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司研究室
眨眼間,2025年上半年就過去了。這半年,全球資本市場大起大落,不同市場有不同亮點。美股,投資者依然對科技七姐妹依依不捨,一度大跌的英偉達在6月30日收盤已創歷史新高。港股,先是人工智能概念引領春季躁動,接下來是創新藥板塊後來居上。A股,除了特立獨行的北交50指數,基本上是跟着港股走。這一點,也爲各種數據所證明。上半年,道瓊斯指數上漲3.64%,納斯達克100上漲7.93%,標普500上漲5.5%。同期,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中證2000,漲幅分別爲:1.01%,0.03%,3.31%,6.69%,15.24%。顯然,上半年A股依然是結構性行情,小盤股明顯佔了上風。與此同時,香港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恒生國企指數分別上漲20%、18.68%、19.05%。由此來看,H股不僅遠遠跑贏A股,也把美股三大指數甩得很遠。這表明,不僅北水大肆南下,全球資本也正加快配置港股。
大盤漲跌姑且不說,市場主流投資機構——開放式基金(非貨幣及QDII)、QDII基金——上半年的投資業績如何?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國內市場現有開放式基金(非貨幣及QDII)(以下簡稱開放式基金)22090只,QDII基金677只。上半年,獲得正收益的開放式基金19055只,佔比86.26%;收益等於及大於20%的開放式基金899只,佔比4.1%。同期,獲得正收益的QDII基金590只,佔比87.15%;投資收益等於及大於20%的QDII基金89只,佔比13.15%。換句話說,上半年跑贏恒生指數的各類非貨基金總計988只,在整個非貨基金中佔比4.34%,也就是說均是排在前5%以內的優質產品。如果進一步追蹤分析,我們可以將觀察範圍縮小到開放式基金漲幅前20名,QDII基金漲幅前10名。按照同一基金,A類、C類……只選一隻作爲代表,公司研究室選出了上半年漲幅前20名的開放式基金。
數據顯示,這些基金中,上半年最大漲幅82.45%,最小漲幅56.70%。相較於A/H股大盤指數中最高20%的漲幅,它們的表現確實“了不起”。
具體來看,這裏面醫藥大健康產業11只,包括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中銀港股通醫藥A、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等;此外,平安核心優勢,諾安精選價值A,嘉實互融精選A,前10重倉股均以醫藥股爲主;兩者合計14只,在上半年漲幅TOP20榜單中佔比70%。
事實上,如果按照漲幅前10 計算,那麼,開放式基金上半年TOP10榜單中重倉醫藥的基金也有6只,佔比60%。
開放式基金上半年TOP20榜單上,北交所精選基金3只,包括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A,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A,在漲幅榜中佔比15%;
漲幅榜上其餘是包括廣發成長領航一年持有A在內的3只基金,都是重倉泡泡瑪特、老鋪黃金、毛戈平、中寵股份等新消費概念股的基金,在上半年漲幅TOP20 榜單中佔比15%。
目前,國內市場現存QDII基金677只,我們選取其上半年漲幅前10的基金進行比較分析。
數據顯示,這個漲幅TOP10榜單中,上半年最大漲幅86%,最小漲幅46.71%。相較於A/H股大盤指數中最高20%的漲幅,這些基金的表現也很“不凡”。
值得關注的是:與開放式基金漲幅TOP20相比,QDII上半年漲幅前10榜單中,包括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C、工銀新經濟美元在內,全都清一色的重倉醫藥股。
其中,有4只基金是追蹤恒生生物科技指數的ETF。上半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漲幅50.65%,追蹤這個指數的產品,業績自然也都可觀。
一季報顯示,在QDII基金漲幅TOP10榜單中,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現有規模高達104.56億元。這隻基金成立於2022年7月,2025年一季度繼續加倉,重倉前10 持倉集中度高達70.56%。
綜合來看,A/H股上半年佔主導的就是創新藥爲代表的“喫藥”行情。
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創新藥概念上漲26.1%,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人民幣指數上漲24.84%,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更是大漲50.65%。
醫藥板塊這樣強勢的表現,在近幾年結構性行情中可謂罕見。受此影響,那些前幾年遭遇重創的醫藥健康類基金,今年上半年可謂鯉魚大翻身,開始翻身農奴把歌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