江電器、容大科技、江蘇宏信、舒寶國際等個股實際融資不超過2億港元。
表現
多家公司A+H股上市9家公司首日漲幅超40%
新京報記者據W ind梳理發現,自去年9月以來,前往港股成功上市的A股公司已有10家,包括三花智控、海天味業、吉宏股份、恆瑞醫藥、寧德時代、鈞達股份、赤峯黃金、順豐控股、龍蟠科技、美的集團。而上一輪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熱還是在2014和2015年。
從整個新股來看,目前港交所上市個股逾2600只,平均市值爲273億港元,年內上市的內地企業含金量大幅提高,平均市值超過600億港元。
截至6月30日,20只新股最新市值超過100億港元,其中,寧德時代市值最高,以1.27萬億港元的市值排名第12位;恆瑞醫藥緊隨其後,以逾3700億港元的市值位列第36位;海天味業在新股中位列第三,市值排名第53位。蜜雪集團、三花智控兩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也超過千億港元。
在今年赴港上市的公司中,不少是折戟A股IPO後選擇切換市場。6月26日在港股鳴鑼的週六福,自2019年起先後3次在A股申請IPO,均未能成功上市。2024年6月,週六福選擇轉戰港交所最終成功登陸港股。
此外,6月上市的香江電器、雲知聲,5月上市的派格生物醫藥均曾謀求A股上市。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作爲中國最早一批AI創業公司,其於2020年11月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衝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然而,僅僅3個月後,公司撤回了IPO申請,隨後轉戰港股上市。
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今年衝擊港股的公司整體呈現漲多跌少趨勢。上半年,9家公司首日漲幅超40%,其中,漲幅最高的是創新藥企映恩生物-B,漲幅達117%。藥捷安康-B漲超79%位居第二,雲知聲漲超45%排在第三位。
這些個股也爲打新者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益。映恩生物-B上市首日上演“暴漲神話”,不計手續費及佣金,以收盤價計,當天一手賺1.1萬港元。
不過,也有三成個股上市首日出現“破發”,10只個股首日跌幅超過10%,海螺材料科技首日跌幅最大,接近50%。拉長時間來看,從上市後10個交易日來看,超過一半的個股出現下跌,13只個股跌幅超過10%。
展望
衝擊港股隊伍仍在擴容下半年機遇還是風險?
港股上市“後備隊伍”還在擴容。
據港交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港交所受理的新申請企業達到117家。除了已經上市的新股,截至今年5月底,港交所已獲上市委員會批准、待上市的企業有18家,另外還有138家處理中的企業,這也就意味着港股IPO市場還將持續火熱。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認爲,A股企業赴港上市源於兩方面原因,從宏觀層面來看,A股在“國九條”後提出投融資相適宜的發展方向,鼓勵更多中長線資本入市,並適當調整IPO節奏,很多企業基於短線融資需求,選擇赴港上市;從微觀企業來講,港股上市有利於企業引入外資股東,幫助其在海外宣傳和發展,同時港股上市也便捷換匯,方便其在海外做出相應的投資和佈局。所以越來越多的龍頭上市公司在港股二次上市,以獲得更大的國際化發展空間。
據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預測,2025年全年香港新股市場可從80只新股融資2000億港元。除了年內或會錄得25只A+H新股外,大部分上市項目將會來自科技、傳媒和電信,以及消費業。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華北及華西區主管合夥人任紹文指出,“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正積極利用香港融資平臺,拓展全球資本、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出海’的戰略。同時,隨着‘科企專線’等政策新措施落地,將有更多生物科技及特專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爲市場注入更多增長動能。”
“我們對港股持謹慎樂觀態度,港股突破前高需要新的催化劑。”東吳證券指出,首先,港股還處在震盪趨勢中,流動性過於寬鬆給到市場炒主題的機會,但這種超寬鬆的流動性不會一直持續,最近港幣已經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已下場操作,市場流動性會邊際收緊。其次,部分海外機構或將繼續迴流美股。第三,市場即將進入數據驗證期,將會更關注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面。
銀河證券則認爲,在全球權益市場中,港股絕對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數處於歷史中上水平,中長期配置價值仍然較高。展望後市,建議關注三大條線,一是科技板塊依然具備較高投資機會。二是在國內促消費政策刺激下,消費行業業績增速預期改善,當前估值水平相對較低的港股消費股有望上漲,重點關注醫藥行業和可選消費行業。三是在海內外不確定性因素的擾動下,高股息標的可以爲投資者提供較爲穩定的回報。重點關注能源行業和金融行業。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