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首篇,科技金融是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不論是科技創新或者產業創新,金融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然而,當前科技型企業核心資產多爲專利技術之類的無形資產,其輕資產、高風險屬性與傳統銀行信貸模式格格不入。如何實現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科技型企業?商業銀行對科技企業精準“畫像”是前提。
那麼,銀行怎樣爲科技企業“畫像”?當前銀行對科技企業“畫像”的覆蓋面又有多廣?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跟隨中國銀行業協會實地走訪了福建地區的部分銀行和企業,詳細瞭解了當前金融創新支持科技企業的情況。
科技企業“長跑搭檔”
在福建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操場上,一名小學生正準備迎接他的小小挑戰——立定跳遠。只見他擺動手臂、屈膝蹲下、蓄力蹬地,輕捷的身影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隨着他的落地,一旁的智能設備也迅速完成了成績評定,並形成針對性的運動建議報告。這款智能設備屬於當前體育界的“黑科技”產品,來自恆鴻達(福建)體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鴻達”)。
“以往學校的體育課是‘吹哨子’‘拿尺子’,評判成績的標準較爲單一,而我們的AI體育產品以教促練,互動性和趣味性更強。”恆鴻達總裁章珠明表示。
實際上,AI體育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於中考體育之類的重大考試中。據章珠明介紹,傳統粗放式的體育考評已經很難滿足當前要求,尤其是在重大體育考試中,規範性、精準性和公正性極爲重要。“AI體育設備能夠做到統一要求、統一參數、統一標準,過程公開透明、全程錄像,現場公佈成績。公司的產品目前已經先後服務於福建、重慶、四川、江西、河北、廣西等多省份體育中考。產品使用人次超過8300萬,AI數字體育解決方案進校超過1600所。”
公開信息顯示,恆鴻達是一家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大模型、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研發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該企業提供的數字體育產品和智慧教育產品目前擁有95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41項,特別是其自研的AI數字體育雲平臺及AI體測小站,入選了工信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評選的2024年全國智能體育案例。
章珠明表示,數字體育屬於新興領域,從創意到產品是一個高技術、知識密集型、高風險投入的過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離不開穩定充足的資金支持。“2021年年底,企業正值大力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生產階段,資金缺口成爲制約發展的難題。關鍵時刻,建設銀行(601939.SH)第一時間爲企業提供了一筆79萬元的信用貸款,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這是恆鴻達在銀行貸到的第一筆資金。當時企業還處在技術攻堅階段,也沒有資產抵押,銀行的貸款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章珠明表示。
到了2024年,恆鴻達的AI體育設備已經進入全國多地的中考設備採購名單,公司的訂單量暴增,一時之間公司急需資金擴大投產。“建設銀行結合公司擁有的知識產權、科技企業資質等特點,爲企業提供了一筆三年期‘善科貸’近200萬元,幫助企業將‘專利’變成‘真金白銀’。”章珠明告訴記者。
“科創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資金的需求各不相同。我們建立了專人對接機制,確保企業遇到資金困難時能夠第一時間獲得響應。”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普惠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邱世斌表示,針對上述企業訂單量增加、AI體測進入關鍵期的情況,建設銀行爲其提供了貸款額度更高的“善新貸”。同時,依託建設銀行科技小微“白名單”機制,幫助企業享受優惠貸款利率,降低融資成本。
事實上,恆鴻達僅是建設銀行創新服務福建科創企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自2024年以來,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爲省內客戶提供綜合融資規模達1.4萬億元,爲實體經濟減費讓利34億元;截至今年5月末,該行科技相關產業貸款餘額900億元,年內新增106億元。
信貸“難點”破局
對於銀行而言,科技型企業的“含金量”評估是授信的關鍵點,同時也是難點,尤其是在一些科技創新領域,銀行可能存在“看不清、看不懂”的問題。這也意味着,要解決科技型企業貸款難,銀行需要建立一套評價體系,能夠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長杜忠勇表示,該行對科技型企業實施專項政策,逐年制定科技金融的推進方案,並對科技型企業實施“白名單”管理、差別化利率優惠和授權放大倍數審批共享通道等一系列專項配套政策。在組織架構方面,該行構建了省市縣三級科技組織架構,建立了科技企業專才庫,配強專業人員。
“更重要的是,作爲唯一一家參與科技部科改試點銀行,建設銀行創新建立了一套專業評價體系。”杜忠勇表示,由於科技企業輕資產重股權的特徵,該行在行業首創技術流、投資流、價值流的評價方法,已爲福建全省90%以上的科技企業進行了畫像。
建設銀行方面稱,對企業創新能力開展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該行目前已初步實現以“技術流”評價科創“硬實力”+“星光STAR”賦值評級+“投資流”助力股債聯動的全流程評價,實現“不看磚頭看專利”,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中型科技型企業智能化測額模型,實現對科技創新能力的量化評價,提升了科技型企業融資可得性。
杜忠勇向記者介紹,對於科技企業不同生命週期、技術研發週期的貸款需求,建設銀行創新推出了“善科貸”“善新貸”“科技易貸”“科技研發貸”“科技轉化貸”等產品。其中,僅“善科貸”一款產品已在福建省爲415戶科技型小微企業進行了授信。
他還表示,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與福建科技廳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先後對接了中國科學院的各所、福州大學之類的高校以及一些重點實驗室之類的科研機構,通過共建生態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發展新質生產力,產生了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截至5月底,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的資產負債規模雙雙超8200億元,而這些數據的背後是銀行持續的創新和實踐。”杜忠勇指出。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