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者網》崔悅晨
6月30日,深交所網站披露的IPO信息顯示,東莞銀行已更新並重新提交了招股書資料,其IPO審覈狀態從“中止”變爲“已受理”。這一動態瞬間吸引了市場的目光,也讓東莞銀行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東莞銀行的IPO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08年就已遞交上市材料,開啓衝擊資本市場的征程,但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裏,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3月,由於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東莞銀行的IPO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如今,隨着財務資料更新等工作的完成,其IPO審覈得以重啓,東莞銀行能否把握住這次機會,實現多年的上市夢想?
籌謀上市已十七載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銀行成立於1999年,原名爲東莞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東莞市14家城市信用社及19家獨立覈算營業部重組的基礎上設立,成立時註冊資本爲10.89億元,2008年更名爲東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書顯示,東莞銀行目前下設總行營業部、13家分行和177家支行,覆蓋廣東省主要城市及湖南、安徽部分地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東莞銀行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該行總資產爲6727.30億元,在廣東省城市商業銀行中位列第二名,存款規模與貸款規模在東莞地區中小商業銀行均位列第二名。同時,通過和已披露的上市城農商行2024年年末的總資產規模對比,該行2024年總資產規模位列第17位。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銀行的股權結構較爲分散,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其中,東莞市財政局作爲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1.16%。
東莞銀行的A股IPO上市之路可追溯至2008年。
2008年3月,東莞銀行首次向證監會遞交上市材料,成爲城商行中最早啓動IPO程序的機構之一。
2012年,東莞銀行進入IPO“落實反饋意見”階段。然而,2014年,因未完成預披露,東莞銀行IPO被終止審查。彼時距東莞銀行第一次遞交上市申請材料已過去6年。
2019年,東莞銀行再次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材料,並於當年3月獲銀保監局批覆。此後,2023年隨着全面註冊制正式落地,東莞銀行的IPO申請“平移”至深交所,並很快獲得受理。
2025年3月,由於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東莞銀行的IPO審覈狀態變更爲“中止”。
而根據最新消息,6月30日,東莞銀行重新提交了招股書資料,IPO審覈得以重啓。此時距離東莞銀行第一次遞交上市申請材料已過去17年。
在這期間,中國金融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競爭格局重塑,監管要求日益嚴格,宏觀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對於東莞銀行而言,這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如今,IPO 審覈重啓爲東莞銀行帶來了新的契機。如果成功上市,東莞銀行將有望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爲業務拓展注入強大動力。
募集資金用於補充資本金
據招股書披露,東莞銀行擬募集不超過7.8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超過25%。此次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以提高本行資本充足水平,增強綜合競爭力。
從資本充足率指標來看,截至2024年末,東莞銀行的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3.93%、10.31%和9.31%,較上年末分別上升0.18、0.40和0.44個百分點。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爲1.01%,撥備覆蓋率爲212.01%,顯示出較強的損失吸收能力,能夠有效應對潛在的風險暴露。
東莞銀行在其招股書中指出,近年來隨着全球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深化,中國銀行業資本監管日趨嚴格,該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雖已滿足監管要求,但隨着各項業務發展和資產規模的不斷提升,預計未來的資本充足水平將有所下降。因此,爲更好地滿足監管要求,該行有必要在自身留存收益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滿足未來發展需要。
從財務表現來看,東莞銀行的業績較爲穩定。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末,該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02.79億元、105.87億元和101.97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爲36.48億元、37.65億元和35.0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銀行所在的東莞市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作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東莞市的GDP已突破萬億元大關,人口也超過了千萬,所有鎮區都進入了全國千強鎮行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依託這一強大的地方經濟背景,東莞銀行得以深耕本土市場,提供符合本地客戶需求的專業金融服務,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當地金融市場的地位。
中小銀行A股上市難度加大
近年來,中小銀行在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進程顯著放緩。自從2022年1月蘭州銀行成功登陸A股後,市場上再無新的銀行IPO案例出現,部分銀行選擇撤回申請或轉向香港市場尋求上市機會。
今年1月,港股迎來了宜賓銀行(02596.HK)的上市,但這距離上一次東莞農商銀行在港交所的成功上市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
從深滬交易所的審覈情況來看,多家銀行在衝刺A股IPO過程中折戟沉沙。江蘇海安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和廣州銀行的IPO進程均以終止告終,而終止的原因均爲銀行主動撤回申請。
業內資深分析人士指出,A 股銀行IPO的高峯期已然落幕,對於那些自身資質相對較弱的中小型銀行而言,上市之路充滿了重重不確定性。
隨着金融監管的持續加強以及審覈標準的日益嚴格,銀行在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公司治理等方面面臨着更細緻的審視。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預計未來銀行IPO的審查將會進一步收緊,這意味着上市銀行數量將受到限制,難以實現顯著增長。
另一方面,在資本充足率普遍面臨壓力的行業背景下,除了上市募資這一傳統路徑之外,“二永債”(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作爲常見的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越來越受到中小銀行的青睞。
比如,東莞銀行在今年2月獲得廣東金融監管局批准,獲准發行不超過40億元(含)人民幣的資本工具。隨後在5月,該行成功發行了基本發行規模爲22億元的永續債,有力地夯實了自身的資本基礎,提升了資本充足率水平,爲業務拓展和風險抵禦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近期還有日照銀行、西安銀行、稠州商行、蘭州銀行、秦皇島銀行等多家銀行的發行資本工具申請獲批,這一動態表明中小銀行正在加速通過發行 “二永債” 等資本工具進行募資 “補血”,以滿足監管要求,增強自身的運營穩健性。但這也反映出,在當前上市難度較大的環境下,中小銀行紛紛另闢蹊徑,利用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手段來應對資本約束,確保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以東莞銀行爲例,其在上市進程中依然面臨着諸多嚴峻挑戰,信貸訴訟的增多以及資產質量的波動,給銀行的穩健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潛在風險。與此同時,在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可能導致貸款違約風險上升,進而影響銀行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
未來,東莞銀行能否成功化解這些挑戰,在資本市場中破局而出,《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