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8時,小米(01810.HK)創始人雷軍通過“萬分感謝”返場直播回應外界有關YU7的質疑。不過就反饋來看,相關質疑並未減少,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稱直播“避重就輕”。
當晚,雷軍首先回應了關於YU7大定數據的質疑。他稱,大定量的統計口徑與其他車企保持一致,而且大定中SU7車主轉單的佔比很小,僅佔到YU7總訂單數的15%。
雷軍還補充說道,YU7的上市並未影響SU7的銷量。實際上,在YU7預熱宣傳的6月,“SU7新增鎖單反而更多了,6月份最終鎖單大約1.4萬輛。”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6月26日YU7發佈會之後,部分鎖單用戶存在更改配置的需求。多名準車主私下告訴記者,更改配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方向盤、輪轂、後視鏡等方面,這些原本以爲是標配的產品,用戶後來發現只有頂配車型纔有。
直播截圖
對此,雷軍在7月2日晚間直播時也給出瞭解決方案,“我們破例一次,本週日(7月6日)上午10點開始,接受限時改配,但改配後需要重新排隊。”不過這一方案並未平息來自輿論的質疑,有用戶甚至在社交媒體指出,小米疑似存在後續更改配置文案的行爲,由此引發的代價不應該由用戶承擔。
根據描述,部分用戶下單時小米YU7的標準版和Pro版均顯示有外後視鏡自動防眩目功能,但訂車後卻發現只有Max版本有此功能。據稱,小米汽車客服承認此前專屬配置單PDF文案存在錯誤並致歉,但拒絕退還定金。記者嘗試向車主求證,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回覆。
更多的質疑則是在交付時間上,多名車主表示,購車界面僅告知“鎖單後預計8月後開始首批交付”,但“首批交付”的具體定義、非首批交付時間等關鍵信息均未說明。部分車主直言確有自己考慮不周的因素,但小米方有存在隱瞞交付時間、誘導鎖單之嫌。另有媒體報道,此前實地探訪時發現,有銷售甚至在價格出來後帶頭喊起“絕了”“贏了”的口號,還表示“優先安排下定鎖單用戶試駕”,煽動消費者購買情緒。
許多用戶還反饋在下定時遭遇訂車App操作故障,例如預填客戶信息不顯示、鎖單按鈕不顯示、身份證信息報錯等問題,導致鎖單時間延遲,排產位次大幅下滑。此外,還有SU7轉單用戶表示先是根據短信及提示頁面預約了轉單,由於系統原因自己又大定,結果有了兩個大定的情況。
而且實際鎖單後,交付週期遠超預期,部分標準版車型交付週期長達57周,用戶需等到2026年甚至2027年才能提車,考慮到購置稅、國補等因素,這讓很多用戶難以接受。許多車主希望退還定金,卻遭遇阻礙。根據小米規則,猶豫期結束後自動鎖單,定金不退,用戶認爲小米因系統故障未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卻拒絕退定金,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針對這一現狀,其他車企“見縫插針”降價促銷。有意思的是,根據社交媒體內容,蔚來、阿維塔、極氪等多家車企銷售打出了“收留YU7車主”的宣傳文案,聲稱爲轉購自己品牌的YU7車主提供報銷定金、贈送積分、提供保養服務等等。
雷軍在直播中也專門評價了友商的“攔截應對話術”的行爲,他說,“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真的不是太好,我們不建議同行們這麼做。我們會努力提升產能,但排隊的人確實比較多,懇請大家耐心等待。”
一名不願具名的汽車經銷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沒有試駕情況下選擇下定,這“非常不可思議”,因此他認爲YU7的火爆不可複製,“只有雷軍有這樣的營銷能力。”在他看來,此次YU7上市,目前來看小米贏得了營銷方面的成功,但考驗纔剛剛開始,如果小米產能和交付量不能得到迅速提升,“可能就要面臨在市場上口碑下滑”。
記者在相關宣傳頁面看到,小米有關YU7的促銷活動仍在進行,在7月31日24點前下定,可享受最多6.6萬元的限時權益。限時金融優惠則顯示,首付低至15%起,分期最長可至60期。
二級市場上,小米7月2日收盤價爲60.15港元/股,今日開盤股價即下跌0.75%,爲59.70港元/股,此後一直呈現漲跌交替的走勢,總市值一度跌至5.50萬億港元,較最高值蒸發近400億港元。今日午後跌幅擴大至5%。
來源:新黃河客戶端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