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麥與SAP領銜的110餘家公司敦促歐盟暫緩實施“AI法案”:嚴規危及歐洲AI競爭力

智通財經
07/03

智通財經APP獲悉,歐洲科技巨頭聯名呼籲歐盟暫緩實施AI監管新規。包括總部位於荷蘭的全球最大規模光刻機巨頭ASML(ASML.US)、歐洲軟件巨頭SAP(SAP.US)、人工智能新秀Mistral AI在內的110餘家機構日前致信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要求推遲執行鍼對尖端人工智能模型的限制性條款。

這封由阿斯麥、SAP、空客、奔馳(MBGYY.US)、法巴銀行、漢莎航空(DLAKY.US)、陽獅集團等總部位於歐洲的跨國企業聯合簽署的公開信指出:"延期實施配合監管質量優先的承諾,將向全球創新者傳遞歐洲致力構建競爭力環境的明確信號。"

企業界核心訴求集中在規則落地節奏與執行細則缺失問題上。根據原定計劃,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最嚴苛條款將於8月生效,要求ChatGPT等前沿模型開發者必須披露訓練數據詳情、建立版權合規機制,並對高風險系統實施額外風險評估及架構備案。但截至7月初,由學者、開發者與權益團體組成的工作組仍在商討具體執行指南,關鍵的行爲準則草案較5月預期大幅滯後。

爭議焦點集中於歐盟擬定的自願性合規框架。科技企業批評該準則存在"越界"嫌疑,要求第三方模型審計與版權追溯等條款過於嚴苛。Meta(META.US)全球事務主管卡普蘭2月公開抨擊現行草案"完全不可行",Alphabet(GOOGL.US)高管表示測試標準與知識產權條款遠超合理範疇。這種監管不確定性已引發連鎖反應:美國政府4月曾致函歐盟,敦促重新評估法案可行性。

作爲全球首部綜合性AI立法,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構建了分級監管體系。基礎模型提供方需公開技術路徑,高風險應用場景(如實時人臉識別)面臨使用限制,違規企業可能面臨年營收7%的重罰,尖端模型開發商的處罰上限亦達3%。這種"雙重約束"機制雖旨在防範技術濫用,但過高的合規成本與模糊的指導原則正削弱歐洲AI產業吸引力。當前實施僵局或將迫使歐盟在監管力度與創新活力間尋求新平衡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