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慄滴科技
河南老闆開火鍋店,年入23億,衝擊港股IPO!
從焦炭生意到開火鍋店,15歲就開始跑江湖的杜中兵,能書寫新傳奇嗎?
6月16日,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巴奴”)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聯席保薦人爲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
作爲從河南走出的企業,巴奴並非今年首家衝刺 IPO 的豫企。
此前,老鄉蜜雪冰城已成功登陸港交所。今年以來,餐飲賽道 IPO 熱潮湧動,除蜜雪冰城外,老鄉雞、遇見小面等品牌也已遞交上市申請,行業競爭愈發白熱化。
作爲中高端火鍋領域的頭部品牌,巴奴以全國145家門店,實現超23億元的年營收,淨利潤達1.23億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24年收入計算,巴奴在中國火鍋市場穩居第三,佔據約0.4%的市場份額。
若成功上市,巴奴將成爲繼呷哺呷哺、海底撈之後,第三家在港股上市的內地火鍋企業。
而在巴奴背後,站着一位極具個性的創始人,他用了24年時間將一家街邊小店,打造成估值50億元的餐飲連鎖品牌——他就是巴奴實控人杜中兵。
01
1973年,杜中兵出生於河北省磁縣觀臺鎮乞伏村的一個普通家庭。
在那個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年代,村子裏很多人都在爲生計奔波,而做生鐵焦炭生意成爲了不少人的選擇,杜中兵也投身其中。
15歲時,杜中兵便跟着一個老闆南下江蘇做生意,在這個過程中,他努力學習生意場上的規則和技巧,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幾年後,年輕且充滿幹勁的杜中兵開始獨立承接生鐵焦炭生意。
經過多年的努力,杜中兵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在當時那個年代,100萬是一筆鉅款,他自認爲這是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杜中兵逐漸對這個生意產生了一些不滿。
杜中兵認爲,焦炭生意過於被動,自己在整個產業鏈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很多時候要受制於供應商和客戶。而且,做這種生意需要頻繁地應酬,每天陪着別人喫飯、喝酒,這讓他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1998年,25歲的杜中兵做出重要抉擇,轉型創業。
他帶着積蓄,在安陽商業街租下一間小店,開啓了服裝生意。創業之路充滿艱辛,他親自奔赴廣州、杭州進貨,日夜堅守店鋪經營。但隨着市場競爭加劇,服裝生意日漸式微。
1999年,一次重慶之旅改變了杜中兵的人生軌跡。當地麻辣鮮香的火鍋文化,讓他眼前一亮。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他察覺到火鍋行業巨大的市場潛力。
回到安陽後,杜中兵立刻開始籌備自己的火鍋生意。他四處尋找合適的店面,學習火鍋的製作技術,研究市場需求。
2001年,他開出第一家火鍋加盟店,卻遭遇經營困境。
開業初期,火鍋生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火爆,由於安陽當地消費者對重慶火鍋的口味還不太習慣,店內的顧客寥寥無幾。
爲了貼合北方人口味,杜中兵研發出既有重慶火鍋特色,又符合當地人口味的骨湯毛肚火鍋,並自創品牌“巴奴火鍋”。同時,他還注重菜品的品質和新鮮度,嚴格把控食材的採購渠道。
在杜中兵的努力下,巴奴火鍋的口碑逐漸傳開,逐漸在安陽站穩腳跟。
隨着安陽門店的成功,杜中兵開始有了將巴奴火鍋推向全國的想法。
2009年,他將目光投向了河南省會鄭州。鄭州作爲中原地區的重要城市,商業氛圍濃厚,消費能力強,是巴奴走向全國的理想跳板。
在鄭州,杜中兵面臨着更大的挑戰。鄭州的火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爲了在鄭州站穩腳跟,杜中兵對巴奴火鍋進行了全面升級。
他聘請專業的設計師,對店鋪進行重新裝修,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用餐環境;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務質量,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推廣巴奴火鍋。
經過一系列努力,巴奴火鍋在鄭州取得了巨大成功,迅速成爲當地消費者喜愛的火鍋品牌。
2012年,是巴奴品牌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這一年,杜中兵做出了一個重要決策,將品牌正式更名爲“巴奴毛肚火鍋”,並確立了“毛肚+菌湯”的招牌產品組合和差異化定位。爲了打好毛肚這張王牌,杜中兵聯合西南大學,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毛肚,使其更鮮嫩、爽脆且健康,收穫廣泛好評。
隨着巴奴毛肚火鍋在鄭州市場的成功,杜中兵開始謀劃全國擴張戰略。他深知,要想將巴奴打造成全國性的知名品牌,必須加快門店擴張的步伐。
在選址方面,巴奴十分謹慎。杜中兵認爲,門店位置直接影響到品牌形象和客流量。因此,他堅持選擇在城市核心商圈、購物中心等人流量大、商業氛圍濃厚的地段開設門店。
例如,巴奴在北京的首家門店,就選址在西單大悅城,這裏匯聚了衆多知名品牌,人流量巨大,爲巴奴的品牌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門店擴張過程中,杜中兵始終堅持直營模式。他認爲,直營模式能夠更好地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標準的一致性,維護品牌形象。
雖然直營模式擴張速度相對較慢,資金壓力較大,但杜中兵堅信,只有穩紮穩打,才能走得更遠。
爲了支持全國擴張戰略,巴奴加大了供應鏈建設的投入。
2015年,巴奴投資數千萬元,在河南鄭州建立了第一個中央廚房。隨着門店數量的不斷增加,巴奴的供應鏈體系也在不斷完善。
2021年,巴奴投入1.5億元,打造了第三代供應鏈。新的供應鏈體系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不僅提高了配送效率,還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擴張過程中,巴奴也積極尋求資本的支持。
2020年,巴奴獲得了番茄資本的Pre-A輪投資。此次投資,不僅爲巴奴帶來了資金支持,還在戰略規劃、品牌建設等方面爲巴奴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在IPO遞表前,番茄資本是巴奴唯一一家外部機構投資方。在2020年3月和8月、2022年8月,番茄資本分別三次對巴奴進行投資,最後一輪融資結束,公司估值爲50億人民幣。
獲得資本加持後,巴奴的擴張步伐進一步加快。截至2025年6月9日,巴奴的直營門店網絡已覆蓋全國39個城市,門店數量達到145家。
02
在資本的助推下,巴奴的資本化進程按下加速鍵。
2025年6月16日,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中金公司、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若成功上市,巴奴將成爲繼呷哺呷哺、海底撈之後,國內第三家在港上市的火鍋品牌。
從財務數據來看,巴奴在過去幾年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022-2024年,巴奴毛肚火鍋分別實現營收14.33億元、21.12億元、23.07億元,2023年營收增速高達47.38%,2024年雖有所放緩,但仍保持着9.23%的增長。
儘管在2022年錄得利潤-519.0萬元(虧損)後,但2023年扭虧爲盈,實現利潤1.02億元,2024年利潤進一步增長至1.23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也從2022年的4145.5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96億元。
2025年前三個月,巴奴毛肚火鍋營收同比增長25.7% 至7.09 億元,錄得利潤同比57.48%至5516.2萬元,經調整利潤同比增長33.24%至7667.6萬元。這樣的業績增長與盈利改善,爲其上市提供了堅實的財務基礎。
然而,在光鮮的財務數據背後,巴奴也面臨着諸多挑戰。
首先,作爲一家定位中高端的火鍋品牌,巴奴的客單價相對較高。2022-2024年,巴奴國際的顧客人均消費分別147元、150元、142元,雖然逐年有所下降,但依舊遠高於同行。
2025年第一季度,其人均消費水平進一步下調至138元,約爲呷哺呷哺、慫火鍋、海底撈等品牌最新人均消費的1.5-2倍。
在當前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高客單價可能會限制巴奴的市場拓展。消費者在選擇火鍋品牌時,價格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
其次,巴奴堅持直營模式,這雖然保證了產品質量和服務標準的一致性,但也帶來了較高的運營成本。原材料、員工和房租“三座大山”難有壓縮空間,餐廳網絡規模較小也導致議價能力相對薄弱。斥巨資建造的衛星倉、中央廚房、專業化底料加工廠等供應鏈固定成本不易被攤薄。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約2.29億元、員工成本約2.24億元、使用權資產折舊及租金相關開支約5375.10萬元,合計“吞噬”當期總收入74.1%,較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1個百分點。
招股書披露,巴奴預計2026-2028年將新增共177家新餐廳,頗爲激進的擴張計劃與成本結構剛性之間的矛盾可能導致利潤持續承壓。
在品牌形象層面,巴奴也屢陷輿論風波。
2025年初,網傳杜中兵在一次直播中表示,“火鍋不是服務底層人民”“月薪5000就不要喫火鍋,喫些麻辣燙就好了”,相關言論引發輿論譁然。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月薪5000不配喫巴奴”、“巴奴火鍋不坑窮人”。事件發酵後,杜中兵表示本意被誤解,並公開致歉。
而堅持“產品主義”的巴奴,也曾在產品質量管控上遭遇滑鐵盧。2023年9月,巴奴子品牌超島自選火鍋被曝北京合生匯門店售賣的高鈣羊肉卷摻有鴨肉成分。
儘管巴奴迅速啓動800萬元賠付方案,但消費者對其“高價=高品質”的品牌承諾已產生信任危機。
如今,對在資本助力下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巴奴而言,或許真正的挑戰纔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