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最丨投行
2025年1-6月,158家企業在新三板市場完成掛牌,較去年同期(112家)增加46家,同比增幅41%。其中,6月份完成新增掛牌企業13家,同比下降13%,環比下降61%。
相關鏈接:2024年新三板掛牌綜述
主辦券商推薦掛牌數量方面,國泰海通、中信建投和開源證券各完成12家企業的推薦掛牌,市場份額均爲7.6%,排名並列第一。
國聯民生完成11家企業的推薦掛牌,市場份額7.0%,排名第四。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和東吳證券也各完成9家企業的推薦掛牌,並列排名第五。
目前,滬深市場的IPO受理、審覈和上市的節奏仍然相對較慢。除開源證券、國聯民生、東吳證券等中小券商持續加碼新三板和北交所業務外,頭部機構如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和華泰聯合也進一步將其投行業務下沉至滬深交易所外的北京市場。
數據顯示,頭部投行在新三板市場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中信建投的市場份額從2024年度的5.7%提升至7.6%;中信證券的市場份額從2024年的3.4%提升至5.7%;華泰聯合的市場份額則從1.1%大幅提升至5.1%。五大投行(三中一華一國)在新三板市場的份額從2024年度的21.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9.1%。
158家新增掛牌企業最近一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平均值爲5,961萬元,中位值爲4,980萬元。這一組數據較2024年全年均略有提升,2024年新增掛牌企業的淨利潤平均值爲5,768萬元,中位值爲4,840萬元。
淨利潤6,000萬以上的企業有58家,佔比36.7%;淨利潤超過1億的企業有24家,佔比15.2%。而2024年度新增掛牌企業中淨利潤超過6,000萬和1億的佔比分別爲35.4%和2.0%。
淨利潤規模最大的企業爲國泰海通推薦掛牌的廣州醫藥。廣州醫藥(廣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爲各類醫藥產品的批發及零售業務,並致力於向醫藥行業價值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提供專業的供應鏈服務。廣州醫藥成立於1951年,距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位列全國醫藥流通企業第七位。202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60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5.38億元。
掛牌企業行業分佈上,“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C26)”企業有22家,數量最多,佔比1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C39)”企業有18家,佔比11.4%。“專用設備製造業(C35)”和“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C38)”也分別有15家和14家企業完成掛牌,數量較多。
158家企業中,有121家企業爲“專精特新”企業(包括國家級、省級或市級),佔比77%。主要行業中,“專用設備製造業(C35)”企業的“專精特新”比例最高,達到了93%,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I65)”和“食品製造業(C14)”企業的“專精特新”比例較低,僅有43%和40%。
掛牌企業地區分佈上,廣東省有30家企業完成掛牌,排名第一,佔比19.0%。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貢獻了26家和24家企業,分列二三。上述三省斷層領先全國其他地區,合計貢獻了80家掛牌企業,佔比50.6%。此外,安徽、上海和北京也有10家以上企業完成掛牌,數量較多。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