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被移出創新藥指數:左手回購右手減持,淨利連降兩年

財中社
07-07

6月30日,恒生指數宣佈對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編制方案進行修訂,明確剔除五家CXO(醫藥合同外包服務)企業,包括藥明生物(02269)、藥明康德(02359)、金斯瑞(01548)、藥明合聯(02268)和晶泰控股(02228)。

被剔除的CXO公司原先合計權重約20%,其年初以來漲幅均不及指數整體表現。數據顯示,2025年初至今,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漲幅70.8%,而藥明生物漲幅僅有49.2%,跑輸板塊指數。

大股東持續減持

6月16日早間,藥明生物發佈公告稱,Biologics Holdings已與摩根士丹利訂立大宗交易協議,後者同意以每股26.60港元的價格向各方配售由Biologics Holdings持有的公司8294萬股現有股份,相當於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2.04%。

本次減持價格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28港元折讓5%,合計套現22.07億港元。

Biologics Holdings爲藥明生物大股東,李革控制Biologics Holdings已發行股本約19.66%及Biologics Holdings的55.03%表決權。本次減持後,Biologics Holdings持有的藥明生物股份將從14.36%減少至12.32%。

消息發佈後,藥明生物6月16日股價應聲下跌5.36%,此後五個交易日盤中繼續連續回調,最大回調幅度17.5%。

事實上,藥明生物自港股上市後就被大股東Biologics Holdings連續減持。據《財中社》之前統計,自2017年上市至2023年末,其持股數量從9.14億股(拆股調整後爲27.42億股)降至5.84億股,累計減持比例超78%。其中,2020年中期前以均價約25港元減持62%持股,套現約400億港元;2020年下半年至2023年以均價84港元進一步減持套現400億港元。

在減持的同時,《財中社》注意到,藥明生物還同步存在回購計劃。

2023年12月6日,藥明生物在港交所公告,根據購回授權,公司獲准購回最多4.24億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0%。公司董事會謹此宣佈,於2023年12月5日,其已議決動用購回授權,以不時在公開市場上以不超過6億美元總價格購回股份。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藥明生物自公佈上述回購計劃至今,已累計回購股份2.21億股,累計回購金額40.54億港元,回購均價18.36港元。按照回購上限6億美元(47.1億港元)計算,剩餘回購額度仍有6.56億港元。

對於藥明生物而言,一邊是上市公司回購尚未結束,另一邊是大股東趁機減持股份,這難免會引發對其“左手回購、右手減持”的質疑。

在回購等因素助力之下,藥明生物股價自2024年8月至今,從10.14港元最高漲至29.3港元,期間最大漲幅189%。截至7月4日收盤,藥明生物股價報26.2港元/股,相比之前低點扔上漲158%。大股東Biologics Holdings本次減持的價格(26.6港元/股),恰恰是在這輪行情的高點附近。藥明生物回購推高股價,難道是爲了護航大股東減持嗎?

營收放緩,利潤下降

藥明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向生物製劑行業的客戶提供就生物發現、開發及生產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及服務的投資控股公司。該公司主要通過兩個分部運營其業務,生物藥分部主要從事提供生物藥的發現、開發和生產,藥明合聯分部主要從事爲抗體偶聯藥物(ADCs)及各種生物偶聯藥物提供合同研究、開發及生產組織(CRDMO)服務。

最近兩年,藥明生物的業績持續承壓。

藥明生物自2015年有公開數據至2022年期間,其歷年營收增速均在40%以上,最高增速達到83.35%,而2023年和2024年增速放緩至僅有11.56%、9.63%;淨利潤方面,2016-2022年期間年度增速均在30%以上,最高增速達到217.01%,而2023年和2024年則是分別同比下降23.09%、1.28%。

藥明生物業績持續承壓的直接原因是,新冠產品收入退坡和生物技術投融資萎縮。一方面,2022年新冠相關收入佔比高達20%,2023年驟降至僅3%,2024年進一步萎縮至約5億元。另一方面,全球生物科技領域融資額萎縮,導致初創企業研發預算收緊。尤其本土生物科技融資低迷,導致其2024年中國區收入進一步下滑9.6%。

更深層的原因是,成本壓力增大和競爭加劇:一是藥明生物加速建設愛爾蘭、新加坡、美國等海外基地,新設施爬坡期產能利用率不足,折舊壓力大;二是其開支持續攀升,銷售費用從2022年的1.63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4.74億元,管理費用從12.7億元增加至16.74億元;三是生物藥CDMO領域入局者增多,三星生物等競爭者憑藉政府補貼壓低報價,搶奪大訂單,加劇行業價格競爭。

業績下降疊加美國《生物安全法案》衝擊,藥明生物股價從2023年的高點52.45港元跌至2024年8月的10.14港元(跌幅80.7%),雖後續反彈至29.3港元,但仍遠低於歷史水平。

進入2025年之後,地緣政治的衝擊仍在延續。爲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藥明生物2025年初決定出售愛爾蘭疫苗工廠給默沙東,終止原定20年、價值30億美元的合同,導致2024年末未完成訂單總額降至185億美元(同比降11%),三年內可轉化訂單降至37億美元。

藥明生物2025年整體收入指引增速爲12%-15%。浦銀國際證券指出,公司給出的指引符合預期,短期內隨着愛爾蘭廠開始商業化生產M端收入亦有望加速,但地緣政治背景下,中長期M端收入是否能持續實現強勁增長或許仍有待時間驗證。例如,公司出於地緣政治考慮,宣佈計劃將原本打算在國內建設的12萬升產能移至新加坡(儘管時間點尚未指引),這印證了M端生產謹慎的觀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