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外賣大戰,剛剛打響!

市場資訊
07-0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圖片來自豆包AI 提示詞女孩喝飲料)

7月5日晚間,阿里美團上演了外賣大戰!

兩大平臺放出了大量且大額的外賣紅包券,其中包括“滿25減21”“滿25減20”“滿16減16”等多張無門檻的外賣券,甚至部分外賣還能“零元購”。

隨着優惠券的發放,不斷有用戶湧入阿里、美團兩大平臺下單,導致美團一度出現宕機。美團內網公佈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5日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經突破了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已超過1億單。

這場大戰,可能源於阿里宣佈下場加入外賣補貼引發:

7月,阿里主動打出第一炮,淘寶閃購補貼500億重金衝擊美團;

打慣了各種攻防戰的美團,一方面跟進補貼維持戰況和用戶心智,另一方面主動進行戰略收縮,把精力和資源投入最核心的業務領域;

距離劉強東宣佈外賣行業新的革命性商業模式,還剩2周不到,京東擇時而噬。

一場長線戰爭,剛剛打響。

原標題《即時零售戰爭:阿里500億投入,京東“顛覆模式”,美團擇時而戰》

本文內容由見聞研究團隊原創,投資者可以添加微信號“jwzhujiao7”領取7天會員體驗資格,並加入會員投研交流羣,和研究團隊一起發掘全球市場機會。

發生了什麼?阿里閃擊

3日,阿里巴巴突發公告,宣佈一筆120億港元的零息可交換債券用於公司一般用途。投資者認爲,這是一次阿里變相“減持”阿里健康股份的商業策略,融資之後資金的用途僅剩下兩個:AI基礎設施和熱火朝天的外賣大戰。

3日早些時間,阿里率先宣佈重啓“補貼大戰”——淘寶閃購將投入500億元補貼商家和用戶。意在爭奪外賣——筆者認爲更多是“即時零售”的用戶心智和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淘寶

高盛預計,阿里、美團和京東三巨頭加入戰火之後,短期盈利層面承壓,基準情形下阿里外賣業務未來12個月預計虧損410元,京東虧損260億元,美團的EBIT利潤將下滑250億元。港股市場反應負面,阿里下跌2.9%,美團下跌2.5%,京東下跌2.1%,三家均跌至4月以來的低點。

三家公司在二季度的單季投入達到250億元,戰爭的烈度超越過往的“價格戰”,持續時間將超過1年,最終的戰略目標是重塑行業“73”開的格局,並把外賣業務擴展到即時零售的爭奪,本質上是爭奪電商業務的最終話語權。

爲什麼重要?即時零售的核心地位

相比於以往“無序競爭”的定調,如今的監管層顯然對於新一輪的行業戰爭給予了正面的評價。

中國經濟網發佈文章,稱淘寶閃購未來12個月拿出500億真金白銀補貼商戶和用戶,商家利潤率有望顯著提高,內卷壓力將迅速減輕。這一方面能夠更快的促使淘寶閃購擴大規模,獲得更大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也能讓商家有餘力,將更多資源放在提高產品品質,從而逐漸扭轉內卷式競爭的“死亡螺旋狀態”。

在企業家座談會之後,各大平臺公司應該從頂層交流中獲知了一種信號:過去幾年的戰略收縮是時候轉變態勢了。

旋即,京東加入外賣行業,意圖衝擊美團餓了麼二分天下的格局。緊跟着,阿里跟進,把餓了麼納入淘天集團,整個戰爭上升到集團對壘的維度。

據“老張聊零售”消息,阿里在7月邀請頭部商家到杭州交流,透露以下戰略目標:

7月5日衝單日,峯值訂單要“超過美團”,預計9000萬到1億單;

②淘寶閃購的目標是2-3個月後,整體訂單量對齊美團。

並且這一輪的戰略推動者不止是蔣凡,實際上馬雲也非常關心淘寶閃購的進展。這是他除了AI業務以外,最關心的集團數據。

其實從淘天集團併入餓了麼和高德開始,這已經不止是一場“外賣”的戰爭,而是延伸到即時零售領域——美團通過大規模的外賣訂單,養活了數百萬的鐵軍之後,把觸手深入到成千上萬的小商戶手中,靜悄悄地幹起了電商生意。

王興如坐鍼氈,美團全力戒備。

美團在6月底主動進行戰略調整,官宣全面拓展即時零售業務,全面加碼“小象超市”,作爲代價,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被悄悄地戰略放棄。

根據美團2024年財報顯示,美團優選所在的新業務經營虧損高達73億元。24Q3的時候,美團宣佈剔除優選業務後新業務整體盈利,彼時的經營虧損是10億元。也就是說優選1年燒錢規模超過40億,戰略收縮正是爲了集中彈藥和精力正面迎敵。

傳統電商和外賣之間的結合點,是“30分鐘即時送達”的閃購場景。

美團官微稱,美團閃購打算聯合近百萬家實體門店,把消費者購物體驗從“等快遞”變成“30分鐘送達”。這是一個潛在顛覆整個電商行業的邏輯重構。京東正是看到了閃購背後的顛覆性可能,所以才毅然決然下場外賣業務。

剛剛過去的“618”大促,5月27日至6月18日期間美團閃購下單用戶數破億,下單用戶的人均消費金額增長近40%。美團閃購60餘類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倍,20餘類高單價的“大件”商品整體成交額增長2倍,近850個零售品牌成交額翻倍增長。這樣的成績也堅定了王興們深入即時零售的信心和決心。

即時零售這場戰爭會是長線拉鋸戰。

除了阿里的真槍實彈以外,京東也在一旁虎視眈眈,擇時而噬。

6月17日,劉強東在媒體見面會上表態“1個月後,京東外賣將推出來一個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距離顛覆式模式還剩2周不到。

上一次讓筆者有這種強烈的“革命感”的商業變化,還是拼多多用百億補貼猛攻淘寶的時候。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江山易,守江山難。美團面對的這場戰爭,很可能是巨頭對於中國即時零售的最後一次戰役。往後,無論是用戶體量、資金投入和市場格局,都將難以再起波瀾。

接下去關注?戰爭烈度與數據訂單

即時零售的門檻“30分鐘送萬物”。所以淘寶不願意叫外賣,改叫淘寶閃購。京東一開始叫外賣,估計後續新模式的時候會更替名字。

本質上,這場戰爭還是在爭奪用戶心智,搶佔數億用戶的DAU。

京東黑板報宣佈進入355個城市,峯值訂單2500萬單;淘寶峯值如果按1億單計算,整個市場份額的格局將變化爲美團、阿里、京東=4.5比4.5比1的格局。

三家預計總計將投入1000億元以上的費用,激活更大的用戶市場。但是誰如果堅持不下去,那麼等於拉新的用戶將送給競爭對手,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所以,這是一場陣地戰、消耗戰,如何在漫長的戰爭期間驕傲和等待,將是決定戰爭中後期走向的關鍵。

在微信和抖音兩大流量池擠壓的大背景之下,阿里和京東等傳統電商幾乎陷入絕境——在5年前,電商們還可以去外部採購流量,但現在日活最高的APP都在自營電商,小紅書和B站們的用戶體量又不夠大。

怎麼樣保住自己電商的基本盤?本質上通過前中後端的全場景建設,即從貨架到履約的全面能力,已經成爲阿里和京東的背水一戰。否則傳統商業場景的老化加流量內容的持續衝擊,用戶只會不斷流失。

戰爭最後的結局是什麼?高盛推演了3種情景——

我們認爲,戰爭的終局是這樣的。

在阿里和京東獲得幾千萬的新增用戶後,他們能不能在奶茶咖啡餐飲之外掏出更多的錢?如果這批用戶能夠在淘寶和京東商城裏擴大購買品類和消費力,那麼即時零售的戰爭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打成一個不掙錢的行業態勢。但如果這批用戶薅了羊毛就走,沒有爲電商平臺貢獻新的GMV和利潤,那麼千億戰爭的燒錢規模和速度,可能很快會被管理團隊重新評估審視。

美團拖得起、等得起也耗得起。經歷夏天三個月的戰爭之後,我們預計在9月份就能看到這場戰役的天平會偏向何方。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